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注音 ㄨㄥ
部外笔画 4
部首 羽部
目录导航

读音

华文新魏--翁华文新魏--翁

姓氏读音:gong1

闽北语拼音:θ6 ,翁子(爷爷)。翁叟、嬷叟(儿媳对公公、婆婆的称谓)。新妇(儿媳)。

闽南语拼音:ong1(文读)|ang1(白读)

海南话拼音:ong

潮州话拼音:ong、ang、êng

武汉话拼音:ong

粤语:jung1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ng1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沙头角腔] wung1 [客英字典] vung1

[海陆丰腔] wung1 [陆丰腔] wung1

[宝安腔] wung1 [东莞腔] wung1 [梅州腔] wung1

[浙江音] ong 1

[江苏音] ong

部首笔画

部首:羽部外笔画:4

五笔86:WCNF五笔98:WCNF仓颉:CISM

笔顺编号:3454541541 四角号码:80127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FC1

基本字义

1.父亲:“家祭无忘告乃~”。

3.丈夫的父亲:~姑(公婆)。

4.妻子的父亲:~婿。

5.对人的尊称:主人~。

6.姓。(潮州方言,读êng

7.鸟颈毛。

8.姓氏(普通话:ong;海南话:Ongl)

9.(潮州方言)指丈夫或雄性动物:翁姐(夫妻)、鸡翁(公鸡)潮汕话白读:ang1[1],常被讹写成"安”等谐音字。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未集中】【羽字部】翁 ·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4

《广韵》《正韵》乌红切《集韵》《韵会》乌公切,音螉。《说文》颈毛也。《玉篇》鸟颈下毛。《前汉·礼乐志》赤鴈集六纷员,殊翁杂五采文。《注》孟康曰:翁,鴈颈。
又《玉篇》飞貌。
又《广雅》翁,父也。《史记·项羽纪》吾翁卽若翁。
又《玉篇》老称。《史记·灌将军传》与长孺共一老秃翁。《注》年老头秃也。
又姓。《前汉·货殖传》翁伯以脂而倾县邑。
又《集韵》《正韵》邬孔切,音。《周礼·天官·酒正注》盎,犹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如今酇白矣。《释文》翁,音呜动反。一音於勇反。
又《韵补》叶乌光切。《道藏歌》霄骈纵横舞。紫盖托朱方。风尘有忧哀,陨我白鬓翁。
又《玉篇》或作。[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