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历史照片(30)1947年初,由宋子文、陈策、颜任光、梁大鹏[10]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仁人志士发起,联合当地社会名流和一些琼籍爱国侨胞共同成立了私立海南大学筹委会,开启了海南历史上创建高等教育的先河[11]。
1947年11月,海南农业学校改建为私立海南大学,私立海南大学成立。[12]
私立海大学校在前后三年多的办学时间里,艰苦创业,为当地培[10]养了近2000余名人才。
1949年8月中旬,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海大立案。1950年4月,海南岛解放,随即私立海大撤销,在原址上建起了南方大学海南分校。1952年南方大学撤销。[12]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1954年,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创建,校址位于广州。
1956年,改为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由农垦部领导。
1958年,在海南儋州市宝岛新村成立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中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
1959年7月,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正式更名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1964年,学校研究所扩建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学校与研究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体制。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受到巨大冲击,各级组织陷入瘫痪。
1969年,学校由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管。
1970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改由广州军区领导,学校被改为兵团热带作物学校,为兵团培养基层技术人员。
1972年12月,广东省恢复了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的原名称和高等院校体制,并于次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9年,广东省恢复了学院“文化大革命”前的领导体制。
1988年,学校改由农业部和海南省双重领导。
1996年,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13][14]
1983年5月,位于海口海甸岛上,原海南大学成立。在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和海南农学院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初设师范部、医学部、农学部。
1986年和1989年,师范部和医学部相继独立,脱离海南大学并分别成立海南师范学院和海南医学院。
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同年,获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原海南大学
1981年,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决定办海南大学,并报请广东省和国务院批准。
1982年,广东省同意成立海南大学筹备委员会。
1983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原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海南医学专科学校和海南行政区农学院(海南农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海南大学。
1986年11月,师范部独立,恢复成立海南师范学院。
1989年初,医学院独立,成立海南医学院。
1990年,国务院学部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批准海南大学为授予学士学位的单位。[13][15]
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同年,获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合并发展
海南大学校园风光(16)2007年8月14日,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大学,[16]新海南大学的历史以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创建时间为起点(1958年)。
2007年11月,新海南大学成为海南省与教育部共建的高校。
2008年12月,海南大学获准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17]。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2月,海南大学列入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的14所院校之一。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同年11月,学校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8]
2014年9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9]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1月12日,海南大学老挝分校在老挝万象市巴巴萨技术学院挂牌成立。[20]11月17日,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1]
2018年,学校入选“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
2019年9月,海南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华为深圳基地举行。
2020年4月,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与学校共建的“海南大学国家安全研究中心”揭牌成立;[22]同年7月,海南大学与海口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3]9月,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24]12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25]
2021年1月,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同年2月6日,海南大学全健康研究院成立;3月,海南大学与万宁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26]3月,共同组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月1日,海南大学校长办公室(乡村振兴与扶贫办公室)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海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同月17日,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揭牌成立;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27]同月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8]12月31日,海南大学观澜湖校区(一期)项目顺利实现封顶。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海南大学在列。[6]8月,海南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成立。[29]11月3日消息,2022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在法国巴黎举行。海南大学代表队在该校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与350支代表队同场竞技,凭借“核酸追踪者:一种便携式、单碱基、无扩增,基于CRISPR/Cas的核酸检测平台”项目斩获金奖。 [30]
2023年2月20日,海南大学热带生物多样性与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在海甸校区热带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中心大楼揭牌成立。[31]4月,海南大学获批立项建设生物医药工程产业学院、信创现代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32] 5月8日上午,海南大学生物医药工程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海口高新区美安药学院大楼举行。[33] 6月8日,海南大学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揭牌仪式举行。[34]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31个,开办本科专业72个,学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35][2]。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 |
海南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传播学、戏剧影视文学 |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商务英语、日语、俄语 |
海南大学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 |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生态学 |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人工智能 |
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海南大学土木建筑与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海洋工程与技术 |
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
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种子科学与工程 |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 |
园艺、设施农业与科学工程 |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植物保护 |
海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海南大学林学院 |
林学、园林、风景园林 |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
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 |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 |
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土地资源管理 |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
音乐表演、舞蹈编导、音乐学 |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绘画 |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 |
酒店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行政管理 |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审计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俄语 |
海南大学体育学院 |
休闲体育 |
海南大学药学院 |
药学、制药工程 |
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学院) |
信息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 |
—— |
海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
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参考资料:[2] |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 |
海南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传播学、戏剧影视文学 |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商务英语、日语、俄语 |
海南大学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 |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生态学 |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人工智能 |
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海南大学土木建筑与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海洋工程与技术 |
海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
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种子科学与工程 |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 |
园艺、设施农业与科学工程 |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植物保护 |
海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
海南大学林学院 |
林学、园林、风景园林 |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
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 |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 |
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土地资源管理 |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
音乐表演、舞蹈编导、音乐学 |
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绘画 |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 |
酒店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行政管理 |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审计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俄语 |
海南大学体育学院 |
休闲体育 |
海南大学药学院 |
药学、制药工程 |
海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密码学院) |
信息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 |
—— |
海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
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参考资料:[2] |
海南大学风光(3)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800多人,院士、杰青等国家级人才6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2][36]。
专任院士:骆清铭(中国科学院院士)、董勤喜(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杨天若(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王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骆清铭、罗杰、蔡庆宇、唐朝荣
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骆清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骆清铭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骆清铭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骆清铭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王崇敏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张云阁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王崇敏、叶光亮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罗素兰
财政部会计名家:伍中信
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陈险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云阁
全国优秀教师:周永灿、罗邻球、邹立刚
全国模范教师:王崇敏、邹立刚
全国先进工作者:罗杰
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张友良、何朝族、高艳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廖建和、孙绍先、周永灿、姜宏、韩文报、傅国华、杨小波、王崇敏、罗素兰、刘复生、伍中信、尹建华、李德芳、童伟华、蔡东宏、王凤阳、杜锋、金山、胡涛、林国标、李海燕、胡新文、符文英、李嘉诚、李世杰、陈庆河、罗杰、沈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周永灿、姜宏、罗素兰、傅国华、王崇敏、尹建华、王凤阳、陈庆河、李世杰、王宁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谢珍玉、宋希强、施海涛、袁红梅
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杨娜
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温小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罗素兰、伍中信、周永灿、李海燕、林仕伟、罗杰、罗红丽、潘勤鹤、王宁、万迎朗、谢永康、徐静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王咸鹏、王守创、房传营
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宋希强、傅国华、杨小波、李志林、黄绵佳、王琦、李京兵、蔡东宏、李雯、金山、叶英萍、陈惠萍、汤华、骆焱平、韦开蕾、吴友根、李世杰、廖双泉、郭强、葛成军、金志扬、陈银华、陈振斌、王世范、张燕、周海龙、张云阁(特别提名奖)、周伟、林仕伟、任佳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傅国华、张宇、陈银华、王芳、王凤阳、张喜瑞
国家级教学团队:植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杨小波)、民法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王崇敏)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邹立刚团队
海南省大师级人才:骆清铭
海南省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罗素兰、尹建华、傅国华、王崇敏、姜宏、周永灿、傅鹏程、李朝阳、李从发、王凤阳、唐朝荣、阎根齐、邹立刚、王琦、罗杰、韩龙、刘大可、王宁、傅崐成、王文泉、黄梦醒、叶光亮、李世杰、沈义俊、刘谦、陈庆河、伍中信、王宇(柔性)、董勤喜、张智红(柔性)、林国标、蔡庆宇
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 陈险峰、张友良、陈卫军、林春花、陈拥军、何朝族、王磊、缪卫国、杜峰、李伟铭、姚孝明、冯玉红、金山、刘复生、李德芳、童伟华、刘殿国、谢珍玉、王世峰、长孙东亭、杨小波、罗丽娟、成善汉、袁潜华、林电、黄东益、高泽图、章程辉、张海德、申铉日、张苹、尹学琼、王小红、刘平怀、贾春满、陈永周智、高艳安、万迎郎、郭志强、张正科、施海涛、李晖、曹春杰、叶春杨、曹宝珠、程仁杰、段玉聪、闫二鹏、江行玉、任佳、熊勇先、张硕果、李小北、徐鼐、李文化、张朔人、曹量、石晓岩、胡涛、郭强、韦开蕾、蔡东宏、周伟、徐艳晴、张丽娜、全红霞、刘国良、王爱民、顾志峰、张宇、吴友根、宋希强、郑继平、吴科榜、汤华、付文英、陈银华、张永辉、邱钊、李太君、潘莉莎、林仕伟、廖建和、李嘉诚、方林、朱国鹏、杜丽胡新文、隽鸿飞、刘方勇、谢永康、谭正洪、李二超、许强、王大勇、向道平、沈重、白勇、柳贤德、刘德浩、李京兵、叶英萍、唐俐、梁亚荣、孙建军、刘家诚、王世范、周开兵、陈慧萍、周海龙、冯思玲、陈振斌、白新鹏、廖双泉、曹献英、艾心、林国标、赵福生、聂立孝、林桓、张志田、蔡唱、贾爱群、蔡夫鸿、刘柱、彭真明、王志勇、余雪标、葛成军、吴蔚东、冯文龙、李东栋、林海英、李海燕、周非凡、黄振立、季新然、王锡彬、马勇(柔性)、宁清同、谢彦君、陈秋云、孙云、李秀保、吴小易、徐静、龙文兴、谢尚潜、李德芳、万逸、罗红丽、陶均、朱治强、刘进平、黄惜、阮云泽、王华锋、尹黎燕、彭丽成、刘文杰、黄青、任明迅、杨帆(生态)、束锋、李雯、汪志伟、刘铜、孙然锋、骆焱平、颜日辉、刘四新、罗越华、骆剑、温小平、田新龙、王守创、熊浩、谢松光、岳峰、张清辰、巨晓棠、吴文武、刘平武
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何朝族、胡碧煌、姜宏
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孙绍先、杨小波、吴蔚东、周永灿、王崇敏、胡新文、李仁君、姜宏、刘复生、罗素兰、李德芳、李嘉诚、蔡东宏、金山、李世杰、王凤阳、符文英、谢珍玉、王琦、杜锋、罗丽娟
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骆清铭、胡新文、王崇敏、唐朝荣、罗杰、罗素兰、孙绍先、何朝族、杨小波、周永灿、胡涛、黄勃、万迎朗、范士陈、施海涛、耿松涛、葛成军、谢珍玉、廖双泉
海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张云阁
海南省优秀教师:王世范
海南省教学名师:傅国华、胡新文、杨小波、李仁君、黄绵佳、周永灿、王崇敏、翁绍捷、李京兵、王琦、蔡东宏
海南省“百人专项”人选:王宁、高艳安、高圣惕、万迎朗、施海涛、王咸鹏、郭志强
海南省“千人专项”人选:张志田、聂立孝、蔡唱、林桓、林海英
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入选者:王琦、王凤阳、韦开蕾、尹建华、石晓岩、叶春杨、成善汉、朱国鹏、任佳、李世杰、李伟铭、李嘉诚、吴友根、邱钊、宋希强、张宇、张友良、张正科、张永辉、张丽娜、张硕果、陈银华、林仕伟、周伟、郑继平、胡涛、段玉聪、顾志峰、郭强、黄梦醒、曹量、曹宝珠、曹春杰、阎二鹏、程杰仁、熊勇先、夏锋、尹学琼、向道平、刘钟馨、刘复生、刘家诚、刘德浩、孙建军、杜丽、沈重、徐鼐、唐俐、梁亚荣、谢珍玉、廖双泉、丁雷、万逸、王芳、王小红、王桂振、文伟、邓晰、邝雄、曲颖、任洪涛、许强、孙云、李二超、杨娜、吴小易、汪志伟、沈重、张佐敏、张应武、张家超、陈云、林春花、周智、赵达、胡俊、骆剑、耿松涛、徐静、郭锦、唐荣年、符蕾、康霖、蒋磊、温小平、甄海生、路延笃、蔡夫鸿、廖建军、谭正洪、黎春燕、潘莉莎、潘勤鹤、曾长英、马斌、王华锋、王冠军、牛晓磊、付景涛、孙然锋、李秀保、杨玮婷、肖娟、陈海明、郑丽、涂进春、颜洪平、夏志强
“南海工匠”:林妙山
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人选:傅国华、王崇敏、罗素兰、胡涛、杨小波、李从发、何朝族、李德芳、尹建华、杜锋、刘复生、童伟华、王凤阳、蔡东宏、李世杰、李嘉诚、王琦、黄梦醒、沈重、孙绍先、文聘元、冯玉红、李仁君、廖双泉、曹献英、陈永、郭强、汤华、辛世彪、陈绮、宋希强、黄东益、韩建刚、张英霞、张海德、骆焱平、尹学琼、李京兵、刘德兵、黄惜、王琦、金山、宋增伟、吴友根、范士陈、叶仄辉、卢凌彬、潘勤鹤、刘钟馨、白勇、孙建军、邱海东、孙建强、申铉日、陈银华、阎二鹏、谢珍玉、熊勇先、耿松涛、李伟铭、周伟、张硕果、徐静、黄梦醒、汪韶军、徐艳晴、赵达、常健、陈云、程杰仁、文伟、刘柱、符文英、黄瑾、王健、钟利文、白新鹏、王健、周开兵、单家林、陈惠萍、许先升、周祥、蔡笃程、张荣意、石耀华、罗盛旭、林昭华、李志君、何映平、薛行华、焦勇勤、唐丽春、袁国宏、黄建宏、邓家先、白丽芳、曹宝珠、潘永贵、郑继平、文峰、朱国鹏、李晖、葛成军、李长久、鄢慧丽、李武、王志勇、杨定海、郭志强、郑育声、张正科、文伟、任佳、赵达、汪韶军、袁晓莉、田新龙、谭正洪、聂立孝、王守创、唐荣年、涂进春、周智、尹黎燕、周海龙、郭锦、杨娜、童泽林、刘启华、张应武、李音
海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周永灿、刘四新、廖双泉、李京兵、韩建刚、王琦、童伟华、李雯、吴友根、陈银华、韦开蕾、宋希强、范士陈
海南省会计领军人才:张长海、谢达理、王许寨、刘斌
海南省会计优秀人才:王勇、宋涛、燕新梅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4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2]。
国家重点学科(2个):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作物遗传育种、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海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化学工程与技术、法学、作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海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4个):应用经济学 、植物保护 、园艺学 、中国语言文学
海南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水产养殖、材料物理与化学、旅游和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农业经济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作物学、生物学、法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态学、工商管理[37]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作物学、工商管理[38]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畜牧学、林学、水产、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学[38]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海洋生物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金融、国际商务、法律、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兽医、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网络空间安全、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风景园林、林业、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艺术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批准年度 |
项目名称 |
---|---|---|---|
0901 |
作物学 |
2017年 |
世界一流学科 |
090102 |
作物遗传育种 |
2002年/2011年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071001 |
植物学 |
2011年 |
|
090101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培育) |
2011年 |
|
0901 |
作物学 |
2017年 |
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 |
0301 |
法学 |
2017年 |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17年 |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17年 |
|
0908 |
水产 |
2017年 |
|
1202 |
工商管理 |
2017年 |
|
0902 |
园艺学 |
2017年 |
|
0904 |
植物保护 |
2017年 |
|
1007 |
药学 |
2017年 |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17年 |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017年 |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2017年 |
牵头学科 |
学科群名称 |
对接地方主导特色产业 |
批准年度 |
---|---|---|---|
作物学 |
热带农业 |
热带经济作物及食品产业 |
2018年 |
法学 |
文化旅游 |
文化旅游产业 |
2018年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
海洋经济产业 |
2018年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批准年度 |
项目名称 |
---|---|---|---|
0901 |
作物学 |
2017年 |
世界一流学科 |
090102 |
作物遗传育种 |
2002年/2011年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071001 |
植物学 |
2011年 |
|
090101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培育) |
2011年 |
|
0901 |
作物学 |
2017年 |
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 |
0301 |
法学 |
2017年 |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17年 |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017年 |
|
0908 |
水产 |
2017年 |
|
1202 |
工商管理 |
2017年 |
|
0902 |
园艺学 |
2017年 |
|
0904 |
植物保护 |
2017年 |
|
1007 |
药学 |
2017年 |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17年 |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017年 |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2017年 |
牵头学科 |
学科群名称 |
对接地方主导特色产业 |
批准年度 |
---|---|---|---|
作物学 |
热带农业 |
热带经济作物及食品产业 |
2018年 |
法学 |
文化旅游 |
文化旅游产业 |
2018年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
海洋经济产业 |
2018年 |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1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
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园艺(2007年)、食品科学与工程(2007年)、水产养殖学(2007年)、法学(2008年)、植物保护(2008年)、农林经济管理(2008年)、农学(2009年)、农业资源与环境(2010年)[39]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园林、水产养殖学、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土木工程、环境科学、植物保护、动物医学、工商管理等[40]
国家精品课程(2门):《城市生态学》(杨小波)[41]、《民事诉讼法学》(谭兵)[42]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诊所法律教育、高级英语、环境经济学、食品工艺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西方经济学》(蔡东宏)[39]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3]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细胞生物学、民事诉讼法学[44]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海洋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植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杨小波)[41]、民法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王崇敏)[45]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个):探索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39]
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南繁种业创新的校校协同育人改革与实践、热带园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科教融合协同培育模式探索与实践、新农科背景下热带林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热带水产养殖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热带新农科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卓越计划项目(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2年)[39]
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海南大学法学教育实践基地”(2013年)[39]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酒店管理、行政管理、音乐表演、传播学、应用化学、海洋科学、车辆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药学、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舞蹈编导[40]
省级特色专业:金融学、法学、汉语国际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旅游管理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宏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物理D、诊所法律教育、电视节目策划学、高级英语、环境经济学、材料力学、食品工艺学、细胞生物学[46]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无机化学、生物统计学、公共战略与策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程序设计基础、微观经济学、会展概论、大学英语I、精细化学品与工艺学、人体生理学、水产动物育种学、种子学、酒店管理概论、酒店专业英语[47]
学生成绩
2019至2020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518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7项;省级特等奖8项,一等奖101项,二等奖162项,三等奖209项。
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项目名称 |
获奖名称 |
---|---|
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项目名称 |
获奖名称 |
---|---|
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发挥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的优势,逐步形成以服务“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与交流为重点、深耕热带国家和地区为特色的对外开放办学格局。学校实施“一院一校”国际合作交流行动计划,先后与41个国家和地区223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4个,合作办学招生计划达2950人。已建成完整的本硕博国际学生教育培养体系,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发起成立“热带高校联盟”“中国—东盟体育文化发展联盟”“海上丝绸之路艺术教育联盟”“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教育联盟”[2]。
2018年,在天津大学对口合建海南大学的基础上,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成为对口合作高校。[48]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共建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院士工作站,29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新型智库,1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了“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助力海南自贸港文化内涵建设。其中: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入选2022年度“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获评A等级智库。坚持面向国家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思路,聚焦“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七个重点研究领域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支撑、引领学校相关领域或学科成为“海南急需、国家一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2]。
自然科学类
基地类别 |
实验室名称 |
---|---|
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 |
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
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 |
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 |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1个) |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海南(海南大学)工作基地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 |
热带生物与医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热带作物绿色健康生产理论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
|
脑空间信息学与类脑智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 |
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 |
热带多糖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热带作物新品种选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海洋智能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 |
热带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 |
天然橡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绿色智慧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
特种玻璃及其深加工协同创新中心 |
|
农业农村部实验室(2个) |
热带高效农业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口)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观测研究站(1个) |
海南五指山森林生态站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
海南省重点实验室(14个) |
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海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INTERNET信息检索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热带动物繁育与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大数据与智慧服务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热带特色花木资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热带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农林环境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工程建模与统计计算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
海南省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海南省海洋通信与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海南省热带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15个) |
李百炼院士工作站 |
David J Craik 院士工作站 |
|
Jamal Deen院士工作站 |
|
兰玉彬院士工作站 |
|
Richard Leaver(李诚)院士工作站 |
|
朱明院士工作站 |
|
施建明院士工作站 |
|
陈飞勇院士工作站 |
|
董勤喜院士工作站 |
|
吴德胜院士工作站 |
|
Chris Ryan(克莱恩.赖恩)院士工作站 |
|
张建伟院士工作站 |
|
CHOU LOKE MING(邹乐明)院士工作站 |
|
李松院士工作站 |
|
巨东英院士工作站 |
|
院士团队创新中心(29个) |
金宁一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侯保荣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杨善林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贺泓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陈晓亚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赵国屏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陈学庚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方智远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高德利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孙金声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康振生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林浩然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包振民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欧进萍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唐守正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张福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朱蓓薇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邹志刚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宋宝安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张涌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周远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汪懋华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陈卫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宋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Schahram Dustdar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傅伯杰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于吉红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李培武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陈云敏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海南省海智计划工作站(3个) |
海南大学(环南海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海智计划”工作站 |
海南大学牧医“海智计划”工作站 |
|
海南大学应用电子“海智计划”工作站 |
|
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0个) |
海南省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
海南省热带作物组培快繁和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热带珍稀名贵树种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热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水产种业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绿色农用生物制剂创制工程研究中心 |
|
热带海岛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区块链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嵌入式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
南海水产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49] |
人文社科类
机构类别 |
机构名称 |
---|---|
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2个) |
南海区域研究中心 |
澜湄次区域研究中心 |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智慧监管与治理现代化引智创新基地 |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 |
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
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全域旅游研究基地 |
|
海南省高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
|
海南省“更路簿”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 |
|
海南省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外文海南文献与舆情研究中心 |
|
海南省中国文学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 |
|
中国(海南)竞争政策研究中心 |
|
海南省重点新型智库(2个) |
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 |
|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首批基地 |
会计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
中共海南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共建 |
海南大学国家安全中心 |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共建 |
海南自贸港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研究基地 |
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共建 |
海南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 |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研究、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建 |
海南大学民生保障和人事制度创新研究院 |
美国UC Davis 分校共建 |
海南大学—UC Davis能源和交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联合共建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金融创新研究院 |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共建 |
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
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百强智库 |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
基地类别 |
实验室名称 |
---|---|
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 |
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
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 |
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 |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1个) |
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海南(海南大学)工作基地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 |
热带生物与医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热带作物绿色健康生产理论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
|
脑空间信息学与类脑智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 |
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热带特色林木花卉遗传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 |
热带多糖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热带作物新品种选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海洋智能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 |
热带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 |
天然橡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绿色智慧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
特种玻璃及其深加工协同创新中心 |
|
农业农村部实验室(2个) |
热带高效农业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口) |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观测研究站(1个) |
海南五指山森林生态站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
海南省重点实验室(14个) |
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海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INTERNET信息检索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热带动物繁育与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大数据与智慧服务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热带特色花木资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热带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农林环境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工程建模与统计计算重点实验室 |
|
海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
海南省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海南省海洋通信与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海南省热带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15个) |
李百炼院士工作站 |
David J Craik 院士工作站 |
|
Jamal Deen院士工作站 |
|
兰玉彬院士工作站 |
|
Richard Leaver(李诚)院士工作站 |
|
朱明院士工作站 |
|
施建明院士工作站 |
|
陈飞勇院士工作站 |
|
董勤喜院士工作站 |
|
吴德胜院士工作站 |
|
Chris Ryan(克莱恩.赖恩)院士工作站 |
|
张建伟院士工作站 |
|
CHOU LOKE MING(邹乐明)院士工作站 |
|
李松院士工作站 |
|
巨东英院士工作站 |
|
院士团队创新中心(29个) |
金宁一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侯保荣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杨善林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贺泓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陈晓亚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赵国屏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陈学庚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方智远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高德利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孙金声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康振生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林浩然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包振民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欧进萍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唐守正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张福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朱蓓薇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邹志刚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宋宝安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张涌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周远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汪懋华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陈卫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宋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Schahram Dustdar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傅伯杰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于吉红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李培武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陈云敏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
|
海南省海智计划工作站(3个) |
海南大学(环南海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海智计划”工作站 |
海南大学牧医“海智计划”工作站 |
|
海南大学应用电子“海智计划”工作站 |
|
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0个) |
海南省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
海南省热带作物组培快繁和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热带珍稀名贵树种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热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水产种业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绿色农用生物制剂创制工程研究中心 |
|
热带海岛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区块链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嵌入式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
南海水产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49] |
机构类别 |
机构名称 |
---|---|
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2个) |
南海区域研究中心 |
澜湄次区域研究中心 |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智慧监管与治理现代化引智创新基地 |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 |
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
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全域旅游研究基地 |
|
海南省高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
|
海南省“更路簿”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 |
|
海南省公共治理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外文海南文献与舆情研究中心 |
|
海南省中国文学研究中心 |
|
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 |
|
中国(海南)竞争政策研究中心 |
|
海南省重点新型智库(2个) |
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 |
|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首批基地 |
会计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 |
中共海南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共建 |
海南大学国家安全中心 |
海南省人民检察院共建 |
海南自贸港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研究基地 |
中共海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共建 |
海南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 |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研究、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建 |
海南大学民生保障和人事制度创新研究院 |
美国UC Davis 分校共建 |
海南大学—UC Davis能源和交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联合共建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金融创新研究院 |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共建 |
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
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百强智库 |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
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领域共立项项目2226项,立项项目总经费61774.2万元;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获得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4项;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3项;2019-2020年,自然科学领域年度科研到账经费达到2.7亿元。[50]
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十三五”期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共获立各级各类项目1091个,到账经费8511万余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项目83个,教育部项目23个,中央和国家其他部委项目15个;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8个,国家社科重大专项2个;完成各类成果1328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CSSCI检索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874篇,在SSCI检索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4篇,被采纳的研究报告92份;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6项,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2项,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9项。[51]
2022年9月25日,“探索二号”搭载“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返航,顺利完成深海地质原位观测及国产化装备海试任务。海南大学等单位参与该航次任务的组织实施。[52]
自然科学类科研成果 (2008年—2013年)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年度 |
---|---|---|
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 |
||
石斑鱼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 |
尹绍武、陈国华、张本等 |
2008年 |
流动沙丘的固定和绿化用新材料、新结构及其野外实践效果研究 |
李建保、陈永、周青平等 |
2010年 |
热带水产养殖动物微生物性疾病检测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术研究 |
周永灿、谢珍玉、王世锋等 |
2011年 |
高温气固分离陶瓷过滤管材的研制及应用 |
李建保、邓湘云、姬忠礼等 |
2012年 |
极值图论的相关度序列理论及其应用 |
尹建华、高泽图、尹梦晓 |
2012年 |
低窄壳糖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研究 |
张岐、黄燕、贾春满等 |
2013年 |
纤维素纳米粉体的生物合成方法及功能多糖的分子设计 |
林强、冯玉红、尹学琼等 |
2013年 |
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规律、检测技术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
王凤阳、杜丽、李霄等 |
2013年 |
芋螺毒素TxIB和LtIA分子探针的发现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
罗素兰、长孙东亭、吴勇等 |
2014年 |
海南地方牛品种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
王凤阳、谭树义、杜丽等 |
2015年 |
太阳能光催化污水处理新技术开发 |
曹阳、王小红、张苹等 |
2016年 |
功能型光化学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
张岐、许晖、李华明等 |
2017年 |
立体网络安全及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大规模应用 |
曹春杰,李太君,邓家先 |
2019年 |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 |
||
中国棉叶螨各近似种的研究 |
程立生、蔡双虎、蔡笃程 |
2008年 |
一种补偿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延的新方法 |
杜锋、杜文才、雷榰 |
2009年 |
几种鱼鳔的成分分布规律及鱼鳔寡肽的制备技术研究 |
段振华、易美华、汪菊兰等 |
2009年 |
海巴戟(NONI)规范化种植和精深加工技术及应用 |
符文英、邢诒旺、云韵琴等 |
2009年 |
海南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理论研究与应用 |
杨小波、吴庆书、李东海等 |
2010年 |
马氏珠母贝育种和养殖新技术 |
王爱民、王嫣、顾志峰等 |
2010年 |
金、磷酸钙和氧化钛光功能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 |
刘钟馨、曹献英、文峰等 |
2010年 |
三维医用体数据稳健多水印算法研究 |
李京兵、杜文才、黄梦醒等 |
2012年 |
转基因水稻颖花突变体形态学鉴定、遗传学分析和基因克隆 |
罗丽娟、何朝族、张艳等 |
2012年 |
几类微分方程的理论和数值解法研究 |
孙建强、蔡白光、王冬梅等 |
2013年 |
东亚特有濒危植物五唇兰保育生物学研究 |
宋希强、朱国鹏、柯海丽等 |
2013年 |
橡胶树主要叶部病虫害高扬程化学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
郑服丛、张宇、邬国良等 |
2014年 |
广藿香种质资源评价及主要活性成分形成的遗传机制研究 |
吴友根、胡新文、郭巧生等 |
2014年 |
IPv6无线传感系统及其行业应用研究 |
沈重、张永辉、任佳等 |
2015年 |
智慧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黄梦醒、李京兵、段玉聪等 |
2016年 |
“液化法”处理农林废弃物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应用基础研究 |
张玉苍、徐树英、王敦等 |
2016年 |
海南几种主要热带果蔬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化研究 |
章程辉、王萌、徐志等 |
2016年 |
纳米功能复合电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
王宁、林春富、王桂振等 |
2017年 |
超宽带实时精准定位系统及其行业应用 |
沈重,张鲲,王咸鹏等 |
2018年 |
卵形鲳鲹规模化繁育和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
周永灿,林黑着,骆剑 |
2019年 |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
||
太阳能利用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精细设计 |
李建保,罗强,林红 |
2019年 |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
||
茉莉酸调控橡胶树冷胁迫应答及产排胶分子机理研究 |
黄惜,袁红梅,翟金玲等 |
2018年 |
基于分子自组装构建功能新材料 |
高艳安,郑利强,鲁辉 |
2019年 |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5项) |
||
优质“定安黑猪”标准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
王凤阳、吴科榜、莫靡等 |
2008年 |
长丰2号紫长茄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 |
林师森、成善汉、符海秋等 |
2011年 |
海巴戟(NONI)产业化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 |
符文英、邢诒旺、符传贤等 |
2012年 |
丰产优质抗病黄瓜新品种海大2098中试、示范与推广 |
林师森、成善汉、邢精华等 |
2014年 |
热带地区特色果树产期调节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
林尤奋、陈业光、王祥和等 |
2014年 |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2项) |
||
绿色农药新制剂的产业化及应用推广 |
李嘉诚、林强、李鹏等 |
2012年 |
金船密本南瓜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 |
林师森、成善汉、刘存法等 |
2013年 |
参考资料:[53] |
社会科学类科研成果 (2008年—2012年)
第一作者 |
成果名称 |
获奖名称 |
获奖时间 |
---|---|---|---|
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
夏代云 |
卢业发、吴淑茂、黄家礼《更路簿》研究 |
二等奖 |
20201227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
|||
邹立刚 |
我国南海岛礁所涉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20161116 |
|
阎根齐 |
南海《更路簿》抢救性征集、整理与综合研究 |
20171115 |
|
王崇敏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路径及法治保障研究 |
20181106 |
|
王琦 |
百年南海疆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整理研究 |
20181106 |
|
叶光亮 |
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发展软环境研究 |
20191204 |
|
谢永康 |
阿多诺哲学文献的翻译与研究 |
20201203 |
|
林国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内在渊源及其现代转化研究 |
20201203 |
|
邵全琴 |
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政策可持续性与机制构建研究 |
20201203 |
|
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
周伟民 |
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 |
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70523 |
邹立刚 |
中国-东盟共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 |
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70523 |
王琦 |
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适用 |
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70523 |
李小北 |
国际经济合作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
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70523 |
周伟民 |
海南通史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夏代云 |
卢业发、吴淑茂、黄家礼《更路簿》研究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刘国良 |
欧洲法律史:从古希腊到《里斯本条约》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李世杰 |
建议零售价、消费者偏好偏离与转售价格控制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徐艳晴 |
基于顶层设计视角对大部制改革的审视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熊勇先 |
争议专属经济区内适度性执法研究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李世杰 |
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纵向传导机制及规制研究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韩龙 |
金融法与国际金融法前沿问题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李世杰 |
产业链纵向价格形成机制与中间产品市场垄断机理研究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叶光亮 |
论纵向并购的反竞争效应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王琦 |
“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的阐释与构建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彭真明 |
论资本认缴制下的股东出资责任——兼评“上海香通公司诉昊跃公司等股权转让纠纷案”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温小平 |
南京国民政府南海疆域地图编绘规范与出版审查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熊浩 |
考虑旅客跨区间流转的机票多预定区间折扣优化模型研究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伍中信 |
产权中国进程中的会计与财务使命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邹立刚 |
南海法律属性及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参考资料:[51]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年度 |
---|---|---|
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 |
||
石斑鱼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 |
尹绍武、陈国华、张本等 |
2008年 |
流动沙丘的固定和绿化用新材料、新结构及其野外实践效果研究 |
李建保、陈永、周青平等 |
2010年 |
热带水产养殖动物微生物性疾病检测及其安全高效控制技术研究 |
周永灿、谢珍玉、王世锋等 |
2011年 |
高温气固分离陶瓷过滤管材的研制及应用 |
李建保、邓湘云、姬忠礼等 |
2012年 |
极值图论的相关度序列理论及其应用 |
尹建华、高泽图、尹梦晓 |
2012年 |
低窄壳糖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研究 |
张岐、黄燕、贾春满等 |
2013年 |
纤维素纳米粉体的生物合成方法及功能多糖的分子设计 |
林强、冯玉红、尹学琼等 |
2013年 |
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规律、检测技术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
王凤阳、杜丽、李霄等 |
2013年 |
芋螺毒素TxIB和LtIA分子探针的发现及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
罗素兰、长孙东亭、吴勇等 |
2014年 |
海南地方牛品种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
王凤阳、谭树义、杜丽等 |
2015年 |
太阳能光催化污水处理新技术开发 |
曹阳、王小红、张苹等 |
2016年 |
功能型光化学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
张岐、许晖、李华明等 |
2017年 |
立体网络安全及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大规模应用 |
曹春杰,李太君,邓家先 |
2019年 |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 |
||
中国棉叶螨各近似种的研究 |
程立生、蔡双虎、蔡笃程 |
2008年 |
一种补偿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延的新方法 |
杜锋、杜文才、雷榰 |
2009年 |
几种鱼鳔的成分分布规律及鱼鳔寡肽的制备技术研究 |
段振华、易美华、汪菊兰等 |
2009年 |
海巴戟(NONI)规范化种植和精深加工技术及应用 |
符文英、邢诒旺、云韵琴等 |
2009年 |
海南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理论研究与应用 |
杨小波、吴庆书、李东海等 |
2010年 |
马氏珠母贝育种和养殖新技术 |
王爱民、王嫣、顾志峰等 |
2010年 |
金、磷酸钙和氧化钛光功能纳米材料及性能研究 |
刘钟馨、曹献英、文峰等 |
2010年 |
三维医用体数据稳健多水印算法研究 |
李京兵、杜文才、黄梦醒等 |
2012年 |
转基因水稻颖花突变体形态学鉴定、遗传学分析和基因克隆 |
罗丽娟、何朝族、张艳等 |
2012年 |
几类微分方程的理论和数值解法研究 |
孙建强、蔡白光、王冬梅等 |
2013年 |
东亚特有濒危植物五唇兰保育生物学研究 |
宋希强、朱国鹏、柯海丽等 |
2013年 |
橡胶树主要叶部病虫害高扬程化学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
郑服丛、张宇、邬国良等 |
2014年 |
广藿香种质资源评价及主要活性成分形成的遗传机制研究 |
吴友根、胡新文、郭巧生等 |
2014年 |
IPv6无线传感系统及其行业应用研究 |
沈重、张永辉、任佳等 |
2015年 |
智慧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黄梦醒、李京兵、段玉聪等 |
2016年 |
“液化法”处理农林废弃物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应用基础研究 |
张玉苍、徐树英、王敦等 |
2016年 |
海南几种主要热带果蔬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化研究 |
章程辉、王萌、徐志等 |
2016年 |
纳米功能复合电极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
王宁、林春富、王桂振等 |
2017年 |
超宽带实时精准定位系统及其行业应用 |
沈重,张鲲,王咸鹏等 |
2018年 |
卵形鲳鲹规模化繁育和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
周永灿,林黑着,骆剑 |
2019年 |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
||
太阳能利用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精细设计 |
李建保,罗强,林红 |
2019年 |
海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
||
茉莉酸调控橡胶树冷胁迫应答及产排胶分子机理研究 |
黄惜,袁红梅,翟金玲等 |
2018年 |
基于分子自组装构建功能新材料 |
高艳安,郑利强,鲁辉 |
2019年 |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5项) |
||
优质“定安黑猪”标准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
王凤阳、吴科榜、莫靡等 |
2008年 |
长丰2号紫长茄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 |
林师森、成善汉、符海秋等 |
2011年 |
海巴戟(NONI)产业化技术集成及推广应用 |
符文英、邢诒旺、符传贤等 |
2012年 |
丰产优质抗病黄瓜新品种海大2098中试、示范与推广 |
林师森、成善汉、邢精华等 |
2014年 |
热带地区特色果树产期调节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
林尤奋、陈业光、王祥和等 |
2014年 |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2项) |
||
绿色农药新制剂的产业化及应用推广 |
李嘉诚、林强、李鹏等 |
2012年 |
金船密本南瓜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推广 |
林师森、成善汉、刘存法等 |
2013年 |
参考资料:[53] |
第一作者 |
成果名称 |
获奖名称 |
获奖时间 |
---|---|---|---|
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
夏代云 |
卢业发、吴淑茂、黄家礼《更路簿》研究 |
二等奖 |
20201227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
|||
邹立刚 |
我国南海岛礁所涉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20161116 |
|
阎根齐 |
南海《更路簿》抢救性征集、整理与综合研究 |
20171115 |
|
王崇敏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路径及法治保障研究 |
20181106 |
|
王琦 |
百年南海疆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整理研究 |
20181106 |
|
叶光亮 |
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发展软环境研究 |
20191204 |
|
谢永康 |
阿多诺哲学文献的翻译与研究 |
20201203 |
|
林国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内在渊源及其现代转化研究 |
20201203 |
|
邵全琴 |
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政策可持续性与机制构建研究 |
20201203 |
|
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
周伟民 |
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 |
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70523 |
邹立刚 |
中国-东盟共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考 |
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70523 |
王琦 |
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适用 |
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70523 |
李小北 |
国际经济合作学科前沿研究报告 |
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70523 |
周伟民 |
海南通史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夏代云 |
卢业发、吴淑茂、黄家礼《更路簿》研究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刘国良 |
欧洲法律史:从古希腊到《里斯本条约》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李世杰 |
建议零售价、消费者偏好偏离与转售价格控制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徐艳晴 |
基于顶层设计视角对大部制改革的审视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熊勇先 |
争议专属经济区内适度性执法研究 |
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181211 |
李世杰 |
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纵向传导机制及规制研究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韩龙 |
金融法与国际金融法前沿问题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李世杰 |
产业链纵向价格形成机制与中间产品市场垄断机理研究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叶光亮 |
论纵向并购的反竞争效应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王琦 |
“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的阐释与构建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彭真明 |
论资本认缴制下的股东出资责任——兼评“上海香通公司诉昊跃公司等股权转让纠纷案”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温小平 |
南京国民政府南海疆域地图编绘规范与出版审查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熊浩 |
考虑旅客跨区间流转的机票多预定区间折扣优化模型研究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伍中信 |
产权中国进程中的会计与财务使命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邹立刚 |
南海法律属性及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
海南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201228 |
参考资料:[51] |
馆藏资源
海南大学(3)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海南大学图书馆有藏书7118931册,其中,纸质文献(含纸质图书、期刊合订本)3598756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3520175册,生均图书总量177.9册,其中生均纸质文献89.9册,生均电子图书88册。 另外,还有丰富的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中文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SCI、SciFinder、EI等国际知名的外文数据库,可查询检索国内外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题录与全文资料。馆舍面积41242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3877个。[54]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创刊,是海南省惟一进入CSSCI的学术期刊;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的期刊;2000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海南省教育厅主管、海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3年创刊,季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理、工、体育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择优刊登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研究论文,设有论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等栏目;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化学文摘(美)(2014)等收录。
《热带生物学报》由海南大学主办,海南省教育厅主管,公开发行。选登热带生物领域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学术问题讨论、研究简报(或快报)、成果摘要等稿件。该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2013年9月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8年,在天津大学对口合建海南大学的基础上,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成为对口合作高校。[48]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已达成合作的中国境外院校、国际科研机构和高校联盟208所(个),分别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立“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55]。
学校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费罗夫教授等100余位境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资助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境)留学、访问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和开展科研合作;实施校际交换学生项目、中外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和学生海外高技能培训、专业实习和暑期带薪实习项目;学校利用理事会平台,聘请海外侨领、企业家、政府官员和著名学者担任理事会成员,积极吸纳各方力量,促进学习各项事业的发展。
学校作为国务院侨办批准设立的首批全国22家华文教育基地之一,先后培养留学生近3000余名;面向国内在加深与天津大学对口支援合作基础上,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海口市、省科技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校训
海纳百川,大道致远
校园文化(17)“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通过上下句的相互承接,实际上构成了三层逻辑递进关系。
第一层意思彰显出海大人以博大的胸怀和气魄,以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积极获取、吸纳和消化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兼容并包;
第二层含义表达了海大人对人类社会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诸学科领域之真谛的探索和追求,并较全面地反映了海大人在追求人类社会普世价值、追求科学真理的大道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精神诉求;
最后一层意思则显示出海大人对学校发展。对人生社会未来美好愿景的理想企盼、展望和追求。这三层意思共同构成了海大精神的丰富内涵。
校徽
校徽校徽由中英文校名、海水纹、椰树、“HN”外文字、创办年份等要素组合而成,整体造型采用国际著名学府普遍使用的象征权威教育机构的盾牌形状,设计风格简洁大方、严谨高雅、清新自然,具有时代感和国际化特色,易于传播。
抽象的海水纹图和椰树浅影体现了海南的热带区位优势,彰显了学校“热带、海洋、特区、旅游”的办学特色,在视觉上也增加了校徽的层次感、节奏感和空间感;校徽中心位置代表“海南”的外文字“HN”稳重有力地抓住了受众的视觉,字母H、N左右重叠交融而成,被渐行渐远的海水托起,既反映了两校合并的历史渊源,又蕴含了“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的校训精髓。
校徽主色调采用校色“海大蓝”单色设计,代表广阔海洋和蓝天,象征着科技、严谨、理性和智慧;彰显了海大的治学态度和大学精神,与学校的整体文化融为一体。
校歌
作词:李叔同,作曲:沈一
海南大学校歌石碑峨峨五指荡荡南溟,
际区宇兮竞进,
斯吾校兮诞降,
试看波涛壮阔长风卷处,
中有园林幽胜黉舍连绵;
更英英多士济济群贤,
奋云霄而振翮,
励德业以日新;
伟哉华夏,烂哉文明,
谁与开来继往,
悬此的兮共赴,
垂校誉兮万年![56]
校花
海南大学的校花是-凤凰花。凤凰木(Delonix regia),豆科凤凰木属的植物。原生非洲马达加斯加。野外属濒危物种。在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和儋州校区为常见的观赏品种落叶乔木。
校旗
校旗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党委常委 | 符宣国 |
校长、党委常委 | 骆清铭 |
党委常务副书记、党委常委 | 张继友(正厅级) |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党委常委 | 贺勇 |
副校长、党委常委 | 曹兵、聂清斌、高佃恭[57]、邱锡光、邹勇华、刘谦、李步洪、陈骏(挂职) |
党委常委 | 韩淑梅、谭勇、杨志昕 |
参考资料:[3][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