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中文名 青岛科技大学
属性 省属重点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大学、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ABC排名 第154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
外文名 Qingdao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学校类型 理工类
学校排名 18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161(2023ABC排名)
院校代码 10426
党委书记 李兴伟
硕士招生电话 0532-84022989(四方)、0532-88958383(崂山)
本科专业 80个
录取批次 本科一批(普通类)、 本科一批(高收费专业)
主管部门 山东省
知名校友 王忠禹、汪海、王飞跃、华敬东、倪欣、徐良、邹正
简称 青科大、QUST
类别 公立高校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 奉天文会书院

1910年正门(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1910年正门(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1876年2月,奉天苏格兰长老会义塾创建。

1879年,奉天苏格兰长老会义塾停办。

1891年,东北的爱尔兰长老会与苏格兰长老会合二为一,名为基督教长老会关东老会(简称英国长老会)。

1894年,英国长老会复办教育,成立文会馆。

1898年,文会馆设神学院。

1900年,文会馆迁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

1902年11月1日,学校迁回,升级为高等文理学院,设医学院。

1904年,添设中学。

1910年,更名为文会书院。

1912年文会书院部分资源参与组建奉天医科大学,后相继更名为辽宁医科专门学校、盛京医科专门学校、盛京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辽宁医科大学,并入中国医科大学。

1914年,改英国长老会和丹麦路德会合署。

1919年,文会中学于奉天省教育厅备案。

1930年辽宁教育厅厅长吴家象呈教育部改建为私立文会高级中学,部分资源并入奉天医科专门学校,部分资源(北院)改设神学校,后更名为奉天神学院、东北神学院,并入北京燕京协和神学院(今燕京神学院)。部分资源(南院)改建为私立文会高级中学校。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1942年12月,文会高中被伪满政府强制停办,学校被伪满国奉天省教育厅占用。

1945年抗战胜利后,教会教育筹备委员会将文会高中恢复。

1946年9月2日,文会高中正式复校。

  • 奉天文华中学校

1912年5月,基督教中华自立教会附设文华中学创建。

1930年,奉天文华中学更名为文华初级中学。

1940年,文华初级中学停办,改建为(伪)沈阳市立第九国民高等学校。

1946年,(伪)沈阳市立第九国民高等学校复名为文华中学。

1949年,文华中学并入文会高中。

  • 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轻工业管理局正式接办辽宁私立沈阳文会高级中学校,改名为轻工业管理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简称:沈阳轻工高职)。原有学生高中3个班、初中8个班共572人,由轻工高职成立附设学校继续学习。原教职工继续留用。新招高职学生128名,分橡胶和造纸2个专业3个班。全校学生重新编制,分为高职、高中、初中三个部分。10月3日为庆祝工业部轻工管理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成立,于13∶00时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

1952年4月5日,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52)工教中字第27号命令,将工业部管理局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改名为沈阳轻工业技术学校。8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轻工部(52)人字第8375号令:沈阳轻工业技术学校改名为沈阳轻工业学校(黄炎培题),隶属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

1954年,沈阳轻工业学校纤维造纸工业专业并入天津造纸工业学校,后参与组建河北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

1964年,河北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工学专业并入北京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

1954年6月24日,更名为沈阳橡胶工业学校。

1955年9月,轻工业部上海制药工业学校并入沈阳橡胶工业学校。

1956年上半年,沈阳橡胶工业学校由轻工业部部属调整为化学工业部部属。制药专业调整成立化学工业部沈阳制药工业学校。

  • 上海制药工业学校

1936年,上海东南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附设东南高级药科职业学校创建。

1939年2月23日,广澄药学高级职业学校创建。

1952年9月29日,上海市东南高级药科职业学校和广澄药科职业学校收归轻工业部接办,两校合并成立轻工业部医药工业学校。年底,校名改为轻工业部上海制药工业学校。

1955年9月上海制药工业学校迁沈阳,并入沈阳橡胶工业学校。

1956年,沈阳橡胶工业学校制药专业调整成立化学工业部沈阳制药工业学校。

1958年8月1日,沈阳制药工业学校并入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

  • 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橡胶技工学校

1956年,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橡胶技术工人学校创建。10月1日开学,招收高小毕业生600人,开设橡胶工艺专业,学制2年。

1957年10月11日,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橡胶技术工人学校并入化工部青岛橡胶工业学校。

  • 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橡胶工业学校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10)1958年8月8日,青岛第二橡胶厂创办了橡胶工业学院(又称青岛橡胶学院)和橡胶工业学校(又称中等技术学校),两个学校一套班子。当年,学院招收学员一期两个班(橡胶工艺和橡胶机械)共60人;工业学校招收三期学员,第一期200人,分四个班(橡胶机械一个、橡胶工艺三个),第二、三学期各招收两个班, 全部是橡胶工艺专业。
1961年7月,根据山东省委决定,将青岛第二橡胶厂厂办橡胶工业学校的橡胶工艺和橡胶机械专业并入山东化工学院(中专部)。

  •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化工学院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化工学院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化工学院1937年,永利铔厂建成投产后,范旭东、侯德榜开设工人识字班和小学。

1949年7月,在工人识字班的基础上开办工人补习学校。

1950年6月,成立永利铔厂职工业余学校。

1953年,增设高中班。

1958年5月,南京永利宁厂筹建永利化工专科学校(简称:永利化专)。9月,首批招收学员200名,5个教学班,大学专科,设有有机、无机、化机3个专业。

1959年5月,南化公司在磷肥厂教育科、永利宁厂教育科和所属工厂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化工学院(简称南化化工学院)。隶属化工部领导,南化公司负责管理。学院列入国家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开展本科教育。学院设有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化工机械、催化剂4个专业系科,修业年限4年,秋季开学,有学生355人。

1960年2月,南化公司化工学院成立中专部。

1961年,南化公司化工学院中专部更名南化公司技工学校(现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1961年,依托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开办南化公司夜大学。

1962年秋,化工部南化化工学院并入山东化工学院。

  • 山东化工学院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1956年7月,迁至青岛,改名化工部青岛橡胶工业学校。

1958年9月2日在化工部青岛橡胶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山东化工学院(郭沫若题),直接招收本科生。开设橡胶工艺、基本有机合成、合成橡胶、化工机械、化学工程五个本科专业。首批招收学院167名。另设橡胶工学、无机物工艺两个专科专业。改隶属山东省领导。

1962年4月18日,山东化工学院改隶属于化学工业部。

1965年7月,化工部计划将山东化工学院内迁,在陕西临潼创建西北化工学院(后因新校址难定,内迁文件并未实施),原附属中专部仍留原址单独建制,复办青岛橡胶工业学校。

1967年,山东化工学院改隶属山东省领导。

1968年3月17日,青岛橡胶工业学校并入山东化工学院。

1970年,山东化工学院改建山东省化工技术学校(改建文件并未实施)。

1971年,山东省化工技术学校升格山东化工学院(撤销原改建文件)。

1979年5月,山东化工学院改为隶属化学工业部。

1980年4月,学校橡胶工艺专业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2名。

1981年11月,山东省二轻厅与山东化工学院联合创办塑料成型加工工艺专业。

  • 青岛工艺美术学校

青岛工艺美术学校青岛工艺美术学校1958年,青岛艺术学校创建。

1961年,青岛艺术学校撤销。

1962年,青岛艺术学校(部分资源)改建为青岛美术专科学校。

1963年,青岛美术专科学校改建为青岛市美术学校。

1964年,青岛市美术学校更名为青岛工艺美术学校。

1965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

1966年,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原青岛工艺美术学校部分)改建为青岛工艺美术学校。

1974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更名为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

1977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印染图案专业并入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现青岛大学纺织学院)。

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青岛化工学院。

  •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

1949年7月前为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工矿部山东办事处化工总厂实验室,地址在博山(今淄博硫酸厂院内)。

1952年随化工总厂更名,改为华东工矿部山东化工局实验室。

1952年5月,山东办事处撤销,随山东化工局并入山东工业厅后,改名为山东省工业厅实验室。

1956年秋,从博山迁到济南。1958年9月,改建为山东省化工局化工研究所。后定名为山东省化工研究所。

1958年10月成立,称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化学研究所。

1961年7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煤炭化工研究所。

1971年11月,山东省化工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济南化学研究所合并,定名为山东省化学石油研究所。

1978年,山东省化学石油研究所更名为山东省化学研究所。

1994年,山东省化学研究所更名为山东省化工研究院。

2017年3月,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并入青岛科技大学。

  • 山东省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1992年8月,山东省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简称SSCSE)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2014年,并入青岛科技大学,撤销山东省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事业单位建制。

  • 青岛科技大学

1984年9月,山东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赵朴初题)。

1998年,由原国家化学工业部划转山东省领导。

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邵华泽题)。

2003年,青岛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

2009年,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投入使用。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3月17日,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揭牌暨绿色化工高峰论坛在济南燕子山庄举行,标志着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正式整建制并入青岛科技大学,这是山东省科教融合的成功范例,也是青岛科技大学在全省率先开展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以来的首个标志性成果。谢克昌与刘兴云为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揭牌,巩守柳与马连湘为青岛科技大学济南校区揭牌。

2017年3月28日,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开工建设,成为青岛科技大学继四方、崂山、高密、济南校区后的第五个校区,标志着青岛科技大学三地五校区办学格局正式形成。

2019年8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0月30日,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正式揭牌。[13]

2020年11月21日上午,淄博市人民政府-青岛科技大学共建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举行。仪式上,毕红卫与陈克正代表双方签署《淄博市人民政府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框架协议》。与会领导见签。签约仪式前,举行了“淄博-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青岛科技大学宣讲会、招聘会。据悉,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位于淄博大学城内,规划占地50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2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淄博分院、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淄博分院、淄博研究院、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等,可满足近千名研究生、8000余名本科生实训以及教学科研人员的保障需求。基地的建设,是淄博市委市政府与青岛科技大学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聚焦十强产业的重要举措,将为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青科大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发展动能。[14]

2022年4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山东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15]

2022年11月26日,山东宇航学会和青岛市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崂山校区综合服务楼6015会议室举行。[16]12月,青岛科技大学当代设计研究院成立。[17]

2023年1月30日上午,在与德州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青岛科技大学德州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揭牌仪式上,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开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广峰,副市长陈晓强等出席签约揭牌仪式。[18]4月4日,青岛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暨青岛市先进材料与高端化学品检测创新平台揭牌仪式在四方校区CCF大楼211会议室举行。[19]4月9日上午,济宁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济宁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会上,吕万翔与于永生代表双方共同为“青岛科技大学济宁融合创新发展中心”揭牌。[20]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31个院系,开设80个本科专业。[1][15][10]青岛科技大学申报的合成生物学、能源化学、储能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全部获批,学校本科专业增至79个。3个新增专业在2023年夏季招生。[7]

青岛科技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校区

学院(系)

本科专业

崂山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自动化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校企合作)、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校企合作)、信息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城市管理、工商管理、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朝鲜语、德语、俄语、日语、英语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绘画、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

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

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汉语言文学、动画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法学、社会工作

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校企合作)、应用物理学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

机械工程、自动化、应用化学

青岛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市场营销(高水平运动员)

青岛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

青岛科技大学泰中国际橡胶学院

-

青岛科技大学大数据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

-

四方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包装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药物制剂、制药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应用化学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海洋科学、轻化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青岛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中德国际合作区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复合材料与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技术学院

-

高密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系

机械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系

-

青岛科技大学外语系

英语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系

化学工程与工艺

青岛科技大学经管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

青岛科技大学高材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青岛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1]

师资力量

青岛科技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校区

学院(系)

本科专业

崂山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自动化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校企合作)、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校企合作)、信息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城市管理、工商管理、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朝鲜语、德语、俄语、日语、英语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绘画、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

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

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汉语言文学、动画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法学、社会工作

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校企合作)、应用物理学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

机械工程、自动化、应用化学

青岛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市场营销(高水平运动员)

青岛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

青岛科技大学泰中国际橡胶学院

-

青岛科技大学大数据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

-

四方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包装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药物制剂、制药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应用化学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海洋科学、轻化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青岛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中德国际合作区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复合材料与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技术学院

-

高密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系

机械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系

-

青岛科技大学外语系

英语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系

化学工程与工艺

青岛科技大学经管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

青岛科技大学高材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青岛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1]

学科建设

师资概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住鲁院士2人、聘任院士9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青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66人。[1]

类别 人员名单
住鲁院士 谢克昌[22]
两院院士 宋湛谦、陈洪渊、蔡鹤皋、袁亮、陈勇、冯守华、蹇锡高、李玉良、王浩、侯保荣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刘光烨[2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志波、王丹、闫寿科、李少远、李金恒[22]
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汪传生、王梦蛟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李少远
泰山学者 郭庆杰、候万国、杨卫民、张建明、张宝泉、罗细亮、丁锋、汪传生、李镇江、于世涛、贺爱华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 李志波、王丹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 李志波、李金恒、王永岩、李少远、孙立水
全国优秀教师 杨清芝、王光信、马占兴、陈滇宝、赵德玉、傅洵、吴其晔、张军、张元利、汪传生、解从霞
2016齐鲁最美教师 吴其晔
国家级教学名师 王光信、吴其晔、杨树勋、傅洵、汪传生、姜真、陈克正、叶庆国、解从霞、李明、何 燕、王兆君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李志波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韩方煜、李世直、宋湛谦、李志波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汪传生、赵程、李志波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罗细亮、孙静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人员 李世直、韩方煜、崔作林、张志焜、李德和、王光信、邬齐斌、刘立魁、吴其晔、陈滇宝、杜军、阮锦钿、曲世第、谭忠恪、赵嘉澍、魏德孚、罗文秀、杨清芝、马占兴、解泽浦、张瑞厚、吕柏源、黄宝琛、常德功、刘光烨、潘炯玺、汪传生、赵程、谢雁、杨文君、姚薇、王志义、王永岩、韩兆会、郭庆杰、胡海明、武玉民、李建隆、王繁业、赵树高、潘广勤、高彦臣、李志波、刘福胜、朱兆友、何燕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 郭庆杰、侯万国、杨卫民、张建明、张宝泉、罗细亮、丁锋、汪传生、李镇江、于世涛、贺爱华、冯维春、刘希恩、姜鲁华、王辉、闫寿科、何燕
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董立峰、李速明、于伟泳、段咏欣、闫业海、张自生、黄彪、孙静、李庆党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池荣虎、刘绍锋、周现锋、赵远扬、袁勋、吕健、罗彬、王磊、林健健、王桂振、甘志星、邢军、朱晓东、张海昌、周忠敏、赵宋焘、赖建平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韩方煜、李世直、张志焜、罗文秀、崔作林、杜军、吕柏源、常德功、刘光烨、郝春成、王志义、汪传生、潘炯玺、谢雁、冯绍华、郭庆杰、胡海明、李建隆、李荣勋、王永岩、于世涛、辛振祥、王霞、武玉民、李少香、李再峰、丁乃秀、李镇江、林广义、杜芳林、陈克正、李桂村、冯维春、孟宪兴、王德宝、贺爱华、刘仕伟、赵健
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汪传生、陈克正、李镇江
省级教学名师 王光信、吴其晔、杨树勋、傅洵、汪传生、王永岩、姜真、陈克正、叶庆国、解从霞、李明、何 燕、王兆君、田文德、付平、李镇江、董华
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首席专家 武玉民、陈克正、郭庆杰、李少香
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郭庆杰、张建明、丁彩凤、王霞、董立峰、贺爱华、罗细亮、刘树峰、王磊、孙 静、刘健
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人员 马连湘、刘福胜、朱兆友、陈夫山
青岛市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杨卫民、董立峰
青岛市资深专家 潘炯玺 雷仲敏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吴其晔、黄宝琛、潘炯玺、王繁业、汪传生、王志义、谢雁、雷仲敏、刘波、刘川来、李利、冯绍华、李荣勋、王永岩、王德宝、王霞、李少香、李桂村、郭庆杰、李建隆、林建业、丁乃秀、刘莉、陈克正、刘福胜、李镇江、王伟文、赵英杰、何燕
崂山学者 丁彩凤、于世涛、于立岩、马翠萍、王永岩、王玮、王英龙、王辉、王景景、王磊、王霞、尹凤福、匡少平、吕承超、朱兆友、仲崇玉、刘绍峰、刘树峰、刘福胜、池荣虎、孙静、杜东兴、李少香、李长胜、李志波、李桂村、李镇江、李露、杨友才、杨文君、吴祥根、何燕、汪传生、宋波、宋彩霞、张运君、张建明、张晓、张晓茹、林广义、罗细亮、金欣、周现锋、赵健、胡志强、段咏欣、贺爱华、郭宗侠、接贵芬、盖恒军、混旭、詹天荣、薛善锋
青年崂山学者 于凤丽、于旭、石晨旭、叶素娟、曲晓飞、刘仕伟、刘旭光、李春香、杨继梅、吴占超、吴成锋、宋红兵、宋晓明、陈伟、岳美娥、周南南、周新红、徐升豪、徐继香、高传慧、隋凝[24]
国家级教学团队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山东省级教学团队 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化工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高分子物理教学科研团队

教学建设

类别 人员名单
住鲁院士 谢克昌[22]
两院院士 宋湛谦、陈洪渊、蔡鹤皋、袁亮、陈勇、冯守华、蹇锡高、李玉良、王浩、侯保荣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刘光烨[2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志波、王丹、闫寿科、李少远、李金恒[22]
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汪传生、王梦蛟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 李少远
泰山学者 郭庆杰、候万国、杨卫民、张建明、张宝泉、罗细亮、丁锋、汪传生、李镇江、于世涛、贺爱华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 李志波、王丹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 李志波、李金恒、王永岩、李少远、孙立水
全国优秀教师 杨清芝、王光信、马占兴、陈滇宝、赵德玉、傅洵、吴其晔、张军、张元利、汪传生、解从霞
2016齐鲁最美教师 吴其晔
国家级教学名师 王光信、吴其晔、杨树勋、傅洵、汪传生、姜真、陈克正、叶庆国、解从霞、李明、何 燕、王兆君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李志波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韩方煜、李世直、宋湛谦、李志波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汪传生、赵程、李志波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罗细亮、孙静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人员 李世直、韩方煜、崔作林、张志焜、李德和、王光信、邬齐斌、刘立魁、吴其晔、陈滇宝、杜军、阮锦钿、曲世第、谭忠恪、赵嘉澍、魏德孚、罗文秀、杨清芝、马占兴、解泽浦、张瑞厚、吕柏源、黄宝琛、常德功、刘光烨、潘炯玺、汪传生、赵程、谢雁、杨文君、姚薇、王志义、王永岩、韩兆会、郭庆杰、胡海明、武玉民、李建隆、王繁业、赵树高、潘广勤、高彦臣、李志波、刘福胜、朱兆友、何燕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 郭庆杰、侯万国、杨卫民、张建明、张宝泉、罗细亮、丁锋、汪传生、李镇江、于世涛、贺爱华、冯维春、刘希恩、姜鲁华、王辉、闫寿科、何燕
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董立峰、李速明、于伟泳、段咏欣、闫业海、张自生、黄彪、孙静、李庆党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池荣虎、刘绍锋、周现锋、赵远扬、袁勋、吕健、罗彬、王磊、林健健、王桂振、甘志星、邢军、朱晓东、张海昌、周忠敏、赵宋焘、赖建平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韩方煜、李世直、张志焜、罗文秀、崔作林、杜军、吕柏源、常德功、刘光烨、郝春成、王志义、汪传生、潘炯玺、谢雁、冯绍华、郭庆杰、胡海明、李建隆、李荣勋、王永岩、于世涛、辛振祥、王霞、武玉民、李少香、李再峰、丁乃秀、李镇江、林广义、杜芳林、陈克正、李桂村、冯维春、孟宪兴、王德宝、贺爱华、刘仕伟、赵健
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 汪传生、陈克正、李镇江
省级教学名师 王光信、吴其晔、杨树勋、傅洵、汪传生、王永岩、姜真、陈克正、叶庆国、解从霞、李明、何 燕、王兆君、田文德、付平、李镇江、董华
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首席专家 武玉民、陈克正、郭庆杰、李少香
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郭庆杰、张建明、丁彩凤、王霞、董立峰、贺爱华、罗细亮、刘树峰、王磊、孙 静、刘健
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人员 马连湘、刘福胜、朱兆友、陈夫山
青岛市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杨卫民、董立峰
青岛市资深专家 潘炯玺 雷仲敏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吴其晔、黄宝琛、潘炯玺、王繁业、汪传生、王志义、谢雁、雷仲敏、刘波、刘川来、李利、冯绍华、李荣勋、王永岩、王德宝、王霞、李少香、李桂村、郭庆杰、李建隆、林建业、丁乃秀、刘莉、陈克正、刘福胜、李镇江、王伟文、赵英杰、何燕
崂山学者 丁彩凤、于世涛、于立岩、马翠萍、王永岩、王玮、王英龙、王辉、王景景、王磊、王霞、尹凤福、匡少平、吕承超、朱兆友、仲崇玉、刘绍峰、刘树峰、刘福胜、池荣虎、孙静、杜东兴、李少香、李长胜、李志波、李桂村、李镇江、李露、杨友才、杨文君、吴祥根、何燕、汪传生、宋波、宋彩霞、张运君、张建明、张晓、张晓茹、林广义、罗细亮、金欣、周现锋、赵健、胡志强、段咏欣、贺爱华、郭宗侠、接贵芬、盖恒军、混旭、詹天荣、薛善锋
青年崂山学者 于凤丽、于旭、石晨旭、叶素娟、曲晓飞、刘仕伟、刘旭光、李春香、杨继梅、吴占超、吴成锋、宋红兵、宋晓明、陈伟、岳美娥、周南南、周新红、徐升豪、徐继香、高传慧、隋凝[24]
国家级教学团队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山东省级教学团队 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化工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高分子物理教学科研团队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拥有5个博士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个硕士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25]

  • 重点学科

类别 名称
111计划(2个) 橡塑材料与工程学科、生态化工过程与介尺度结构材料]
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1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菁英班
原化学工业部重点学科(4个) 高分子材料、化学工程 、应用化学、材料加工工程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 机械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安全工程、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英语、通信工程、动画
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 法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物理、复合材料与工程、药物制剂、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社会工作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3个) 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2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橡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山东省一流学科(4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青岛市重点学科(3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 化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工过程机械、应用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6]
  • 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机械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机械设计及理论 化工技术经济及管理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安全与环境功能材料 材料科学计算与经济优化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工业装备控制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节能减排信息工程
生物化工 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 工业催化
制药工程 应用化学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

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化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学

艺术学

统计学

软件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力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法学

药学

电气工程[27]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8个)

金融硕士

法律硕士

社会工作

出版硕士

翻译硕士

会计硕士

戏剧与影视

能源动力

电子信息

机械

材料与化工

资源与环境

生物与医药

药学

工商管理

工程管理

美术与书法

设计

-

-

教育部学科评估
一级学科排名第1轮(2002-2004年)
化学 第25名
机械工程 第33名
控制科学与工程 第28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46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第21名
化学工程与技术 第19名
一级学科排名第2轮(2007-2009年)
应用经济学 第47名(并列)
化学 第18名(并列)
海洋科学 第8名(并列)
机械工程 第41名(并列)
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41名(并列)
一级学科排名第4轮
化学工程与技术 B+
化学 B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机械工程 C+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C+
软件工程 C
控制科学与工程 C
环境科学与技术 C-
安全科学与工程 C-

学术研究

类别 名称
111计划(2个) 橡塑材料与工程学科、生态化工过程与介尺度结构材料]
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1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菁英班
原化学工业部重点学科(4个) 高分子材料、化学工程 、应用化学、材料加工工程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 机械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安全工程、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英语、通信工程、动画
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 法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物理、复合材料与工程、药物制剂、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社会工作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3个) 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2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橡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山东省一流学科(4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青岛市重点学科(3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 化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工过程机械、应用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6]

科研平台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机械设计及理论 化工技术经济及管理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安全与环境功能材料 材料科学计算与经济优化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工业装备控制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化工过程机械 节能减排信息工程
生物化工 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 工业催化
制药工程 应用化学 ---

科研成果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

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化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学

艺术学

统计学

软件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力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法学

药学

电气工程[27]


学术资源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8个)

金融硕士

法律硕士

社会工作

出版硕士

翻译硕士

会计硕士

戏剧与影视

能源动力

电子信息

机械

材料与化工

资源与环境

生物与医药

药学

工商管理

工程管理

美术与书法

设计

-

-

文化传统

教育部学科评估
一级学科排名第1轮(2002-2004年)
化学 第25名
机械工程 第33名
控制科学与工程 第28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46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第21名
化学工程与技术 第19名
一级学科排名第2轮(2007-2009年)
应用经济学 第47名(并列)
化学 第18名(并列)
海洋科学 第8名(并列)
机械工程 第41名(并列)
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41名(并列)
一级学科排名第4轮
化学工程与技术 B+
化学 B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机械工程 C+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C+
软件工程 C
控制科学与工程 C
环境科学与技术 C-
安全科学与工程 C-

学校标识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3)截至2024年5月,现有本科专业8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4个。1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项目213项、省级项目139项。[25]

学校有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52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支持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机械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安全工程、工商管理[28][29]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英语、通信工程、动画[30]

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法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物理、复合材料与工程[28][31]药物制剂、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社会工作[32]

山东省品牌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等

山东省特色专业:材料物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商管理、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制药工程、材料化学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过程与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构建具有国际化意识大机械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力学,高分子物理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材料科学导论》等

省级精品课程(27门)
化工原理 通信系统原理
大学物理 化工分离工程
企业管理学 工程热力学
化工工艺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课程群(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课程群(高分子物理实验)
工科基础力学课程群(流体力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精品课程群(传热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精品课程群(制冷装置及自动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公共数学联合课程)
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课程群(高分子材料流变学)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课程群(高分子化学)
工科基础力学课程群(材料力学) 工科基础力学课程群(工程力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精品课程群(空气调节) 制冷与低温工程精品课程群(制冷原理与装置)
高等数学(大学公共数学联合课程) 线性代数(大学公共数学联合课程)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 固体物理(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
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 ---

社团文化

省级精品课程(27门)
化工原理 通信系统原理
大学物理 化工分离工程
企业管理学 工程热力学
化工工艺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课程群(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课程群(高分子物理实验)
工科基础力学课程群(流体力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精品课程群(传热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精品课程群(制冷装置及自动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公共数学联合课程)
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课程群(高分子材料流变学)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课程群(高分子化学)
工科基础力学课程群(材料力学) 工科基础力学课程群(工程力学)
制冷与低温工程精品课程群(空气调节) 制冷与低温工程精品课程群(制冷原理与装置)
高等数学(大学公共数学联合课程) 线性代数(大学公共数学联合课程)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 固体物理(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
纳米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专业主干课程群) ---

学校领导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同2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获批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形成了涵盖理、工、艺等学科专业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格局。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牵头共建的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是山东省首个理工科类本科境外办学机构。[25]

合作院校
专业名称 所属院系 所属院系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中德学院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
应用化学 中德学院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
自动化专业 中德学院 德国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锡根大学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机电学院 韩国汉阳大学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电学院 韩国汉阳大学
市场营销 经管学院 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
工业分析与检验 化学院 美国特洛伊大学
通信技术 信息学院 法国土伦大学
生产过程自动化 自动化学院 法国勒阿弗尔大学
检测技术及应用 自动化学院 法国勒阿弗尔大学
语言培训 机电学院 美国特洛伊王子学院(马来西亚校区)
语言培训 化学院 韩国全州大学
语言培训 化工学院 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
语言培训 经管学院 韩国东阳大学
语言培训 自动化 法国勒阿弗尔大学
语言培训 环境学院 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

校区环境

合作院校
专业名称 所属院系 所属院系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中德学院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
应用化学 中德学院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
自动化专业 中德学院 德国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锡根大学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机电学院 韩国汉阳大学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电学院 韩国汉阳大学
市场营销 经管学院 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
工业分析与检验 化学院 美国特洛伊大学
通信技术 信息学院 法国土伦大学
生产过程自动化 自动化学院 法国勒阿弗尔大学
检测技术及应用 自动化学院 法国勒阿弗尔大学
语言培训 机电学院 美国特洛伊王子学院(马来西亚校区)
语言培训 化学院 韩国全州大学
语言培训 化工学院 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
语言培训 经管学院 韩国东阳大学
语言培训 自动化 法国勒阿弗尔大学
语言培训 环境学院 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

学校荣誉

获得荣誉

截至2024年5月,现有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合物加工技术及其相关热物理科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态化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传感与生命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孵化器等13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与成果转移转化载体。[25]

类别

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

中国编辑出版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传感与生命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实验室

混炼工程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实验室

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碳四碳五烯烃聚合物重点实验室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橡胶助剂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厅)

山东省塑料高性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生化分析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多相流体反应与分离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烯烃催化与聚合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聚合物高性能化及循环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十三五”重点实验室(教育厅)

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实验室(强化建设)

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强化建设)

高性能聚合物实验室

热能工程实验室

塑料高性能化技术实验室

纳米材料工程技术实验室

清洁化工过程实验室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实验室

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

中韩影视动漫艺术与数字出版创新研究基地 

弱势群体司法与社会保护研究基地

山东半岛协同创新与绿色发展研究基地 

-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聚合物加工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先进橡胶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新型光电材料与技术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护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化工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天然资源化学利用研究开发中心

山东省塑料高性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石油化工行业高分子材料质量检验中心

-

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

绿色轮胎协同创新中心

生态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工业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化工火灾预防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页岩油气增产地质与开采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新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护工程技术中心

青岛市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化工研究所

青岛市聚合物加工与循环利用及热物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33]

获得排名

类别

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

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基地

中国编辑出版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电传感与生命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实验室

混炼工程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实验室

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碳四碳五烯烃聚合物重点实验室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橡胶助剂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厅)

山东省塑料高性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生化分析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多相流体反应与分离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烯烃催化与聚合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聚合物高性能化及循环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十三五”重点实验室(教育厅)

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实验室(强化建设)

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强化建设)

高性能聚合物实验室

热能工程实验室

塑料高性能化技术实验室

纳米材料工程技术实验室

清洁化工过程实验室

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实验室

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

中韩影视动漫艺术与数字出版创新研究基地 

弱势群体司法与社会保护研究基地

山东半岛协同创新与绿色发展研究基地 

-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聚合物加工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先进橡胶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新型光电材料与技术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护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化工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天然资源化学利用研究开发中心

山东省塑料高性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石油化工行业高分子材料质量检验中心

-

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

绿色轮胎协同创新中心

生态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工业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化工火灾预防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市页岩油气增产地质与开采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新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护工程技术中心

青岛市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化工研究所

青岛市聚合物加工与循环利用及热物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33]

报考条件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先后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培育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9家(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泰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

据官网2016年8月显示,该校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2011年以来科研经费连续5年过亿元,累计达到9亿元。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个,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万华集团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该校于2009年、2011年在山东省产学研工作会议上,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青科大模式”,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以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报道。

知名校友

  • 馆藏资源

据2024年6月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显示,该校有崂山校区、四方校区和高密校区图书馆及5个院系资料室组。高密校区图书馆2013年底启用。三校区馆藏文献36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1个。

 图书馆有书库6个,阅览室12个,阅览座位4247个,周开放时间98小时。[34]

  • 学术刊物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0年,因学校名称的变更曾用《山东化工学院学报》、《青岛化工学院学报》刊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出版物。学报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的来源期刊,并进入美国《Ulrich期刊指南》。期刊是《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的来源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台湾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等多家收录。

学报在2002、2006、2011年连续3届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奖”,2004、2007、2009、2011年连续4次获山东省报刊评估优秀,2009、2012年连续2届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08年获教育部科技司评选的“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09年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选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1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荣获教育部科技司评选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城市发展研究、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资源环境研究、法学研究、教育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等。“城市发展研究”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创刊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等。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龙源国际名刊网、CEPS中文电子期刊等收录为来源期刊。

词条图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