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千屈菜

光千屈菜

植物界
桃金娘目Myrtales
中文学名 光千屈菜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千屈菜属Lythrum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光千屈菜光千屈菜多年生草本,茎高1米左右,直立,少分枝,茎叶均无毛。叶对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约2-4厘米,宽5-7毫米,顶端渐尖,基部短尖或阔楔形,全缘,几无柄,不抱茎。花紫红色,3-5朵组成聚伞花序,生于苞腋成轮生状;花梗长约2毫米,基部有2枚线状披针形的小苞片,约与花梗等长;总花梗极短或几无;萼筒长约6毫米,无毛,有纵棱,裂片6,附属体开展,较花萼裂片长,长约1.5毫米;花瓣6,长倒卵形;雄蕊12,长短不一,通常具三型。[1][2]

生长环境

光千屈菜光千屈菜常生长于湿地或栽培供观赏。[1]

分布范围

主要产于我国北部和东北部;日本、朝鲜也有分布。[1][2]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千屈菜原产欧洲和亚洲的暖湿地带,喜温暖、光照充足、水湿、通风好的环境,中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长在沼泽地、水旁湿地和河边、沟边,现各地已开始开发种植用于园林绿化。千屈菜较耐寒,在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在浅水中栽培长势良好,也可旱地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极易生长,在土质肥沃的塘泥基质中花鲜艳、长势强。
栽培
千屈菜生命力极强,管理也十分粗放,但要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盆栽可用直径50cm的无底洞花盆,装入2/3的塘泥,栽植4~5株;也可用20cm的小盆,栽1~2株。生长期应不断打顶,促使植株矮化。盆栽一般要保持盆中有浅水。露地栽培可按园林设计要求,选择浅水区和湿地种植,株、行距30~30cm。生长期要及时拔除杂草,保持水面清洁。为了加强通风,应剪除过密、过弱枝,及时剪除开败的花穗,促进新花穗萌发。在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环境下,一般没有病虫害。在过于密植、通风不畅时会有红蜘蛛危害,应及时用杀虫剂防治。冬季露地栽培不用保护便可自然越冬,盆栽的应剪除枯枝,保持湿润,一般2~3年分栽1次。
繁殖
千屈菜主要以扦插、分株繁殖为主。扦插应在生长旺盛期6~8月进行,剪取7~10cm长的嫩枝,去掉基部1/3的叶子,插入鲜塘泥中,6~10天可生根,极易成活。分株在早春或深秋进行分株,将母株整丛挖起,切开分栽即可。[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