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

朱家角

中文名 朱家角
车牌代码 沪C
外文名 Zhujiajiaotown
别名 朱家角
火车站 上海站
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
政府驻地 沙家埭路
著名景点 北大街、放生桥、珠溪园
地区生产总值 63.4亿人民币(2013年)
荣誉记录 2018年5月24日、入选最美特色小城镇50强
电话区号 (+86)021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朱家角朱家角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

唐朝以前分别隶属于由拳县、娄县、嘉兴县、信义县、昆山县。

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

宋元期间朱家角镇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

元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

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珠里分属于五十七个三区之二图、十一图和一区二十五图。

清末实行地方自洽,本地域称珠蔚自治区,为江苏省青浦县管辖的十六个自治区之一。

清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改称珠葑自治区,区董掌管地方事宜,为青浦县下辖的16个自治区之一。

民国初年,仍称珠葑市,设市公所。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珠葑市行政局。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撤销行政局,仍称珠葑区,为青浦县十三区之二区。

朱家角河道朱家角河道(10)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第二区公所,列为青浦县八个区公所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汪伪青浦县第六区,下辖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薛间、葑沃、张甸、张丁、安庄、沈巷六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恢复第二区公所,仍辖三镇六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区公所,改称区署,辖一镇二乡,即将原有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张丁乡合为一镇,名珠溪镇;薛间、安庄二乡合为一乡,名安庄乡;沈巷、葑沃、张甸三乡合为一乡,名葑沃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实行乡镇归并,全县设青东(青龙)、青西(淀泖)两个区署,珠溪镇及安庄、葑沃乡均属青西区署。

1949年5月14日,朱家角全境解放,随即成立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青浦县朱家角市,下辖沈巷、万龙、葑沃、薛间四乡及朱家角镇。原属昆山县的东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条街划归朱家角镇。

1951年4月,撤销市建制,建立朱家角区,从所辖沈巷、薛间二乡各划出三个村,组成安庄乡,遂成五乡一镇。

1954年,原属松江县的天心乡,划归朱家角区,同时把万龙乡的诸家村划归城厢区的城南乡,把葑沃乡的南横村划归松江县天马乡;是年夏,整编机构,撤销朱家角区。将沈巷、安庄、葑沃三乡划归练塘区,万龙、薛间、天心三乡划归城厢区。复建朱家角镇建制,直属县领导。

朱家角水路朱家角水路(8)1955年,重新建立朱家角区,对原划出的六个乡全部划回,并把城厢区的盈中、万寿、城南三个乡划归朱家角区管辖。朱家角镇仍为县属镇,镇人民政府改称镇人民委员会,建制不变。

1957年,叶龙乡万隆片划归朱家角镇。

1958年9月,朱家角镇和叶龙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改名为朱家角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镇工作组,负责城镇工作,筹备镇社分治。

1962年2月,镇社正式分设,朱家角镇恢复为县属镇,成立镇人民政府。

1968年,镇政府改名为"镇革命委员会"。

1980年,恢复镇人民政府名称。

1991年,朱家角镇和朱家角乡合并成一个县属建制镇。

2000年,青浦区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沈巷镇合并为新建制镇--朱家角中心镇。[2]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朱家角镇下辖28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民委员会。
周荡村 横江村 盛家埭村 张家圩村
新旺村 新华村 万隆村 小江村
周家港村 沙家埭村 薛间村 山湾村
庆丰村 淀峰村 创建村 山海桥村
淀山湖一村 水产村 安庄村 先锋村
沈巷村 张马村 李庄村 建新村
王金村 林家村 新胜村 张巷村
社区
东井街 北大街 大新街 胜利街
东湖街 西湖新村 大淀湖 东大门
沈巷 泰安第一社区 泰安第二社区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地理环境

截至2015年,朱家角镇下辖28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民委员会。
周荡村 横江村 盛家埭村 张家圩村
新旺村 新华村 万隆村 小江村
周家港村 沙家埭村 薛间村 山湾村
庆丰村 淀峰村 创建村 山海桥村
淀山湖一村 水产村 安庄村 先锋村
沈巷村 张马村 李庄村 建新村
王金村 林家村 新胜村 张巷村
社区
东井街 北大街 大新街 胜利街
东湖街 西湖新村 大淀湖 东大门
沈巷 泰安第一社区 泰安第二社区

位置境域

地形地势

朱家角朱家角(3)朱家角镇处于北纬30°~31°、东经120°~121°之间,位于淀山湖畔,东与盈浦街道、夏阳街道接壤;南与练塘镇、松江科技园区、佘山镇交界;西依淀山湖,与金泽镇相连;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毗邻。全境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淀山湖水域面积46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朱家角镇位于青浦地区,该地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在2.8米-3.5米之间。

人口民族

朱家角的气温,与上海市区大致相差无几,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平均气温为15.5摄氏度,年无霜期235天左右,年日照在137天左右,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人口

民族

朱家角朱家角(3)截至2014年,朱家角镇共有20787户,户籍总人口59759人,其中:男性29387人,女性30372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16558人,农业人口17988人,占30%。年末来沪流动人口49038人。

自然资源

根据2012年统计的少数民族信息,朱家角镇有壮族、苗族、土家族等31个少数民族,包括外来人口在内少数民族人数达1100余人。

经济发展

朱家角淀山湖朱家角淀山湖(3)朱家角镇的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淀山湖一块,湖泊是上海境内唯一的淡水湖,面积62.0平方公里,其中青浦境内面积为47.5平方公里。青浦境内包括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鲤、鳊、鲂、鲫、淀山湖银鱼等养殖鱼,还有河虾、中华绒螯蟹、甲鱼、螺蛳、黄蚬、河蚌。外地引进的鲴鱼、罗非鱼也在当地繁育完成。

综述

第一产业

2013年,朱家角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1.6亿元,第二产业26.3亿元,第三产业35.5亿元);第一产业完成产值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产值116.5亿元,下降22.9%其中工业规模以上完成产值79.6亿元,同比2012年下降7.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属地)投入13.96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81亿元;税收收入15.37亿元,同比2012年增加20.3%,区级税收收入4.4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6%;合同外资14257万美元,实到外资858万美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79元,同比2012年增长11.5%。

第二产业

城隍庙城隍庙截至2009年,朱家角镇有耕地面积49066亩(不包括各类开发区),水稻种植面积22039.6亩;蔬菜常年种植面积6000亩;葡萄、西甜瓜为主的瓜果种植面积6500亩;苗木、花卉种植面积15000亩;精养鱼塘6800亩。

泖河沿线的泖荡地区种植以茭白为主的水生蔬菜主产区;主干道路沿线、地势较高的圩区种植以大棚西瓜、果树等为主的经济作物主产区和主要骨干河道的大江、大湖沿线为优质水产品主产区。

全镇已注册“悦更想”大米、“泖塔”蔬菜、“塘桥”蔬种、“朱家翠皮”西瓜、“百果园”水果、“古桥”农机等农产品商标,其中巷农公司在江西宜丰基地生产的大米更是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第三产业

2012年,朱家角镇关、停3家高能耗企业,涉及综合能耗约5395吨标准煤。通过对上海欣原红染纱有限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上海交运集团合作项目,项目的嫁接涉及厂房45800平方米,总投资约3.8亿元。

2013年,第二产业完成产值116.5亿元,同比2012年下降22.9%。其中工业规模以上完成产值79.6亿元,同比2012年下降7.7%。

交通运输

截至2013年,朱家角镇的产业结构当中,第三产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57.2%,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1.9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7.1%。2013年,古镇旅游接待250万人次,重大接待30批次、500人次。

公路

水路

朱家角镇处于上海市与江苏省交界处,是上海通往江苏、浙江的重要通道。东西向有318国道、沪青平高速公路、沈砖公路,南北向有朱枫公路,依傍同三国道,南接沪杭高速公路,北通沪宁高速公路,村村通道路。

社会事业

朱家角水路交通横有淀浦河;纵有拦路港、西大盈港、朱泖河,均为6级航道,可通行100-500吨船只,直通黄浦江,并与太湖水系相通。

电力

教育

朱家角镇的供电来源属华东电网,镇内建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1座,3.5万伏变电站3座。朱家角处于太湖流域下游,淀山湖水源丰富,水质二级,现有大规模的自来水厂3座,日供水为10万吨;有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污水1.75万吨。有现代化通讯交换机局十六处,应用光缆电话通讯总装机容量为3.5万门。西气东运的新疆天然气已通到朱家角。

文化

朱家角镇明代就办有书院、义塾等,清代以后,兴建众多学堂。民国时期开始兴办中学。解放后,普通教育、幼儿教育、中等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及业余教育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2]

朱家角镇教育机构一览表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青浦区朱家角幼儿园 青浦区朱家角小学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青浦区青苹果民办幼儿园 青浦区沈巷小学 青浦区珠溪中学
青浦区沈巷幼儿园 朱家角朱镇小学 青浦区沈巷中学
青浦区诗韵民办幼儿园 青浦区胜利民办小学 青浦区东湖中学
青浦区胜利民办幼儿园 朱家角辅读学校
青浦区朱镇幼儿园 朱家角阳光学校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宗教

朱家角镇教育机构一览表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青浦区朱家角幼儿园 青浦区朱家角小学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青浦区青苹果民办幼儿园 青浦区沈巷小学 青浦区珠溪中学
青浦区沈巷幼儿园 朱家角朱镇小学 青浦区沈巷中学
青浦区诗韵民办幼儿园 青浦区胜利民办小学 青浦区东湖中学
青浦区胜利民办幼儿园 朱家角辅读学校
青浦区朱镇幼儿园 朱家角阳光学校

获得荣誉

朱家角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士谔、报业巨子席裕福、画僧语石等,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民国时期,镇上有民众教育馆、书报社、戏院、书场等文化场所,有咏珠社、韵声社等文艺结社、民间艺人活动。镇上还先后有《珠溪》、《薛浪》、《骊珠》等20多种报刊出版发行。

建国后,先后建立了文化馆、工人俱乐部、广播站、电影院等。朱家角还有许多“特色角”,如京剧角、歌唱角、文学角、书画角、健身角等。镇上家庭藏书普及率达50%以上,民间藏书的总数10多万册,超过青浦区21个镇图书馆藏书的总和。

地方特产

朱家角教堂朱家角教堂朱家角镇因经济繁荣,文化倡明,宗教活动也源远流长。早在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淀山顶上就建有普光寺,为朱家角地区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寺院,具有相当规模,其佛事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明清期间为佛教活动全盛时期,有不同类型的庙宇20多处,规模较大的有圆津禅院、慈门寺等。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的圆津禅院以典藏名家书画而成为清代名刹。

位于淀山湖畔的报国寺是上海玉佛寺下院,建于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修后,二三百年香火不断。20世纪80年代后,上海市佛教协会几次修缮扩建,现占地面积38.5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已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还有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在朱家角镇建活动场所。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的天主教“耶稣升天堂”是青浦县有影响的重要教堂之一,民国34年(1945年)成为公堂,直属上海教区,并辖金泽等地6所小堂,教堂内有常住修女4人,工作人员2人,经费由上海教区发给。[2]

民风民俗

上海市文明镇 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全国环境优美镇 国家卫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园林城镇 国际花园城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
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示范街(镇) 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达标街道(乡镇) “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 全国文明镇
全国民兵先进工作单位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街镇 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镇
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 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国家级生态镇

(以上表格参考资料来源:[3][4]

2017年11月,获得2017第二届博鳌国际旅游传播论坛2017年度文旅小镇。

旅游景点

上海市文明镇 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全国环境优美镇 国家卫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园林城镇 国际花园城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
上海市食品安全宣传示范街(镇) 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达标街道(乡镇) “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 全国文明镇
全国民兵先进工作单位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街镇 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镇
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 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国家级生态镇

词条图册

鲈鱼

鲈鱼体形似纺锤,巨口细鳞,两鳃膨大,头两侧各有一对红纹,故名“四鳃铲”,可以用其红烧、煮羹或者炖鸡汤更。“四鳃护”过去是上贡朝廷的珍品。

淀山湖所产鲈鱼,以肉质细嫩鲜美著称。唯因近年河河湖泊的水质污染,以及建闸后阻断了洄游通道,产量日渐减少。

清水大闸蟹

清水大闸蟹是淀山湖特产,连一岸之隔、湖水相通的元荡湖出产的蟹,其形状与味道都不可同日而语。清水大闸蟹壳青、体壮、螯肥、脚细、膏多,在农历六月就见之于市,俗称“六月黄”。民谚云:“忙中忙,不能忘记六月黄”。意即不能错过这吃蟹的季节。待到金秋时节,特别是秋风一起,蟹壳坚硬,肉质饱满,有“九雌十雄之谚,意为农历九月以雌蟹为佳,十月则以雄蟹为上。

1964年,陈毅副总理视察青浦,过淀山湖时诗兴大发,留有“我愿秋凉再来此,满筐大蟹醉糊涂”的美好诗句。

河虾

朱家角朱家角淀山湖所产河虾体壮肉嫩,壳薄透明,身体长形,色泽青绿,头部有长短角各一对,有密排的细足,生命力旺,力道大,假如把活虾投入盆中,会向台面四面八方跳跃,因此人们把淀山湖虾称作“满台飞”。

河虾有多种食法,如用白酒浸渍的活虾称为”醉虾”。鲜食有盐水虾、油爆虾、炒虾仁、虾饼子,还可由虾仁和蛋做成“虾仁拉丝蛋”。或者晒成虾干,能久藏不坏,用以煮汤。

鳗鲡

鳗鲡身体长形,前部圆筒状、头尖皮厚,有胶汁粘液、鲜细小、埋没皮肤下。背上部灰黑,腹部白色,性喜暗怕光、昼伏夜出。

淀山湖所产鳗鲡,肉质鲜嫩,肥而不腻,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维生素A含量特别丰富,并有磷、钙、铁等元素,是上等的食用鱼鲜之一,有“水中人参”之称。白露季节的簖鳗做成红焖鳗鲡,是一道名菜。

甲鱼

甲鱼学名叫鳖,是水陆两栖爬行动物。甲鱼肉质鲜美,含有高蛋白、高脂肪,用以红烧、清蒸都是酒席、宴会上的名贵菜肴,尤以淀山湖的甲鱼更是极品。特别是四、五月份的菜花甲鱼,更是体肥肉嫩,既是一道美食佳肴,又可作为壮县补阳的滋补佳品。

银鱼

淀山湖银鱼,系太湖短吻银鱼,属小型淡水鱼类。身细长,在7-10厘米之间,银白透明无骨,肉质细洁,清明前后上市最多。银鱼可炒可蒸,或做自圆煮汤。把鸡蛋和银鱼烧成蛋饼,俗称“银鱼焖蛋”。如制成鱼圆,炒煮皆宜。也可晒成鱼干,可以入藏,用以煮汤或凉拌,为佐酒佳肴。

塘鳢鱼

塘鳢鱼又称菜花鱼,四、五月份菜花盛开期间最为肥壮,故名“菜花鱼”。佐以竹笋、咸菜制成菜花鱼汤,是一道时令名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