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是一场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是由以广州政府为形式上的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各反北洋势力联合起来发动的一次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大陆的战争。北伐军是一支军阀联军,其中南方北伐军由粤、桂、湘军队以及客居广东的滇、湘客军组成,北方北伐军指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两大军事集团。北伐战争本身的性质是国民党新军阀形成的根源。
南方北伐军的组成:1925年到1927年,广州政府把广东的粤军各部及客居广东的杂系武装整编成国民革命军,广西的桂军和唐生智湘军也相继给予番号。实际上这些军队仍然保持着原来的人事系统的军阀特色,包括:
北伐前国内政治军事形势蒋介石第一军,属粤军,由原许崇智粤军和黄埔学生军编成;
谭延闿第二军,属谭系湘军,由客居广东的谭延闿湘军编成;
朱培德第三军,属滇军,由客居广东的朱培德滇军编成;
李济深第四军,属粤军,由原邓铿粤军编成;
李福林第五军,属粤军,由原许崇智粤军编成;
程潜第六军,属程系湘军,由客居广东的程潜系湘军编成;
李宗仁第七军,属桂军,由广西的新桂系军队编成;
唐生智第八军,属湘军,由原唐生智湘军编成。
北方北伐军:北方北伐军包括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两大军事集团。
冯玉祥国民军,又称西北军,由原北洋军阀直系中的冯玉祥部编成;
阎锡山晋绥军,又称晋军或阎军,由辛亥革命中占据山西的阎锡山部队编成,长期依附北洋政府,在山西休养生息,发展壮大。[1]
除了北伐军之外,随着张学良易帜,战争中失败的奉系也加入国民政府,成为新军阀的一个重要派系。此外北伐途中收编的大量北洋军阀残余部队和云南、四川、贵州、青海等省份的地方军阀投靠国民政府,转型成为新军阀。[1]
北伐战争后,通过收编整合原来北伐军各部编成五个军事集团,包括:
蒋介石第一集团军,以原蒋介石第一军基础建立,名义地盘包括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地区的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
冯玉祥第二集团军,以原冯玉祥国民军基础建立,名义地盘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的部分地区等;
阎锡山第三集团军,以原晋绥军编成,名义地盘包括山西、绥远、河北等;
李宗仁第四集团军,以原新桂系的第七军,在北伐战争中失势的唐生智部,粤军第四军组成,名义地盘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
张学良东北边防军,由原奉系军队编成,地盘包括热河、辽宁、吉林、黑龙江。
五个军事集团内部也有着复杂的派系关系,在随后新军阀混战中不断分裂重组。
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战果的日益扩大,北伐军内部这种复杂的派系关系造成打败北洋军阀之后各派系为了各自的利益爆发战争,其激烈程度远超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的战争。甚至爆发了中国近代最大规模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