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太空站

国际太空站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国际太空站,是以美国为首,联合俄罗斯、欧洲空间局的11个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16个国家共同建造并运行的大型轨道设施。1998年11月20日,太空站的第一个组件,即俄罗斯研制的“曙光”号多功能舱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标志着这项始于1984年的国际太空站计划进入了在轨组装阶段。1998年12月4日,国际太空站的第二个组件,即美国的“团结”号节点舱由“奋进”号航天飞机载入太空,并于当月6日成功地完成与“曙光”号多功能舱的对接。

  设计中的国际太空站长108米,宽88米,覆盖范围约为两个足球场那样大,是人类迄今在轨装配的最大一个空间设施。它由64个大型组件组成,这些组件将由美国的航天飞机、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分批送入太空。被送入轨道的组件将通过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完成对接与互连。据官方估计,国际太空站建设完成约需6年时间,共进行45次发射,总耗资将达294亿美元。国际太空站在建成后,总重量将达423吨,密封舱容积达1202立方米,与两架波音747飞机的容积相当,可供6至7人长期在站上工作。建成后的太空站晚上掠过天空,将像钻石般晶莹剔透。比它大,且更容易看到的天体只有月球和金星。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是一项由六个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也指运行于距离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的该计划发射的航空器。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