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58年,上海海运学院中专部成立。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1961年,交通部决定中专部独立建制,更名为上海海运学校,同年9月被确定为交通部重点中专。

1962年,学校成立了函授部。

1963年,学校函授范围扩大至大连、青岛、武汉等港口城市。

1964年,交通部拨款建设上海浦东源深路校区。

“文革”期间,学院先后以“上海海运局教导队”和“七二一工人大学”校名办学。

1978年,交通部批准成立上海海运职工大学。

1986年,学校试办航海类高职教育。

1996年,上海海运职工大学、上海海运学校、上海海运技工学校合并成立上海海运教育培训中心。

1998年,上海海运党校并入上海海运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国家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认证,并报国际海事组织。

2000年,上海海运职工大学、上海海运学校和上海海运技工学校由交通部下放到上海市,隶属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教育业务直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领导。同年,上海海运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1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和国家教育部同意,上海海运职工大学转制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启用“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校名。同时保留上海海运学校独立建制。

2006年,学院通过上海市教委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国家海事局船员培训机构资质现场核验。

2012年,学院被遴选为“上海市八所高职高专特色院校” 建设单位之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船舶培训船舶培训师资概况

学院有教职工112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52.7%;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学位)占91 %;教师中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占89.5 % ;具有船长、轮机长等各类双师资质教师达71.1%。[3]

专业学科带头人:孙琦、任建科、李伟弘、孙欣欣、张卫亮、钱立胜、王忠、沈四林、李振东、顾惠民、何国良、昝宪生、戴泽民、胡一民、肖建农、张兴芝[4]

院系设置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共设有5个教学系部,分别为航海技术系、机电工程系、航运管理系、公共教学部,管理系,其中管理系设置在宝山校区。设置专业13个(不含方向),招生专业数4个(不含方向)。[1]

专业设置
序号 院系 专业
1 航海技术系 航海技术
2 航运管理系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
3 国际商务
4 集装箱运输管理
5 机电工程系 物流管理
6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7 船舶工程技术
8 电气自动化技术
9 轮机工程技术
10 外语系 商务英语
11 管理系 报关与国际货运
12 会计
13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资料来源:[1]

教学建设

专业设置
序号 院系 专业
1 航海技术系 航海技术
2 航运管理系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
3 国际商务
4 集装箱运输管理
5 机电工程系 物流管理
6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7 船舶工程技术
8 电气自动化技术
9 轮机工程技术
10 外语系 商务英语
11 管理系 报关与国际货运
12 会计
13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资料来源:[1]

合作交流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中央财政重点资助高职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高职高专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4门。获全国交通职业教育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1]

国家特色高职试点建设专业:轮机工程技术[1]

中央财政重点资助高职建设专业:航海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1]

上海市特色高职试点建设专业:航海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1]

上海市085高职重点建设专业工程: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运、航海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轮机工程技术[1]

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1]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国家级精品课程 船舶操纵 李勇 2007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船舶操纵 李勇 2013
市级精品课程 船舶操纵 李勇 2007
航海学 钱立胜 2008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 沈四林 2009
国际航运管理 何国良 2012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轮机自动控制岗位能力模块 --- 2014
轮机自动化网络课程 --- 2014
资料来源:[1]

教学成果:

课题名称 获奖时间 获奖类别
《航海职业文化融入航海校园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 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二等奖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与评估研究》 ---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与评估研究》 ---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奖
资料来源:

学术科研

类别 课程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国家级精品课程 船舶操纵 李勇 2007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船舶操纵 李勇 2013
市级精品课程 船舶操纵 李勇 2007
航海学 钱立胜 2008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 沈四林 2009
国际航运管理 何国良 2012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轮机自动控制岗位能力模块 --- 2014
轮机自动化网络课程 --- 2014
资料来源:[1]

科研成果

课题名称 获奖时间 获奖类别
《航海职业文化融入航海校园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 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二等奖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与评估研究》 ---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范与评估研究》 ---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奖
资料来源:

学术资源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2015年,学院与上海分公司签订了劳务库船员培训协议,实现市场化运作;与中海集运、上海外国语大学搭建合作平台,助推高端陆岸培训项目开发。2015年4月下旬,孙琦院长赴菲律宾船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 2015年7月16日--9月25日,航海系吴蔚青高级船长跟随中海集箱新常熟轮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远洋随船实践。[1]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主要产学合作企业有近20家,订单培养数103人,共同开发课程数18门,公共开发教材数10种,学校为企业技术服务年收入985.6万元,为社会与合作企业培训员工57374人天。[1]

文化传统

校徽

根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机电系尹怡楠老师负责的2011年“晨光计划”项目《基于EMD的港口机械状态监测与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结题。机电系李岚老师负责的“基于网络的《动力设备拆装》仿真训练研究”成功获批2014年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类)重点项目立项。

校训

  •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以国内外海事图书资料为特色,有藏书32.17万册,各类报刊600 多种。图书馆是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分馆,建有自己的镜像站;开设有虚拟数字文献资源库多个,提供数字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全文阅览;作为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的成员馆,图书馆还向读者提供“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和“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文献传递服务。[1]

馆藏图书资料
纸质图书(万册) 中文纸质专业期刊(种) 外文纸质专业期刊(种)
32.17 599.00 11.00
资料来源:[1]

校旗

馆藏图书资料
纸质图书(万册) 中文纸质专业期刊(种) 外文纸质专业期刊(种)
32.17 599.00 11.00
资料来源:[1]

校歌

现任领导

校徽校徽

学院的校徽由旋转的地球和三条环世界航线组成,图中“SMA”为学院英文缩写,整个图形并由“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Shanghai Maritime Academy” 、“China”环绕。寓意学院毕业生从事航海和航运事业遍布世界各地。标准色为“海事蓝”——大海的颜色,是航海文化的体现,寓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象征海事人具有像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以及行遍天下、勇闯世界的豪迈情怀。[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