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 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956年,成都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成立。

1957年,四川省建设局干部培训班(成立于1953年)并入。

1958年,成都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更名为成都建筑工程学校

1959年,四川省建设厅干部学校(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综合干部学校)并入。

1961年4月,成都建筑工程学院(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成都业余建筑工程学院)并入;7月, 成都工业设备安装学校(成立于1958年)、江油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成立于1958年)并入。

1962年,学校被撤销。

1964年4月,学校恢复筹备,定名为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德阳建筑职业学校;9月,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德阳建筑职业学校在德阳新校址挂牌成立。

1965年初,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德阳建筑职业学校更名为西南建管局德阳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3月,又更名为建筑工程部一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6月,德阳子弟中学(1956年成立)并入。

由于“文革”中半工半读教育制度曾受到批判,学校改称建工部一局中等技术学校。

1971年初,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局教导大队。

1972年6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局建筑工程学校。

1980 年11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

1983年春,四川省建设厅干部学校并入。

  • 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

德阳校区德阳校区(30)1953年,四川省建设局干部培训班成立,其先后更名为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综合干部学校、西南建筑工程管理局职工学校、四川省建工局干部学校、四川省建设厅干部学校。

1956年,四川省建设厅干部学校升格成都业余建筑工程学院。

1958年,成都业余建筑工程学院升格为成都建筑工程学院。

1966年,成都业余建筑工程学院撤销。

1978年,成都业余建筑工程学院复校并更名为四川建设总公司职工大学。

1980年,四川建设总公司职工大学更名为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

  • 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

1984年,四川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干部学校成立。

1993年,四川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干部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96年,四川省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由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建设厅双重领导。

  •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1958年,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业余大学成立。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

1975年,经批准恢复原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业余大学,并更名为七.二一大学。

1980年,七.二一大学更名为第二重型机器厂职工大学。

1996年,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职工大学更名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1998年,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技工学校并入(原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技工学校创建于1978年,1993年更名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技工学校),增挂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职教中心的牌子。

合并发展

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原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原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合并组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1)2003年,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并入学院。

2004年,学院通过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2007年,学院成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2008年,学院获得单独招生资格。[6]

2010年,学院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验收。

2011年,学院入选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3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都青白江校区投入使用;同年,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同年,学院被授予土木工程学科副教授(副研究员)任职资格学科评议权。

2017年11月20日,学院入选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11月24日,学院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协作委员会。

2018年8月1日,学院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7]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8]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9]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18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内外科研项目立项总数86项,其中,国家级1项,市厅级项目33项;发表学术论文421篇(核心及以上42篇),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主持二项),授权的职务专利达到5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件,实用新型专利557件。[10]

截至2018年12月,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职务专利总数已达1664件(发明授权22件、实用新型授权1612件、外观设计授权30件,发明公布192件)。[10]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根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有图书129.8万册,电子资源130万册。[11]图书馆图书馆

  • 学术期刊

《建筑营造与教育》创刊于2016年9月,是由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12]

学术交流

根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英国林肯学院、丹麦VIA大学合作办学,与英国城堡学院工程专业就机电方向进行合作交流;2013年,学校与西华大学、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就土木工程、工程造价联合培养本科人才。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60个专科专业。[13]

院系名称 专业(方向)
土木工程系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质量与安全)、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岩土工程技术、工程地质勘查
工程管理系 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安装工程方向)、工程造价(铁路工程方向)工程造价(市政工程方向)、建设工程管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
经济管理系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建筑经济管理、会计、审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法律事务(建筑工程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管理
机电与信息工程系 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
建筑系 城乡规划、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
交通与市政工程系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公路机械化施工技术
设备工程系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国际技术教育学院 应用英语(国际工程翻译)、建筑工程技术(中澳合作办学)工程造价(中英合作办学)、物流管理(中丹合作办学)
材料工程系 材料工程技术、建筑材料检测技术、非金属矿物材料技术
测绘工程系 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铁道工程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盾构施工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供电技术
继续教育学院 ------
基础教学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资料来源:[13]

师资力量

院系名称 专业(方向)
土木工程系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质量与安全)、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岩土工程技术、工程地质勘查
工程管理系 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安装工程方向)、工程造价(铁路工程方向)工程造价(市政工程方向)、建设工程管理、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
经济管理系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建筑经济管理、会计、审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法律事务(建筑工程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管理
机电与信息工程系 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
建筑系 城乡规划、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
交通与市政工程系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公路机械化施工技术
设备工程系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国际技术教育学院 应用英语(国际工程翻译)、建筑工程技术(中澳合作办学)工程造价(中英合作办学)、物流管理(中丹合作办学)
材料工程系 材料工程技术、建筑材料检测技术、非金属矿物材料技术
测绘工程系 工程测量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铁道工程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盾构施工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供电技术
继续教育学院 ------
基础教学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资料来源:[13]

教学建设

四川建院校区、专业分布四川建院校区、专业分布(4)师资概括

截至2021年12月30日,学院有教职工125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高等学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3个,工程技术创新团队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大师工作室4个,其中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书育人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天府学者1人,省级名辅导员1人,省级技术能手1人。正高职称56人,副高职称252人,“双师”素质教师512人。博士54人,在读博士68人,硕士751人。学院另有兼职教师350余人,均为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和能工巧匠。[14]

杰出人才

四川省教学名师:吴明军[15]、胡兴福[16]、邵力群[17]、钟建[18]、袁建新[19]

省级教学团队:结构教研室[20]、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21]

文化传统

  • 质量工程

成都校区成都校区(8)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高职示范专业5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四川省大学科技园1个、四川省高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3个四川省重点专业4个、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11]

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群):建筑工程技术[22]

国家级实训基地专业: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11]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应用英语、材料工程技术[23]

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四川省大学科技园:四川建院大学科技园[24]

四川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焊接技术与自动化、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电梯工程技术

四川省骨干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建筑材料供应与管理

四川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结构技术中心、建筑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生产性实训基地

四川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四川建设职业教育集团

四川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中澳共建BIM+VR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教学成果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有国家精品教材4本、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9本。[11]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7)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 校徽

释义:学校校徽为圆形阳文,内圈中间部分为高大的建筑物和路桥,外圈为中文和英文校名,分别位于上下半圆;“1956”为学校创办时间;校徽标准色为特定色值的“建院红”。[25]校徽校徽

  • 校旗

释义: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长宽比例为 5:3,底色为白色,旗面中央印有学校标志与横式中英文标准字校名、标志辅助图形组合。[25]

现任领导

  • 校训

建德明志、筑能笃行[25]

  • 校歌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歌》[25]作词:林升乐、作曲:郭万春谁把高楼擎进蓝天,谁把道路铺向天边,谁把城市建成花园我们,我们,建院学子,鲁班传人,炎黄后代,炎黄后代我们,我们,建院学子,鲁班传人,炎黄后代,炎黄后代几多风雨几多沧桑,几多拼搏几多辉煌建德明志,筑能笃行,铭记校训,伴梦飞翔建院,建院,人才摇篮,鲁班传人,再谱华章,再谱华章谁把高楼擎进蓝天,谁把道路铺向天边,谁把桥梁架过大海,谁把城市建成花园我们,我们,建院学子,鲁班传人,炎黄后代,炎黄后代建院,建院,人才摇篮,鲁班传人再谱华章,再谱华章 校歌校歌

学校荣誉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歌》[25]作词:林升乐、作曲:郭万春谁把高楼擎进蓝天,谁把道路铺向天边,谁把城市建成花园我们,我们,建院学子,鲁班传人,炎黄后代,炎黄后代我们,我们,建院学子,鲁班传人,炎黄后代,炎黄后代几多风雨几多沧桑,几多拼搏几多辉煌建德明志,筑能笃行,铭记校训,伴梦飞翔建院,建院,人才摇篮,鲁班传人,再谱华章,再谱华章谁把高楼擎进蓝天,谁把道路铺向天边,谁把桥梁架过大海,谁把城市建成花园我们,我们,建院学子,鲁班传人,炎黄后代,炎黄后代建院,建院,人才摇篮,鲁班传人再谱华章,再谱华章 校歌校歌

词条图册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李辉
党委副书记、院长 胡兴福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胡起朝
党委常委、副院长 邓林、肖进、许辉熙、杨转运
党委副书记 黄志祥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官网。[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