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慧山在 千佛山东南1.5公里处,又名 大佛头山,海拔460米。山势峭拔为济南市区制高点,登临山顶可俯瞰泉城, 鳞次栉比的 现代建筑,柳浪环绕的明湖,滚滚东去的大河尽收眼底。山阴绝壁上有摩崖巨佛头像,像高7.8米,宽4米,开凿于北宋 景祐二年(1035),鬼斧神工雄伟壮观。后人临悬崖筑拱型 佛龛,护大佛于内。额书“大雄宝殿”四字,为济南书法家 张英麟所书。
佛慧山下原有古刹 佛慧寺,明初开为 开元寺,现已湮灭。据载:“寺历史悠久。据《续修历城县志•金石三》载,寺址石壁上遗有“ 大隋皇帝”字样的残字。可知,隋朝时期佛家便涉足于此。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又建“佛慧寺”。北宋景祐年间重修。明初,济南城内开元寺被官府占用,僧众徙并于此寺,遂改称“开元寺”。寺三面环山,松柏笼罩,藤萝 垂蔓,异常清幽。原有正殿五间, 东西配殿各三间,宋代丁香数株。殿后北壁上,凿有上下石室多间。昔日,儒生多于此读书。石壁西首有镇武洞,凿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邻洞下方依山雕龟像,蛇绕其颈,设计奇特,造型古朴。院周岩崖,雕凿唐代造像多尊。崖壁石隙中,山泉渗滴,名曰“ 长生泉”、“ 甘露泉”。夏日,这里绿荫覆盖,气温清凉,历代游客多来此消暑,试茶品茗。”山涧石壁上存有“山高水长”“ 逍遥游”等雄浑 遒劲的历代题刻。石壁下有“秋棠泉”,为 济南七十二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