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钾铁矾

黄钾铁矾

中文名 黄钾铁矾
晶体惯态 板状或假立方体
晶系 六方晶系
硬度 2.5~3.5
目录导航

特性

图片   化学组成为KFe3【SO4】2(OH)6、晶体属 三方晶系的硫酸盐矿物。部分钾常被钠 类质同象代替, 钠的 原子数大于钾,称钠铁矾。晶体细小而罕见,呈板状或假 菱面体状(实为两个三方单锥所构成的聚形)。玻璃光泽。具一组中等 解理。 摩斯硬度 2.5~3.5,比重 2.91~3.26。通常呈致密块状及 隐晶质的土状、皮壳状 集合体产生。赭黄色至暗褐色, 条痕浅黄色。黄钾铁矾是干燥地区 金属硫化物矿床 氧化带中广泛分布的 次生矿物,主要由黄铁矿因 氧化分解而成。易于水解而成铁的 氢氧化物,故常同 褐铁矿等伴生。 中国西北 祁连山地区金属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上部,有大量的黄钾铁矾发育。质量纯净的,经煅烧后可作研磨粉的原料。

物理性质

晶系:六方晶系
  晶体:板状或假立方体
  集合体型态:致密块状、纤维状、结核状、土状、皮壳状
  硬度:2.5~3.5
  解理/断口:{0001}解理:清楚;参差状到贝壳状断口
  光泽:半金刚光泽到玻璃光泽,断口呈树脂光泽
  颜色:黄色、深褐色
  条痕:浅黄色
  比重:2.9~3.26
  其他:
  (1)具脆性
  (2)具强热电性

化学特质

化学成分:KFe3(SO4)2(OH)6
  化学分类:硫酸盐
  化学性质:
  (1)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中
  (2)部分的Na常替换K的位置

鉴定特征

(1)颜色多呈深褐至黄色
  (2)浅黄色条痕
  (3)多呈皮壳状、土状、结核状之集合体出现
  (4)比重约2.9~3.26

产状产地

  黄钾铁矾在硫化矿床氧化带有相当普遍的分布,它是由 黄铁矿(Pyrite)经 氧化分解后所形成的 次生矿物。在 台湾地区的 台北北投溪、 九份─ 金瓜石矿区,以及 阳明山一带分布较多,通常多呈皮壳状、土状或致密块状产出。

台湾地区

(1)台北新北投公园附近的北投溪

(2)九份─金瓜石矿区

(3)阳明山地区

世界其它地区

黄钾铁矾在世界各地分布相当普遍,重要产区包括:

(1)西班牙SierraAlmagrera的BarrancoJaroso

(2)智利的Chuquicamata

(3)意大利Elba的CapoCalamitamine

(4)美国的California、Colorado、Arizona、Idaho、Utah、Nevada、SouthDakota和Virginia

(5)希腊的Laurium  

环境意义

黄钾铁矾矿物最近在火星上的发现,被认为是火星上至少MeridianiPlanum地区曾经有水的证据。这是因为,在地球上,黄钾铁矾是在存在含有稀硫酸的地下水的环境中形成的,例如在矿山排水区域附近,或在 富含硫的火山喷孔附近。因此,要形成黄钾铁矾,需要一个湿的、氧化性的和酸性的环境。但在地球上,从地质学的时间概念来讲,该矿物只有在干旱环境中才能持久存在,而在潮湿环境中,它会迅速分解,产生氢氧化铁。那么,火星上有玄武岩残留物的黄钾铁矾的持久存在能告诉我们关于火星历史的什么东西呢?模拟火星条件下化学风化过程的热力学模拟实验表明,黄钾铁矾若要一直存在,那么从其形成后不久开始就应当一直保持干燥条件。

为探讨黄钾铁矾类矿物沉淀对Cr(Ⅵ)的去除效果,利用黄钾铁矾类矿物沉淀对模拟含Cr(Ⅵ)废水进行了初步实验处理,结果表明,黄钾铁矾类矿物沉淀对含Cr(Ⅵ)废水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都在70%以上,最高可达85%。黄钾铁矾与黄铵铁矾沉淀对Cr(Ⅵ)的去除率差别不大;溶液酸碱度对去除率有明显影响,在pH值为2.5~3.2时,时间相同,较高的pH值比低pH值的去除率高。黄钾铁矾类矿物的沉淀过程可用来处理矿山及其他工业废水,去除S、Fe和Cr(Ⅵ)等有毒有害元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