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河镇,是四川省三台县已撤销的乡镇级区划行政单位。2019年12月,经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三台县撤销菊河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观桥镇管辖,观桥镇人民政府驻东街9号。[1]
菊河,也称“菊河场”。民国5年(1916)建场,因此地有蔡家沟、马芩寺、皇城寺三条河流相交回合于此,初名三合场,也称三河场。后因地区内“三合”重名太多,根据场镇河岸黄菊茂密,菊花盛开,分外芳香,引人入胜,而改称为菊河场。与中江县石龙、通山、群星毗邻,同县境内的郪江、安居、观桥、鲁班镇接壤。境内属深丘。
2001年,全乡总面积24.88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5平方公里。乡辖8个行政村,场镇居民委员会1个;
2001年底,全乡总人口11849人,3452户。有土地面积632公顷,耕地500.6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63亩。
清末民初,三台县设置4路28乡。菊河属南路心月乡(驻古井坝,今古井镇)辖地。
民国5年,菊河兴场,初名三合场(也称三河场),后因场镇河岸蔓生黄菊,改名“菊河场”。
民国9年,川战迭起,各地加强团练组织,分上、中、下乡。菊河属心月下乡(驻鲁班桥,今鲁班镇)辖地。
民国14年,心月下乡改为鲁班桥团甲,场镇鲁班桥为团甲公所驻地,菊河属之。
民国19年,新增菊河场团甲,团甲公所驻菊河场。
民国24年,团甲改联保,设菊河联保。
民国29年,奉行“新县制”。改设菊河乡。
1951年,土改完成,进行民主建政,仍设菊河乡,并从菊河分设菊坪乡。
1956年,撤销菊坪乡,调整并入菊河乡。
1958年,成立菊河人民公社,属安居区(今安居镇)。
1984年,撤销公社建制,复设为菊河乡。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菊河并入观桥镇为办事处。
1995年,菊河从观桥镇分离单设为菊河乡。
2017年,菊河乡撤乡设镇为菊河镇。
2019年,菊河镇并入观桥镇成立新的观桥镇。[1]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12469 |
男 | 6780 |
女 | 5689 |
家庭户户数 | 3627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12388 |
家庭户男 | 6711 |
家庭户女 | 5677 |
0-14岁(总) | 2943 |
0-14岁男 | 1574 |
0-14岁女 | 1369 |
15-64岁(总) | 8517 |
15-64岁男 | 4736 |
15-64岁女 | 3781 |
65岁及以上(总) | 1009 |
65岁及以上男 | 470 |
65岁及以上女 | 539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12175 |
总人口 | 12469 |
男 | 6780 |
女 | 5689 |
家庭户户数 | 3627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12388 |
家庭户男 | 6711 |
家庭户女 | 5677 |
0-14岁(总) | 2943 |
0-14岁男 | 1574 |
0-14岁女 | 1369 |
15-64岁(总) | 8517 |
15-64岁男 | 4736 |
15-64岁女 | 3781 |
65岁及以上(总) | 1009 |
65岁及以上男 | 470 |
65岁及以上女 | 539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12175 |
矿藏5种。主要河流3条,全长21公里。旅游景点1个。森林面积783.7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1996年降水量812.2毫米,年均气温16.7℃,年无霜期286天左右,日照时数1388小时。有鲁班水库熊菊、陈菊、黄菊支渠,灌面0.66万亩,占总耕地的70%。地下资源有沙金、食盐、煤矿、磷矿、石油、天然气;
乡境有吴口寺、马芩寺、望君寺、皇城寺等古迹,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苏家摩崖墓群,可连接鲁班湖、云台观、妻江汉墓群风景旅游胜地。
该乡是农业大乡,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8.8%,农业基础较为雄厚,主产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烟叶、海椒、柑桔等农副县产品。全乡通过引进高产优质、高附加值农作物品种,加强农技培训等措施,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蚕桑致富工程,大力发展蚕桑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烟叶和中药材,取得了可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