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图书馆比邻教学主楼和2号教学楼,坐落在秀丽的东坡湖畔,隔湖与学校东大门遥相辉映,其新颖的造型与设计融东西文化精髓于一体,集海南的人文景观与东坡湖自然景观于一身。
海南大学图书馆属海南省建省十周年的重点文化教育项目,它由总馆及15个二级馆组成,馆舍面积共计44438平方米。其中海甸馆32889平方米、儋州分馆9396 平方米、二级馆2153平方米。全校生均图书馆舍面积1.48平方米。全校图书馆共有阅览座位3220个,海甸馆有2320个,儋州馆580个、15个二级馆有320个。 近年来,学校为了满足扩招后在校生人数增长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图书文献的购置,极大地提高了馆藏图书资料数量,图书馆共有藏书303.5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约197多万册,电子图书约106.5多万册,生均图书总量101册,生均纸质图书文献66册,生均电子图书文献35册。近三年平均每年生均新增图书7.7册(2005~2006学年度生均新增图书13.8册,2006~2007学年度生均新增图书7.1册,2007~2008学年度生均新增图书2.2册)。 另外,还有丰富的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中国专利题录摘要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BIOSIS Previews数据库、CA 数据库、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系统、LexisNexis律商联讯等中外文电子信息资源,可查询检索国内外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期刊题录与全文资料。
图书馆以海南大学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面向全省社会各界开展文献交流与情报信息咨询服务,既是为海南大学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图书情报中心和学术活动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又是海南省的文献情报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突破了藏借阅分立的传统布局,实现了文献收藏、流通和阅览全开架的现代化的局域网管理模式,读者可直接进入面向读者开放的厅室,任意选用文献资料。 图书馆的功能由单一的文献借阅,扩展到知识、情报、信息的生成、获取、转化、整合、传递与共享等全方位知识服务。 图书馆的功能由单一的文献借阅,扩展到知识、情报、信息的生成、获取、转化、整合、传递与共享等全方位知识服务。图书馆一楼是展览厅、多功能报告厅、信息交流厅、多媒体阅览室和放映厅。二、三楼有哲社第一书库(A到G类,H0-H1类,K类)、哲社第二书库(I文学、J艺术类)、科技第一书库(N-R类,T-Z类)、科技第二书库(S农业科学)和馈赠书库(内设香梅书斋)、特藏书库及阅览大厅,其中各种文献书籍可供读者借阅或在图书馆阅览;三楼南面(副楼)分别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现报、现刊室,供读者阅览最新的报纸和期刊;三楼南侧的多媒体阅览厅和参考工具书室,既可使用各种工具书进行手工检索,又可使用多媒体电脑阅览电子文献和检索国内外资料。四楼北侧为过刊库,读者可查寻到馆藏历年中外文期刊资料;四楼南侧为学校校园网中心及外文书库。五楼分别是哲社保留本书库和科技保留本书库和海南文献中心,并设有两个教师和研究生阅览室(包括港台报刊阅览室),保留本室为读者查找完整的馆藏资料提供方便。 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业务工作已全部采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文献检索全面实现电子化网络化操作。大厅北侧是拥有数台终端的检索大厅,供读者查找所需的馆藏文献和电子数据库资源。三楼南侧是多媒体阅览室和图书馆局域网主机房。读者可任意进入海南大学校园网,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相连接,从而可检索到国内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料。 图书馆全体员工将面向教育、面向大特区、面向现代化,为大特区的经济、科技、政治、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优质全面的情报信息服务。我们希望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的现代化信息中心和读者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