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

赛时功能 游泳跳水现代五项游泳
座位数量 4584
类别 体育馆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座位数量: 4584

建设地点: 广州

赛时功能: 游泳 跳水 现代五项游泳

比赛时间: 2010年11月13日至26日

     广州2010年亚运的“水立方”——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进入初步设计阶段,2009年上半年将开始施工:白蓝相间的游泳馆犹如双螺旋DNA,在绿树的掩映和湖水的倒影之中与奥林匹克柱交相辉映。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规划中的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将成为游泳跳水项目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将在此进行游泳比赛、跳水训练和现代五项游泳比赛,同时将利用该馆建设IOC/OCA国际训练中心、国家南方训练基地,满足国家队冬训及亚运会之后举行重大赛事的要求。

 游泳馆用地位于奥林匹克中心西北面,规划中景观湖的西南侧,建成后将同体育场、综合馆(拟建)等建筑物一起成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的重要控制性景观建筑。一期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项目总建筑面积30140平方米,项目主要由游泳跳水馆、室外相关附属设施、露天停车场、道路、广场、绿化、景观湖等组成,用地面积99978平方米,座位4136个。基地内还将建一个五星级酒店,属于二期建设,地上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

  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项目负责人介绍,游泳馆采用双色螺旋流动造型,40个不同的四边形切面沿着两条不同的走向进行渐变,蓝白相间的切片相互交错,如同生命基础的双螺旋DNA组织。奥林匹克柱位于景观湖畔,处于体育中心构图的黄金分割点上,是整个地区的精神象征标志物。奥林匹克柱的构思原型为圣火火炬,塔楼顶部两个垂直相对的玻璃金字塔象征崇高超越的体育精神,它们在夜晚可以在塔顶形成一个巨大的灯箱,意喻奥林匹克圣火熊熊不息。据了解,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围绕生态与节能设计理念“大做文章”:方案巧妙地在北向突出部位设置可以随时遮蔽与开合的采光通风窗,东西立面的凹槽部位设可开启外窗,最大限度降低室内照明能耗,同时能及时将泳池蒸发的水分排出室外。泳馆的东、南、西立面大量采用实墙面,减少幕墙面积,用于通风的外窗位于立面凹槽内部,大大减少室内太阳辐射热,从而降低空调能耗。

设计理念

  

该馆总坐席数为4584座,分别设置了标准比赛池(含移动池岸)、训练池、跳水

池。其设计力求与原基地环境相协调,总体布局上延续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游泳馆主体造型采用双色螺旋流动造型,主体建筑白色和蓝色相间,既巧妙地隐喻了广州 “云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特征,又是对主体育场“飘带”曲线的延续。盖顶由33块蓝白铝合金板切体组合,造就了美妙的流线变化,形成渐变的DNA结构,也提示着运动与人的关系。同时通过相互穿插流动造型,结合建筑朝向,很好的满足了建筑内部空间高度、采光通风、建筑节能以及合理布置设备管道的需求 。

设计结构

  

该馆在结构选型方面,为了与复杂的建筑造型相协调,游泳馆屋盖钢结构采用33榀方型空间钢管桁架结构作为竖向承重结构,桁架宽3.3米,高3.2米。桁架支座一端为固定铰接支座,另一端为可以沿桁架长度方向(y向)滑动的滑动支座,以释放温差应力引起的变形。该方案使得屋面钢结构具有较好的刚度,整体性相对较好,用钢量相对较少。

 

水处理系统

  

该馆在水处理系统方面,游泳馆采用了分流量全程臭氧消毒、长效氯制剂辅

助消毒的方式。分流量臭氧消毒是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消毒方式,与常规全流量半程臭氧消毒法相比,因减少臭氧吸附罐而节省投资和机房面积,少量臭氧进入泳池,也能继续起到消毒作用,减少了长效洗涤剂的使用量。游泳馆水处理项目的投资仅相当于北京奥运会游泳馆项目的三分之一,但游泳池水质仍能达到国际泳联标准。

场馆功能

  

该馆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游泳跳水项目的主要比赛场馆,在该馆举行游泳、跳水和现代五项游泳比赛及亚残会游泳比赛。该馆游泳池具有移动池岸功能、水下紧急救生系统功能。标准比赛池的返回端增加了一个移动池岸,可使泳池隔成两个标准短池,举办短池比赛 。

 

 

场馆价值

  

 

该馆作为大型体育赛事比赛场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亚运会复

杂的使用要求外,还要充分考虑体育设施赛后其他比赛以及全民健身的需求。在满足亚运比赛要求的基础上,在比赛池中设置移动池岸,可以满足赛后训练和进行短池比赛等多方面要求;功能房间、建筑空间的布局也结合赛后利用进行了充分合理的考虑。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投资的限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初期投资和赛后运营费用的矛盾问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