狮虎兽(7) 虎狮兽头像老虎,有狮一样的鬃毛,身体像老虎,有类似虎皮的褐色条纹,特别是它们的眼睛、鼻子、耳朵及脸型、脚爪和尾巴等都具有狮、虎共有的血统,虽然爬树比不上狮子,但能像老虎一样能游泳,其性情更接近老虎,比较凶猛,它们的外形更像是一类全新物种。“虎狮兽”也被称为世间奇兽,在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但“虎狮兽”出现后,并不意味着一个新物种的出现。因为物种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区;有一定的种群数量;能自然交配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因此,将“虎狮兽”定为一个新物种还言之尚早。[1]
中国饲养记录:
2002年8月中国第一只虎狮兽出生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但小兽出生后第7天便死亡;
2002年9月,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降生了3只小虎狮兽,其中2只幼崽由于没奶吃出生不久就先后夭折,剩下的一 只“花花”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当年12月去世,存活了113天;
2003年3月,长沙世界之窗出生的虎狮兽“崽崽”于当年10月离世,共存活206天。
2005年5月12日,深圳野生动物园诞生了两只虎狮兽,虎狮兽哥哥被取名为“瑞瑞”,妹妹被命名为“珍珍”,这两只虎狮兽存活均超过虎狮兽“崽崽”。
2006年5月,不到半岁的‘果果’和‘莎莎’走出各自出生的笼舍,与其它狮、虎共同生活在‘狮虎山’野生世界,互不来往。”“但在2006年底,饲养技术人员发现了‘果果’和‘莎莎’的‘不正常’亲昵接触,并且日益密切。”
2008年12月,园区顺其自然,帮助“果果”、“莎莎”安了小家。
2009年5月27日,“莎莎”怀孕,经过106天的孕期,“莎莎”顺利产下神奇双胞胎“虎狮兽”。
2009年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出生了两只虎狮兽,全部成活。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诞生的双胞胎“虎狮兽”,是园区东北雄虎“果果”、非洲雌狮“莎莎”长期爱情的结晶。“[2]
许多专家认为,狮虎兽在科学上毫无研究价值,马润林对这种观点又是怎么看的呢? 有许多专家认为,狮虎兽对于科学研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它只能说明虎和狮这两个物种能产生后代而已。它们有的也只是一些商业价值。
马润林认为,这种观点他是完全不能同意的。他说,如果有充足的研究经费,他自己对这个问题就有非常大的研究兴趣。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讲,这种物种间杂交后代是比较基因组学及基因功能研究的绝好材料。现在,人类对于老虎和狮子本身的基因组的情况、染色体的情况、遗传基因的情况,由于经费所限了解的还比较少。实际上,对不同的物种产生的可存活后代的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对它们父母的基因组进行研究,再把三者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哪些基因没有参与生命重组,被丢掉了,而哪些丢掉的基因功能又怎么被别的基因所代替或补偿而使得生命活动可以维系;哪些基因是生命重组过程中的关键零件,没有了它们,个体就不能存活,等等。
其实,这项工作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研究的结果将是不可多得的遗传材料。它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是如何进化的,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基因在生命体中的角色、功能和地位。这种纯科学、纯理论的研究虽然不能像研究杂交水稻那样产生非常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对科学的发展意义却非同凡响。[3]
离开科学研究的意义不讲,狮虎兽之类的东西可能有助于满足社会中一部分人的好奇而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或者说经济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社会的需求就可能有满足这种需求的经济努力,从而把这种需求转化为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各国动物园持续不断地培育狮虎兽等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4]
为什么骡子集中了马和驴的优点,而狮虎兽却 不能集中老虎和狮子的优点?
马润林认为,在同一个物种内部的不同个体间如果因地理环境分化遗传距离或渊源越远,交配后它们的后代就越有杂交优势。比如人类之间越是不同民族之间成婚,生出的孩子就容易吸收和表现双亲的优点,常常更健壮和漂亮。这是因为物种内部有这个趋势,遗传物质需要一个杂合度去保证它的生存力,即越是杂合的生存力就越强。 这个“杂种优势”的概念延伸到不同物种时,在能够杂交的物种之间,它们的杂交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有一个代价,染色体不能全部联会重合。但马和驴刚好能重合,所以骡子吸收了它们双方的优点。
实际上老虎和狮子也存在着这个趋势,狮虎兽个体都比较大,也很强壮,但由于它遗传基因在染色体数量上的不匹配性,它们有严重的遗传基因缺陷,这些缺陷导致有的个体寿命比较短,有的个体长得不好。
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由于其渊源程度比较远,如果能存活,往往能吸收双方的优点,但由于染色体数目不同,不同物种带有天生的缺陷,在马和驴这一点上,强壮这一点得到体现,绝育这一点不可避免。在狮虎的问题上,强壮这一点有的个体体现了,有的个体体现得比较弱,它们本身能不能存活情况各不一样,现在我们也看到过有存活十几年的狮虎兽,这表明它们还是能存活的。
马和驴交配的成功概率为什么相对高,而狮子和老虎交配的成功率为什么非常之低? 马润林认为,马和驴是人类已经驯化和饲养的动物。它们的性情都比较温顺,整个驯化过程中都有人类的参与,加上它们都是植食性动物,饲养的环境都没有太大的差异。由于是驯养,人为的原因使它们在了一起,又是人为的原因使它们交配,这样就使得自然界不大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马和驴过去长期都是畜力和动力的来源,人类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让它们交配,这种机会自然就大得多了,成功的概率所以就比较高。 老虎和狮子是自然界自由存活的动物,本身各有自己的领地,甚至地理分布都不相同,平常几乎都不见面,今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在动物园和驯化条件下。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了驯养动物的状态。虽然它们天性是野性的,肉食性的动物,交配成功的概率虽然低,但这个可能性却是存在的。
据动物专家介绍,雄虎与母狮交配,生产下的后代叫虎狮兽;母虎与雄狮交配生产 下的后代叫狮虎兽。 据了解,国内一只名叫“利利”的狮虎兽,活了20岁,引自法国,落户在四川雅安碧峰峡生态动物园。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内繁殖并喂养了由公狮小二黑与母虎欢欢生育的狮虎兽兄妹“平平”、“安安”(2005年生,国内出生存活时间最长)和两雄两雌四胞胎(2006年生)以及狮虎兽四胞胎(2007年生,其中一只夭折)。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也成为了世界上繁殖狮虎兽最多的动物园,共繁殖并成功了13只狮虎兽。上海动物园去年曾进行过狮虎交配试验,但失败了,生产下的狮虎兽不久就死了。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狮虎生态园今年年初也上演了一出“旷世奇恋”,雌性孟加拉白虎“小雪”“爱上”了跟它一起长大的雄性非洲狮,展开追求主动献身,并在今年5月4日生下两公一母三只狮虎兽。
美国一家名 为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公布了世界最大的“混血猫”兄弟的合照。这种半狮半虎的猫科动物体型奇大,8岁的“哥哥”已重达800斤。 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11月10日消息称,十年前,美国极度濒危及珍稀物种研究所发起了这个计划。他们使雌虎与雄狮交配,受孕后生下这种狮虎兽。目前,刚出生4周与8岁的两头狮虎兽在美国北卡罗里娜州一家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亮相。体型娇小的“狮虎弟”每天可增重一斤,满一岁时可达165公斤。而已成年的“狮虎哥”则已有406公斤,半直立时可达183厘米高。 文章称,一般来说,狮和虎是不会交配的。所以目前出生的狮虎兽仅有两只。此外,中国有一种由雄虎与雌狮交配的“虎狮”,但体型远小于狮虎兽。该研究所一位研究员称:“狮虎兽的最好的地方是他们从父亲那里遗传了很好的社交能力,喜欢社交,喜欢互相抚摸和玩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