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创建。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门1952年9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将广州私立天佑高级工业学校调整改名为"武汉水利学校"。
1953年2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将学校更名为"长江水利学校",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南水利部共同领导。
1953年10月,学校复名为"武汉水利学校"。
1955年,更名为"水利部武汉长江水利学校",直属国家水利部领导。
1958年,学校升格为"武汉水利专科学校",开设高等专科教育。同年10月,学校下放给湖北省水利厅管辖,同年12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水利电力专科学校"。
1961年困难时期,学校奉命下迁至湖北省浠水县白莲河镇办学。
1970年,根据湖北省革委会所谓"撤消所有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专业学校"的意见,湖北省水电局决定学校停办,改办工厂,教职工就地安置工作。
1972年,学校在浠水县重建,并迁回武汉市武昌广埠屯,与武汉电力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水利电力学校"(中专),隶属湖北省水利电力局。
1975年,因国家和省机构改革的需要,湖北省水利电力局分设为水利和电力两局,学校也相应分设为两校。 1977 年9月,湖北省水利局在武昌八一路选址建立了"湖北省水利学校"。
1994年1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
1991年,经湖北省教育厅评估,被评为办学条件合格学校。
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6年,湖北省水利厅决定将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和湖北省水利水电技工学校合并建设,重点扩建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
2000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评估验收,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2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学校成功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定名为"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内设机构包括院办、党办等12个职能处室;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力电子工程系、商贸管理系、基础课部、继续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8个教学系部;武汉志宏水利水电设计院、湖北卓越工程监理公司、湖北傲水科技有限公司等 3个院办经济实体。开办高职专业30余个[1]
院系专业
| 系部 | 专业名称 |
| 水利工程系 |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
| 水利工程 | |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 |
| 工程测量技术 | |
|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
|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 |
| 建筑工程系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
| 建筑工程技术 | |
| 建筑工程管理 | |
| 工程造价 | |
| 建筑室内设计 | |
| 电力电子工程系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
|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 |
|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 | |
| 水电站运行与管理 | |
| 应用电子技术 | |
| 机电工程系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 电梯工程技术 |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 商贸管理系 | 环境艺术设计 |
| 会计 | |
| 市场营销 | |
| 电子商务 | |
| 物流管理 | |
| 酒店管理 | |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 系部 | 专业名称 |
| 水利工程系 |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
| 水利工程 | |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 |
| 工程测量技术 | |
|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
|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 |
| 建筑工程系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
| 建筑工程技术 | |
| 建筑工程管理 | |
| 工程造价 | |
| 建筑室内设计 | |
| 电力电子工程系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
|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 |
|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 | |
| 水电站运行与管理 | |
| 应用电子技术 | |
| 机电工程系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 电梯工程技术 |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 商贸管理系 | 环境艺术设计 |
| 会计 | |
| 市场营销 | |
| 电子商务 | |
| 物流管理 | |
| 酒店管理 | |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学院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有在职教工431人,正、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54名,三级岗位6人,湖北名师1名、湖北职教名师1名、全国水利职教技能名师3名,教育部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1个、“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湖北省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特聘教学岗位9个,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2人,湖北省水利科技英才、水利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5]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专业特色明显,实力突出。开办高职专业30余个,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水利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学院现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1个,省级实训基地4个。学院获评全国第二批“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与湖北科技学院合作开设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专本直升试点班进展顺利,第一届毕业生已进入本科院校学习。[1]
办学近70年来,学院秉承着“修身、明志、励学、求真”的校训,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万多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水利水电人才培养基地、水利部行业定点培训中心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近年来,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状”,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平安校园”、“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8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顺利通过省级复核。在高职智库发布的教学能力国赛成绩排名中,学院位列全省第2位。[1]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格局。以湖北水利水电职教集团为平台,积极探索政行企校共育人才之路。与湖北水总、湖北大禹等水利行业企业签订了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开设了水总订单班、大禹订单班。与郧西区水利局、中交二航局、武汉地铁集团、天门市工商联等校地企三方合作,开展多形式合作办学;与武汉缤纷天韵装饰有限公司等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与洪山区政府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办学范围进一步扩大、模式进一步创新,政行企校深度融合局面正在形成。[1]
湖北水院师生职业技能大赛创佳绩近三年来,学院专任教师获得各类奖励114项,其中省级及其以上奖励61项;获得技术专利7项;申报立项国家、省各类教科研课题80项,获得省部级教研、科研成果奖23项,刊发论文200多篇[1]
2019-2020学年,学院馆藏纸质图书66.42万册,电子专业期刊增加40种,电子图书总数175120册,电子图书总量为29625GB。[2]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刊《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创办的一份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为季刊,主要刊登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商贸管理等专业的理论研究及技术应用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校管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6]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徽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型,内部蓝、白色组成的“S”形为河流和闪电的组合,象征着“水利”和“电力”。内下部是“1952”图样,显示了学校的创办时间。内外环之间标示学校中英文校名。
“修身明志、励学求真”[7]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励学:即发奋学习,也有奋勉、致力的意思。
求真:指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创业者协会、舞蹈协会、模型协会、动漫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30个学生社团。
湖北水院大学生辩论赛文艺活动:水之韵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读书月活动、红歌会、迎新晚会、元旦晚会、毕业典礼等。[1]
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和各类体育赛事等。
收藏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