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巴哈雀稗
拉丁学名:Paspalum natatu
别称:百喜草
界:植物界
科:禾本科
属:雀稗属
分布区域:美洲热带地区。
百喜草[禾本科][雀稗属]
巴哈雀稗俗称百喜草,为一种暖季型的多年生禾草,有粗壮多节的匍匐茎,枝条高15~80厘米。叶片扁平,长20~30厘米,宽3~8毫米。原产加勒比海群岛和南美洲沿海地区,近年台湾、广东、上海、江西等地大面积引种,作为公路、堤坝、机场跑道绿化草种或牧草。
生性粗放,对土壤选择性不严,分蘖旺盛,地下茎粗壮,根系发达。种子表面有蜡质,播种前宜先浸水一夜再播种,以提高发芽率。密度疏,耐旱性、耐暑性极强,耐寒性尚可,耐阴性强,耐踏性强。
播种、扦插及分株。
百喜草可春播或秋播,中国华南地区春播以3-5月旬平均气温达15度以上的湿润天气播种最为适宜,秋播宜在9月中旬之前进行,可以单播,也能够很好地与侵占性较强的狗牙根和地毯草混播,播种量为10-15公斤/亩。播种后用碾子压实,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段种植时,最好采用喷播,喷播时的播种量为20-25公斤/亩,播种后每日早晚各灌一次水,以保持表层土壤的湿润。
播后的3-5周内,每日要多次少量地进行灌溉,苗出齐后要减少灌溉次数,但灌水量要增加,以促进百喜草根系的发育。
百喜草适宜于热带和亚热带,年降水量高于750毫米的地区生长。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安徽等南方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肥力较低、较干旱的沙质土壤上生长能力仍很强。基生叶多而耐践踏,匍匐茎发达,覆盖率高,所需养护管理水平低,是南方优良的道路护坡、水土保持和绿化植物。
种植株高大,叶片粗糙,根系发达,多用于斜坡水土保持、道路护坡及果园覆盖。若用于运动场、绿地,必须勤修剪,或与其他草种混合种植。
百喜草可春播或秋播,我国华南地区春播以3-5月旬平均气温达15度以上的湿润天气播种最为适宜,秋播宜在9月中旬之前进行,可以单播,也能够很好地与侵占性较强的狗牙根和地毯草混播,播种量为10-15公斤/亩。播种后用碾子压实,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段种植时,最好采用喷播,喷播时的播种量为20-25公斤/亩,播种后每日早晚各灌一次水,以保持表层土壤的湿润。百喜草苗期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幼苗较弱,与杂草的竞争力较弱,苗期的杂草危害较为严重。因此,播种前后均应特别注意防除杂草。
百喜草最好在春季或初夏种植,如果没有充足的降雨量或良好的灌溉条件,不要在夏季最热的时间播种,否则出苗效果非常不好。如果用作草坪,百喜草的播种量为15g/m2,播种深度1厘米。如果作水土保持或牧草,播量可适当降低一些。播后的3~5周内,每日要多次少量地进行灌溉,苗出齐后要减少灌溉次数,但灌水量要增加,以促进百喜草根系的发育。建植成功的百喜草草坪抗旱能力非常强,不需经常灌溉。由于百喜草种子发芽和建植速度很慢,可以和10%左右的多年生 黑麦草或 一年生黑麦草过渡星混播,以提高成坪速度,降低杂草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