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①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②。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③。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④。
峨峨两烟鬟⑤,晓镜开新妆⑥。
舟中贾客莫漫狂⑦,小姑前年嫁彭郎⑧。[1]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他是唐朝的宗室,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新、旧《唐书》均有传。他的山水画被称为“李将军山水”。
②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小孤山。两山屹立江中,遥遥相对。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东南鄱阳湖中,一峰独峙;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南的江水中。
③搀:刺,直刺。
④低昂:高一低,起伏不定。
⑤峨峨:高耸的样子。这句以女子的发髻比拟大小孤山水雾缭绕的峰峦。
⑥“晓镜”句以妇女的梳妆镜比喻江面、湖面。
⑦贾(gǔ)客:商人。
⑧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这两句说,船上的商人举止不要轻狂,美丽的小姑早已嫁给彭郎了。这里形容江山秀美,人们不能自禁其爱。当地民间就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1]
此诗是苏轼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在徐州时所作。苏轼知画善画,作了大量评画、题画的诗文,此诗是其中的名篇之一。
诗中对画未加评价,只是将画的内容传达给读者。在诗的结尾引入了有关画中风景的民间故事,丰富了画境,实际是对李思训作品的肯定。清人方东树对此评曰:“神完气足,遒转空妙。”[1]
苏轼像[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集》150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