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仪顺

刘仪顺

中文名 刘仪顺
朝代 清朝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刘仪顺 ,咸丰年间率领农民3000余人,头包白布称“白号军”,宣布起义,攻占思南府城,知府福奎投河而死。 后举朱明月为秦王(又称嗣统真主),在城头盖造宫殿,设官署,铸印、铸钱,继“江汉”年号,发布“誊黄”、“布告”,仪顺自任左丞相,统掌军政大权。至同治年间(1863),白号军势力遍及黔东北。

  其后,清廷集中川、湘清军和地方民团围剿白号军,刘仪顺等被解往成都就义。

时代背景

咸丰,名爱新觉罗·奕詝,20岁登基,在位11年,31岁病死,咸丰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他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他登基不久就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之后又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他在重大事件面前无所决策,迷于酒色,荒废朝政,宠爱叶赫那拉(日后的慈禧),误国殃民,留下千古遗憾。

农民起义

  清末贵州农民起义。又称教军,白莲教支派灯花教组织的起义军。各个教军用不同颜色的包头巾,号挂与旗帜的颜色也各不同。号军主要活动地区是铜仁、思南、石阡、湄潭、瓮安、开阳以及贵阳外围地区各州县,黔东北是根据地。1855年(咸丰五年),红号首先在铜仁起义,首领为举人徐廷杰等,占领10余州县。次年,黄号军首领何得胜所部活动于贵阳外围地区。号军主力白号由刘义顺领导,在思南英武溪起义。1864年(同治三年),遵义商人之子张保山,改名朱明月,诡称明代崇祯帝十二世孙,号军推为领袖,称朱王或秦王,刘义顺被推为大丞相。1868年,湘军席宝田等率军向号军基地进攻,川军唐炯率1.2万人前来参战。3月朱明月等殉难。号军主要首领刘义顺退守轿顶山,最后至上大坪,上大坪失守后,被清军俘于途中,在成都就义。战斗了14年的号军起义至此失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