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澳大利亚土著人研究
作 者:石发林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561446362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 元
《澳大利亚土著人研究》内容简介: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起源,各说不一,不过大多数人认为,土著人来自东南亚。早在50000年前,土著居民便已生活在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遵循着传统生活理念,与土地合二为一。他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有自己的宗教和神话、社会组织、语言、艺术和价值观念。自从欧洲人踏上澳洲大陆之后,土著人的生存状态迅速恶化。他们的土地被掠夺,人民被屠杀,信仰被践踏,人权被剥夺,而白人带来的疾病更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石发林,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5年出生于四川安县。1986年毕业于绵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199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班。2007年1月至6月在美国戈申学院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员,兼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校外研究员。主要著译有:主编《大学英语》专升本阶段第4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教材),《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参译,200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最后的极北杓鹬》(译著),在《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名作欣赏》和《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第一章 土著人的历史
第一节 土著人的起源
第二节 关于土著人起源的争议
第三节 环境变化对早期土著人的影响
第四节 土著人的传统生活
第五节 伽玛瑞戈人面对英国入侵者
第六节 抵抗欧洲入侵者
第七节 抵制欧洲文化的侵蚀
第八节 抵御白人种族主义
第九节 土著人与种姓障碍
第十节 打破种姓障碍
第二章 土著人的宗教和神话
第一节 土著人的宗教
第二节 土著人的神话
第三章 土著人的社会组织
第一节 土著人的社会组织概况
第二节 土著人的社会组织简析
第三节 土著人的亲属制度和等级婚姻
第四章 土著人的艺术
第一节 土著绘画
第二节 其他土著传统艺术
第三节 土著音乐
第四节 土著人的艺术观与艺术创作
第五节 当代土著艺术
第五章 土著语言
第一节 土著人的语言历史演变过程
第二节 土著语言的特征
第三节 土著语与英语的接触
第六章 土著文学
第一节 澳大利亚文学中土著人形象的嬗变
第二节 土著口头文学及其翻泽
第三节 土著人用英语创作的作品
第四节 当代澳大利亚土著文学
第七章 澳大利亚政府对土著人的政策
第一节 同化和歧视政策
第二节 一体化政策
第八章 土著人的现状
第一节 土著人口及其分布
第二节 土著人的政治地位
第三节 土著人的土地所有权问题
第四节 土著人的经济
第五节 土著人的就业
第六节 土著人的教育
第七节 土著人的医疗卫生状况
第八节 土著人的体育运动
第九节 澳大利亚的土著监犯问题
第十节 土著人的人权状况
第九章 土著人的自主之路
第十章 走向和解
附录一 土著人大事记
附录二 土著人日常用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澳大利亚土著人研究》是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澳大利亚土著人研究》是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于2007年1月正式批准立项。但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期间对这项课题就有了初步构想。不过,当时我对澳大利亚土著人的了解仅仅是出于好奇罢了。毕业后,随着我对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始对土著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资料,并多次登门求教我的导师黄源深教授。弹指一挥问,十几年过去了。南于教学工作繁重,我对土著人的研究时停时启。真正潜下心来研究应该是在五年前。在研究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有关资料太庞杂,难以厘清。好在有恩师的精心指点和师兄师弟们的鼎力相助,加上我自己夜以继日地反复修改,本书才得以完成。因此,在这里,我首先要衷心感谢培养和鞭策我的老师黄源深先生,是他的人格魅力、高深的学养和谆谆教诲激励着我在研究澳大利亚文学这一领域有那么一点进步。我还要感谢黄源深先生拨冗为本书写了很好的序。
回顾进行“澳大利亚土著人研究”这五年多的历程,我还要衷心感谢下列机构和人士的大力帮助: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王光林教授、周小进博士、徐凯博士、彭青龙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陈弘博士。
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起源,各说不一,不过大多数人认为,土著人来自东南亚。早在50000年前,土著居民便已生活在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遵循着传统生活理念,与土地合二为一。他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有自己的宗教和神话、社会组织、语言、艺术和价值观念。自从欧洲人踏上澳洲大陆之后,土著人的生存状态迅速恶化。他们的土地被掠夺,人民被屠杀,信仰被践踏,人权被剥夺,而白人带来的疾病更使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1933年,土著人的人数从300000或500000下降至70000左右。当然,土著人不会坐以待毙,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抵抗,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一是早期的兵戎相见,二是游行示威,三是成立自己的反抗机构,四是争取国际干预。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处境艰难,生活困顿,陷入了贫穷、滥用药物和暴力的怪圈,因为他们很难融入澳大利亚主流社会,只能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多数白人的醒悟,土著人的状况日渐好转。然而,澳洲大陆的殖民过程,究竟是一个和平开发的过程,还是一个血腥征服的过程,历来争论不休。尽管有人坚持认为,欧洲人在这块土地上的殖民“不是对人的征服,而是对自然的征服”,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直至20世纪,经过土著人的不懈努力,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才意识到他们侵犯了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权利,开始逐渐改善与土著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