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职业学院

七台河职业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72年七台河市师范学校创建

1975年七台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14)1979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七台河工作站)创建

1983年七台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升格七台河市教育学院

1984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七台河工作站)更名为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七台河分校)

1990年七台河市教育学院改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七台河分院)

2002年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七台河分院)、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七台河分校)合并组建七台河市成人教育学院

2005年七台河市成人教育学院撤销

2005年七台河市成人教育学院参与合并组建七台河职业学院

2005年七台河市成人教育学院、七台河市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七台河职业学院

办学规模

七台河职业学院良好的办学条件。学院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亿元。图书馆藏书22.5万册。学院建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模拟仿真实验室、校内外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配备了百兆光纤校园网络系统。建有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实习实训工厂、学生公寓、餐饮中心、标准运动场等教学、生活、服务、实习实训设施。

学院性质

性质:国办院校/专科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

七台河职业学院一直受到国家、省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七台河职业学院教育功能日益完善,教育效应日益显现,二期工程建设正在有序进行。

国家发改委派人深入七台河职业学院检查指导工作,在对七台河职业学院严格有效管理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进一步办好七台河职业学院提出了殷切希望。

市委书记宋长生有着深厚的教育情结,多次跑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以及省教厅、财政厅等部门,真情感动,积极沟通,寻求支持。市长孙升昌等其他市级领导也都纷纷行动,为七台河职业学院建设出思路解难题。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已经表示投资支持七台河职业学院建设,发改委部分投资已经到位,省财政厅的部分资金支持也已到位,市委、市政府的投资已经到位,教育部拟支持的图书馆建设事宜正在有序运作之中。

人民教育为人民,人民支持办教育。七台河职业学院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区县、七煤公司、中省直单位和民营企业家们,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物,仅两个月时间捐款就达到近3000万元,为七台河职业学院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证。

管好资金,用好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这一直是七台河职业学院管理者们坚持的一条原则。从学院招标建设到日常管理,学院的管理者们都严格把关,精打细算,严格管理,使来之不易的资金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招标工作在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下,纪检、监察等单位提前介入,严格程序,严肃纪律,避免了暗箱操作,实现了公开、公正、透明。

七台河职业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各种行业培训中心,其教育功能日益完善,教育作用日益显现。

七台河职业学院多条腿走路,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办学途径,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资源的载体作用,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建院以来对公安系统、地煤系统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参训人员达1400多人。通过七台河职业学院的创造性工作,为期45天的全省五个地市煤矿长资格培训班在七台河职业学院已经正式开班,这不仅提高了七台河职业学院的名知度,更提高了七台河市的知名度,同时也给七台河职业学院带来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七台河职业学院党政班子精诚团结、勇于开拓,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教育管理秩序井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多彩,一个全新的七台河职业学院在全市人民的期盼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优秀实用型人才也将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市,成为实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战略目标的中流砥柱。

学习环境

舒适的学习环境。学院学习、生活设施完备,教学大楼内多媒体网络教室全天开放。图书馆设有学生专用自习室和电子阅览室,宿舍公寓化管理,寝室均配置电话。学院文体娱乐设施齐全,有体育馆,标准运动场等场所。有军乐团,社团等业余团体,学生课余文体生活丰富多彩。

院系专业

开设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选煤技术、矿山机电、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电器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20个高职专业和高师、成人专、本科教育专业。

煤炭生产技术与环境安全系
煤矿开采技术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 矿山机电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矿井通风与安全 煤田地质与勘察技术
经济与建筑工程 会计电算化 投资与理财 工程监理
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技术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 环境艺术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楼宇智能化方向) 汽车检测与维修
人文社科系 学前教育 航空服务
医疗卫生系 高级护理 医学检验技术
中德诺浩汽车学院 涉农服务系
成人教育部 基础教育部 现代教育技术部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师资力量

煤炭生产技术与环境安全系
煤矿开采技术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 矿山机电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矿井通风与安全 煤田地质与勘察技术
经济与建筑工程 会计电算化 投资与理财 工程监理
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技术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 环境艺术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楼宇智能化方向) 汽车检测与维修
人文社科系 学前教育 航空服务
医疗卫生系 高级护理 医学检验技术
中德诺浩汽车学院 涉农服务系
成人教育部 基础教育部 现代教育技术部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现任领导

学院编内教职工412人,正高级职称32人、副高级职称158人,专任教师169人。[3]

办学理念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杜平
党委副书记 刘晓红

资料来源:2021年4月学院官网[4]

培养模式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杜平
党委副书记 刘晓红

奖学金及困难资助

先进的办学理念。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立足地方、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厚德、笃学、勤谨、强技”为校训,在办学过程中铸就了“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尊师、诚信、勤奋、崇学”的学风,为培养品德好、素质高、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具有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善的助学体系。学院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部分专业与用人单位签定订单式培养合同,为每个学生提供二至三个就业岗位,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学院负责推荐工作;学院第一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5%.学院实行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困难学生助学贷款制度,并为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条件,实施爱心帮扶工程,解决其学习及生活方面的困难,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十一五”期间,学院将抓住国家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努力把学院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欢迎的高等学院

词条图册

校园生活校园生活(18)科学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形成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根本,设计教育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坚持产学结合,校企互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行业和地方需求,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坚持将实践教学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强化“双证书”制度;坚持校内实训基地的职业氛围,促进“职业现场全真模拟”,努力实现训练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无缝对接”;坚持按照就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实施“专门化培养”与企业定向实习相结合;坚持“订单式教育”,为企业培养紧缺人才;积极探索通过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强化岗位、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