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 CJK
中文名
繁体字
部外笔画 4
五笔 WFNY
笔顺 321154
区位码 2011
笔顺编号 321154
拼音 chuán、zhuàn
字级 一级
仓颉 OQNI
目录导航

详细释义

读音

汉字:传传

拼音:chuán zhuàn

传

汉字释义

传zhuàn

如:自传; 外传;别传; 传状(传记行状); 传叙(人物传记); 传诔(传记和 诔文)

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例如:《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它的还有 注、 笺、正义、 诠、 义疏、 义训。亦有自述 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袁可立)子枢,博雅有胆识,为户部郎,别有传。”

〈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韩愈《 师说》

传chuán

〈动〉

传递; 传送

速于置邮而传命。——《 孟子· 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 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 继承衣钵); 传首(传送首级);传承(传接继承);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 师说》

又如: 传度(传授); 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 传书(传授书籍)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孟子》

又如: 传位(传授帝王权位); 传政(传授政权)

留传

功如 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世所以不传也。—— 苏轼《 石钟山记》

居第当传子孙。—— 司马光《 训俭示康》

又如:传世(后传到后世); 传灯(传留佛法); 传祚 [3] (流传后世);家传秘方

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传神写照。——《 世说新语·巧艺》

又如: (画肖像)

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 红楼梦》

又如:传嘴(传话);传会(传呼);传答(传达);传证人

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袁可立)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又, 中医学术语。

,传化、传变。特指脏腑病气乘侮而致的病情变化。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受(授)气于所生, 之于其所胜……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 其所胜…… ,乘之名也。”

常用词组

传帮带 传播 传布 传抄 传达 传达,传达员 传代 传单 传导  传道 传递

传动 传粉 传感  传告 传呼 传呼电话 传话  传唤 传教 传经 传令  传令兵

传名 传媒  传票 传奇 传情 传球  传染 传热 传人 传人  传三过四 传神

传声 传世 传授 传输 传说 传说  传送  传颂 传诵 传统 传统词类 传闻

传习  传写  传心术 传讯 传言 传扬 传谣 传阅 传真 传种  传宗接代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 人部】传

遽也。从人专声。直恋切

说文解字注

清代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遽也。辵部曰。遽,传也。与此为 互训。此二篆之本义也。周礼行夫。掌邦国传遽。注云。传遽,若今时乗传 骑驿而使者也。玉藻。士曰传遽之臣。注云。传遽,以车马给使者也。左传,国语皆曰。以传召伯宗。注皆云。传,驿也。汉有置传,驰传,乗传之不同。按传者如今之 驿马。驿必有舍。故曰传舍。又文书亦谓之传。司关注云。传如今移过所文书是也。引伸传遽之义。则凡展转引伸之偁皆曰传。而传注,流传皆是也。後儒分别为知恋,直恋,直挛三切。实一语之转。从人。专声。直恋切。十四部。按 广韵。传注直恋切。邮马知恋切。

康熙字典

《 广韵》直挛切《集韵》《韵会》《正韵》重缘切,音椽。转也。《左传·庄九年》公丧戎路,传乗而归。《注》戎路,兵车。传乗,乗他车。《释文》传,直专反。又丁恋反。

又《正韵》授也,续也,布也。《周礼·夏官·训方氏》诵四方之传道。《注》传说往古之事也。读平声。 又《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注》倦勤,传家事于子也。

又《礼·内则》父母, 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注》移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株恋切,专去声。传舍。《释名》传,转也。人所止息,去者复来。转,相传无常主也。《史记·郦食其传注》高阳传舍。

又《说文》遽也,驿递曰传。《礼·玉藻》士曰传遽之臣。《注》驿传车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贱而给役使,故自称如此。又古者以车驾马,乗诣京师,谓之传车。後又置驿骑,用单马乗之,若今之递马。凡四马高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乗传,一马二马为轺传。汉律,诸当乗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传参封之。参,三也。有期会絫封两端,端各两封,凡四封。乗置驰传五封之,两端各二,中央一轺,传两马再封之,一马一封,以马驾轺车而乗传,曰一封轺传。

又关传。《周礼·地官·司关》凡所达 货贿,则以节传出之。《前汉·文帝纪》《注》张晏曰: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师古曰:今或用棨刻木为合符。《後汉·蕃传》投传而去。《注》符也。丁恋切。《释名》传,转也。转移所在,执以为信也。

又《集韵》《韵会》《正韵》柱恋切,音瑑。训也。贤人之书曰传。又纪载事迹以传於世亦曰传,诸史列传是也。《释名》传,传也。以传示後人也。

又续也。《孟子》传食於诸侯。

又叶重伦切,音軰。《前汉·叙传》帝庸亲亲,厥国五分,德不堪宠,四支不传。◎按诸字书传本有直挛、知恋、直恋三切,《广韵》分析极细,《正韵》因之。然历考经史注疏,驿传之传,平、去二音可以互读,至传道、传闻、传授之传,乃一定之平声,纪载之传,一定之去声。此音之分动静,不可易者也。《正字通》专辟动静字音之说,每於此等处,为浑同之说以乱之,此断断不可从者。

又按《广韵》二仙,传,直挛切,音椽,又持恋,丁恋二切。三十三线,传,直恋切,卽持恋切。知恋切,卽丁恋切。丁恋切盖用交互门法,不如用音和知恋切为安也。

考证:〔《左传·庄九年》传乗而归。注传乗,乗他小车。〕 谨照原文省小字。〔《注》传,直专反。〕 谨 照原书注改释文。〔《礼·内则》父母,舅姑之 衣衾,簟度枕几不传。〕 谨照原文簟度改簟席。〔《周礼·地官·司关》凡所达货贿,则以节传出之。《注》张晏曰,信也,〕 谨按张晏曰云云乃汉书注,非周礼注。注字上增前汉文帝纪五字。

字源演变

传传,形声字。此字始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作“图1”,由“人”、“专”二字构成。从人,示人所使用之器物。从专,声符,注明音读。甲文所从“专”,下体从“又”,金文承之,亦从又。战国文字二例,前例承之甲骨、金文,下体亦从又,后者从寸,又、寸义同。篆文、隶书、楷书承之,下体从寸而定体。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说文》:“传,遽也。”段玉裁注:”如今之驿马。”朱骏声通训定声:“以车日传,亦日,以马曰遽,亦日驿。皆所以达急速之事。”《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宗伯。”引申指驿站。以上读zhuàn。又引申指传送,读chuán。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传

书写演示

传

书法欣赏

传

音韵方言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合呼

全浊

直挛切/持恋切/知恋切/丁恋切

ȡʰjuæn

去声

线

合呼

全浊

直恋切/丁恋切/直专切

ȡʰjuæn

去声

线

合呼

全清

知恋切/直专切/直恋切

ȶjuæn

集韵

平声

重缘切

去声

线

株恋切

去声

线

柱恋切

韵略

平声

重缘切

去声

线

株恋切

去声

线

柱恋切

增韵

平声

重缘切

去声

线

株恋切

去声

线

柱恋切

中原

阳平

先天

穿

次清

ʈʂʼiuɛn

去声

先天

全清

tʂiuɛn

中州

平声

先天

池专切

去声

先天

池转切

洪武

平声

先天

全浊

重圆切

dʒ‘yen

去声

全清

株恋切

tʃyen

去声

全浊

柱恋切

dʒ‘yen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