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荫嘉先生字苍虬,江苏苏州人,祖籍浙江秀水。随父入京城,遂留在北京读书,先生之父王次欧先生自日本考察宪政返国,原拟在湖北省任官,后因病而逝。至宣统二年返苏州,前后在北京一共五年之久,先生由京返苏州,即留在苏州掌理家业,娶妻周氏。 先生喜治目录,中国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所藏古籍版本甚丰,琳琅满架,先生留心钱币有关掌故,予以注解或转载,在四十年代的《泉币》杂志,先生特辟有“泉纬丛谈”,例如有绍兴二十七的御书通宝钱,万历本泉志十五卷,赵为叔手稿本章安杂说,明代涌钱之载记,咸丰宝钞官票上条陈十四条,以及近代史料如张文襄公粤省购办机器试铸银铜钱全案,湖北银元局丛稿,先生得其原稿,得知来历,询其究竟,纲目毕张,此种孜孜不倦为学之研究精神,最为吾辈学习,身后所遗之善由夫人于1954年捐赠给北京图书馆。
王荫嘉先生自北京返苏后,就跟他的一位父辈之古钱收藏家周仲芬先生邂逅于苏州古玩店,时时切磋研究,在1920年左右,先生获得了嘉兴金砚云氏全部藏品,金砚云为嘉庆年间的一位古泉收藏家,在金氏藏 品中有不少珍罕稀品,例如大蜀通宝,铁广政,泰和通宝小平,至正之宝权钞伍分,南宋临安府贰伯文,参伯文,伍伯文三等钱牌,以及安南刀环绍丰钱等等,由于有这些大量藏品实物可研究,加上他的古典文学基础好,研究有志,遂渐入佳境。久之,先生之研究与鉴定古钱学问造诣日深,与当时江浙一带及上海等钱币收藏家,如张叔驯、郑家相、张纲伯,戴葆庭均有来往,研究讨论钱币。
先生日后又得拾古斋泉,中有奇品,如半半五五、天福天宝大字等,之后又得到刘铁云小部分周仲芬之藏品,其中有通行泉货面星背月,大样阔缘,以及洪武三济等。先生也得小部分周仲芬藏品,提起周仲芬藏品之收受源流,藏家均喜知其详。光绪年间福山人王文敏氏。好古泉,他是发现商遗物古龟甲骨文的第一位,官居北京团练大臣,在庚子之乱殉难,后其藏品归刘铁云氏,加上刘氏自己先后搜集数量巨又精美,享年五十三,身后藏泉见于市肆,然大部分归于吴县周仲芬,后周仲芬又得归公物,其藏更富矣,齐斋得先生作缘,得其最精稀品十余种,大部分归日本平尾氏,成为昭和泉谱之蓝本。 先生在三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初旅海上期间,也时有收获,例如由上海马定祥先生获得元丰篆书折二铁母钱,咸丰祖泉宝苏小平,光绪言通宝福铜母钱,当年马定祥先生少年英俊,致力收集,往返于申杭北京天津等地,获得罕品不少,先生喜欢乡土之物,素有宝苏局钱癖,当年马定祥让给先生的咸丰宝苏祖泉,爱不释手,系之袖带。先生在战前就集成了八十余种咸丰宝苏局,战后尽付荡如,可惜之甚,虽然战后重新收集宝苏局,已难得以前之成绩了。在先生最珍贵的是祺祥通宝宝苏小平样钱,现已归上海博物馆收藏。先生喜欢自己乡土之物,也能体谅他人对乡物的珍惜,当年罗伯昭笃好五代十国钱,身为蜀人,而没有乡物之大蜀钱,也是遗憾,于是先生把自己之藏品,大蜀通宝送给罗伯昭,楚弓楚得,此种逸趣的事,遂留于钱币界传为美谈。
先生集三十多年的古钱,其数目在万枚以上,尤喜欢中国北宋宣和钱,明钱,太平天国钱以及清钱,对外国如朝鲜,安南,日本也有研究,早年有意以自己藏品为主,把中国古钱有系统归类起来,奈何日军侵占苏州后,苏州藏泉之一部分被洗劫一空,因此十余年之长编巨作愿望与爱搜罗之心力,付之东流,令人惋惜。所幸的是部分珍贵钱币与文稿尚由哲嗣王健先生保存下来,例如天德重宝背殷,此钱为王延政天德二年铸天德重宝当百泉,传世至罕,尤以隶体为所藏古泉之冠,爱自号曰“殷泉”,又有通行泉货背月,永乐通宝折三、祺祥通宝宝苏局,不幸的是有一张稀世彩绘《湖北官钱局银元壹大元》之祖票及文稿均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散失,1986年,藏品由哲嗣王健悉归上海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