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磷弹

白磷弹

构成 白磷、弹壳、引信和抛射药
中文名 白磷弹
别名 白磷燃烧弹
英文名 Whitephosphorusbomb
目录导航

发展历程

研发历程

1669年,德国商人布朗特磷元素的一种单质——白磷,白磷不仅能自燃,而且还会让人中毒,这两个特性被军火商们利用制作成了一种武器—白磷燃烧弹[3]

服役状况

使用国家

白磷弹构造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基本上在各国都有装备。

使用案例

二战中,美国人就曾经使用过白磷弹武器,用于对付在太平洋诸岛工事里的日本人,取得了预期的作战效果。海湾战争中,攻击伊拉克的英美军队也曾经使用过白磷弹。

2004年11月,美军曾在伊拉克费卢杰的军事行动中对伊拉克军队使用了白磷弹。

白磷弹白磷弹在第二次黎以战争期间,以色列国防军曾经对黎巴嫩真主党使用了白磷炸弹。白磷炸弹是国际上严格限制使用的武器之一,以色列此前对于外界指控一直极力予以否认。以色列内阁政务委员加柯布·埃德瑞在一份声明中说,“以色列国防军在多种战场环境下使用了白磷炸弹。在和黎巴嫩真主党作战时,以色列国防军为袭击军事目标,曾在空旷地带使用了白磷炸弹”。加柯布·埃瑞德还表示,国际法并没有明确禁止使用白磷炸弹,以色列军方使用的炸弹类型,也完全没有违反国际法的条文规定。埃瑞德没有透露以色列军方使用了白磷炸弹的具体区域,也没有透露炸弹袭击的目标类型。由于白磷炸弹可以产生致命的高温灼伤,给伤者带来强烈的肉体和精神痛苦,所以一直被国际社会列为限制使用的武器。面对外界的猜测,纵使以色列一直拒绝承认曾使用了该型炸弹对人员发动袭击,称它们主要用于对目标以及领土进行标记。但国际媒体在黎巴嫩以及加沙地带拍摄的照片显示,许多伤者以及死者明显是遭到了白磷化学炸弹的袭击。在以色列铸铅行动中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称多例遭白磷武器烧伤的病人发现,在最初医疗护理之后,只要白磷碎片依然存在并暴露于空气中,燃烧就会持续。

在2008~09年度,哈马斯和以色列的战争中,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市区大量使用白磷弹,公然挑衅国际公约,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大量平民伤亡。

美国为首的联军在伊拉克大量使用贫铀弹、集束炸弹和白磷弹,且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减少对平民的伤害。据联合国估计,如今伊拉克依然有约2500万枚地雷和其他爆炸遗留物需要清除[4]

2015年11月,俄国总统普京疑似用白磷弹空袭IS首都拉卡,他提到要动用所有装备,以确保俄军在叙利亚的作战攻击。白磷弹在接触到人体后,会穿透皮肉,然后再深入骨头,造成可怕的伤害。除了合法,俄军使用白磷弹一类具备燃烧效果的武器,在打击ISIS等极端宗教恐怖组织时,具备非常特殊的心理战效果。因为这些恐怖分子在思想观念体系上的核心基石之一就是,凡是和自己信仰不合的异端、异教徒、无信者,死后都要下火狱,并永居其中。

2020年11月,亚美尼亚新闻媒体报道,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投放了白磷弹,阿国防部予以否认。

2022年2月开始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中,俄乌双方都使用了白磷弹。

2023年10月9日,黎巴嫩广场卫视及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等外媒报道,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北部人口稠密地区使用了国际法禁止的白磷弹[5]

结构性能

基本特性

白磷弹白磷弹(6)白磷弹是一种燃烧性弹药,其中加入了能够提高燃烧温度的三乙基铝热剂,因此也被称作铝热剂燃烧弹。该弹可在狭小空间或空气密度不大的地方充分燃烧,燃烧温度一般可达1000摄氏度以上,能够点燃普通燃烧材料难以点燃的物质。白磷弹爆炸后燃烧温度很高、火焰又不大,而且无法被水浇灭,会造成爆炸点周围人员在外表上看基本没有损伤,但是体内蛋白质却在高温下瞬间凝固的杀伤效果,足以在有效范围内将所有生物消灭。从有关照片中可以看到,白磷弹爆炸后会散射出近百个橘黄色火球,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四处飞散的铝热剂内掺有白磷材料,而白磷材料在常温下是可以自燃的,从而导致铝热剂剧烈燃烧,产生高温。铝热剂中还特别添加了粘稠的物质,使之能够粘附在人员身体和装备上持续剧烈燃烧,造成最大的杀伤效果。因此,白磷弹可以作为一种攻击型燃烧武器,发挥与喷火器相似的功能,通常用于打击暴露的易燃目标[2]

结构特点

白磷弹外形白磷弹外形白磷弹一般涂成乳白色或天灰色[6]。完整的白磷弹由弹底、炮弹底塞、塑料垫圈、起爆药、起爆药室、黄磷发烟罐、铝质隔片、弹体、销针、限位器、保险与解除保险装置、延期雷管、抛射药和机械时间瞬发引信组成。

白磷弹构造白磷弹构造(2)

操作方法

白磷弹作为燃烧弹使用时,可以采用陆基平台(如火炮)、空基平台(主要是具备对地作战能力的战斗机)进行发射,也可采用海基平台(舰艇)发射,主要用作烟雾弹[7]。作战时,白磷弹由时速1000公里左右的飞机在500-1000米的高空投掷,燃烧剂中还特别添加了粘稠的物质,能使燃烧剂粘在人体和装备上,造成最大的杀伤效果[8]

主要用途

白磷弹空爆时杀伤面积巨大白磷弹空爆时杀伤面积巨大白磷弹最初用作烟雾弹,由于燃烧效果好,白磷弹逐渐发展为一种军用攻击性燃烧武器[7]

主要危害

杀伤效果

当白磷弹发射后接触人体后,很难及时消除,肉皮会被穿透,然后深入到骨头,同时散发出对眼鼻具有极大刺激作用的烟雾。白磷弹爆炸后产生的强光效应和四处横飞的燃烧碎片,以及伤口的惨不忍睹,产生“近似于残忍”的杀伤效果,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慑作用[1]

使用创伤

伊拉克战争中的白磷弹伊拉克战争中的白磷弹2012年,美国一份研究报告称,在伊拉克军事重镇费卢杰,患有心脏缺陷、大脑功能障碍、四肢畸形等疾病在内的畸形儿增多,而罪魁祸首可能是美军在该地使用的武器。

伊战期间,美军曾动包括白磷弹在内的武器攻击费卢杰。研究显示,过去10年中,费卢杰及其周边地区畸形婴儿增加了60%,这与暴露在炮弹和子弹等金属环境下有关,美英军队应为当地流产率高和新生儿畸形增多负责[9]

预防抢救

预防伤害

躲避白磷弹袭击的民众躲避白磷弹袭击的民众白磷弹爆炸后,磷火球四溅,但是下落速度比较慢,人员应该立刻寻找遮蔽物,建筑、汽车、甚至可以把外衣张开作为遮蔽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全身潜入水里,隔绝效果更好[6]

现场抢救

遭到白磷烧伤以后,要立刻脱去被沾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然后用沾水的纱布或者毛巾捂住伤口,隔绝空气、降低温度阻止白磷燃烧。有条件的话立即涂抹2%-3%硝酸银灭磷火,中和磷毒,尽快送医[6]

对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伤员,应立即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内异物,视情施行环甲膜切开术或紧急气管切开术。对大面积烧伤还伴有恐惧、烦躁等症状的伤员,应及时镇静止痛,缓解伤员痛苦,减轻神经精神因素造成的伤情加重。 烧伤创面的现场处理以简单包扎,防止污染为主,烧伤后越早补液防止休克[10]

伤员后送

伤员后送的基本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突出后送重点,是批量伤员成功救治的关键。远距离后送以空中后送最为理想;地面后送,火车比较平稳;汽车后送,应控制汽车速度不宜过快,并尽量避开颠簸路面;海面后送更加平稳,但后送时间很长,不适宜远距离后送[10]

有关公约

名称 介绍
《马尔顿条约》 1899年和1907年的两个《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都对平民保护做了简单规定[11]

《联合国常规武器公约》

1980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常规武器公约》(简称《常规武器公约》),其中第3条禁止对平民使用白磷作为燃烧武器,同时还禁止对在平民居住区内的敌方军事力量进行空中打击[6]

《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

1980年的日内瓦会议通过了《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该公约的补充性议定书三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烧弹武器议定书》,议定书本身未对燃烧剂类型做出过限制,更没有专门禁止白磷这种燃剂。议定书对燃烧武器的限制只有一条:禁止对平民和平民聚集区使用[1]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涉及到全面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化学武器[12]

词条图册

名称 介绍
《马尔顿条约》 1899年和1907年的两个《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都对平民保护做了简单规定[11]

《联合国常规武器公约》

1980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常规武器公约》(简称《常规武器公约》),其中第3条禁止对平民使用白磷作为燃烧武器,同时还禁止对在平民居住区内的敌方军事力量进行空中打击[6]

《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

1980年的日内瓦会议通过了《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该公约的补充性议定书三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烧弹武器议定书》,议定书本身未对燃烧剂类型做出过限制,更没有专门禁止白磷这种燃剂。议定书对燃烧武器的限制只有一条:禁止对平民和平民聚集区使用[1]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涉及到全面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化学武器[1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