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友谊圆舞曲1955年,中国青年代表团准备参加由苏联发起、社会主义阵营广泛参与、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 联欢节,联欢节的主题是 和平、 友谊、 团结。当时世界青年联欢节向全世界征集歌曲,团中央配合这个联欢节,当时也搞了征歌活动,《青年友谊 圆舞曲》就是在这次征歌活动中创作出来的。当时,曲作者天戈和词作者江山同在北京群众艺术馆工作,都才二十几岁。天戈先写的曲子,江山用一个晚上就填好了词,俩人又一块修改定稿。
《青年友谊圆舞曲》后经《 歌曲》杂志发表,不到半年就很流行了,各地群众艺术馆纷纷转载,印活页歌谱,传唱开来。随后译成六种文字的《中国建设》刊物将其介绍到国外。
青年友谊圆舞曲《青年友谊圆舞曲》采用3/4拍子,节奏以每拍一音为主。但每小节经常由较低的第一个音符,用一个大跳或小跳进入第二个音符,而第二、三个音是同音反复。全曲共六句,第三、四句以小节内三个音波浪式的行进为主, 节奏虽和前两句相同, 旋律进行却起了变化。第五、六句则与第一、二句旋律进行相同,从而有所呼应。这样的旋律进行,富于 圆舞曲特性,较为贴切地表现了青年们欢乐和激荡的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使人 陶醉,使人兴奋,仿佛令人憧憬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近在眼前,令人追求的幸福快乐的生活就快要到来。(中国科学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