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叶泽泻

窄叶泽泻

中文名 窄叶泽泻
命名者及年代 A.BraunetBouché,1867
植物界
单子叶植物纲
亚目 泽泻亚目
泽泻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块茎直径约1-3厘米。沉水叶条形,叶柄状;挺水叶披针形,稍呈镰状弯曲,长6-45厘米,宽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渐尖,叶脉3-5条,叶柄长9-27厘米,基部较宽,边缘膜质。

花葶高40-100厘米,直立;花序长35-65厘米,具3-6轮分枝,每轮分枝3-9枚;花两性,花梗长2-4.5厘米;外轮花被片长圆形,长3-3.5毫米,具5-7脉,边缘窄膜质,内轮花被片白色,近圆形,边缘不整齐;心皮排列整齐,花柱长约0.5毫米,柱头很小,约为花柱的1/3,向背部弯曲;花丝长约1毫米,基部宽0.4-0.5毫米,向上渐窄,花药黄色,长约0.8毫米;花托在果期外凸,呈半球形,高约0.7毫米。瘦果倒卵形,或近三角形,长2-2.5毫米,宽1.2-2毫米,背部较宽,具1条明显的深沟槽,两侧果皮厚纸质,不透明,果喙自顶部伸出。种子深紫色,矩圆形,长1.5毫米,宽约1毫米。花果期5-10月。2n=42。[1]

产地生境

分布于朝鲜、日本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生长于湖边、溪流、水塘、沼泽及积水湿地。窄叶泽泻喜日光直射之处,喜温暖,怕寒冷,在16-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1]

繁殖方法

有性和无性繁殖均可。无性繁殖可通过分株,在生长季节进行,以春季最佳,按丛起苗,用利刃按每个生长点并带根系的要求分株,分株后用移植法,种植到准备好的圃地中,此法繁殖系数低,但成苗快。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选用水田作为圃地,平整苗床,将种子撒播其上,然后灌水即可,发芽后其小苗极细弱,与杂草竞争处于劣势,杂草管理为苗圃育苗成败的关键。

栽培技术

塘养

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如果有条件,塘养宜选用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的黏质壤土。盆养可使用由腐叶、河泥、园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质,它们的比例按体积计依次为0.5:2:2,最好同时掺入少量骨粉。窄叶泽泻种苗可在3-4月进行定植。宜选紧靠岸边、没有骤风急吹之地,先按行距20厘米、株距20厘米挖穴栽种,填土略加镇压,然后灌水即可。盆栽,多在分株时进行定植,可以使用无排水孔的大型花盆作为容器。通常无需施用基肥,每盆可放入1株成形种苗。在操作时先垫些栽培基质,然后放入种苗扶正,再继续填入基质,略加按实,并留出至少10厘米的沿口。当操作结束后充分浇水,为了便于缓苗,定植操作最好在傍晚进行。

管理

窄叶泽泻喜浅水之地,适合种植于沼泽、湖泊等处。它对栽培环境适应性较强,但在生长过程中不可缺水,水位宜保持在10厘米左右。在室内盆栽时,应将其种植在硬度较低的微酸性至微碱性淡水中,注意盐度不宜过高。其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多,夏秋两季生长旺盛阶段,可每周追施一次固体或液体肥料。当植株出现生长缓慢、叶片渐小等情况时,说明肥料不足,应及时进行补充。最好保持全日照。其根茎在冰层的保护下能够顺利越冬。如果不准备采收种子,可在植株开花后,及时剪掉花梗,以免结实而消耗不必要的养分。

病虫防治

在实际栽培中,窄叶泽泻不易患病,但会遭到长腿叶甲、莲缢管蚜等有害动物的侵袭。防治长腿叶甲,可于其成虫羽化时,使用75%的敌百虫结晶1500倍液进行喷洒。

主要价值

窄叶泽泻全草入药,主治皮肤疱疹、小便不通、水肿、蛇咬伤等;亦用于花卉观赏。[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