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陶瓷

高古陶瓷

中文名 高古陶瓷
鉴赏家 李志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高古陶瓷   高古瓷器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陶瓷器,北方也俗称“老窑瓷”。

  高古陶瓷的研究鉴定

  李志-文物收藏家、鉴赏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陶瓷(特别是高古陶瓷)、青铜器的研究鉴定和修复工作

  赏玩古玩,趣味在于一个“古”字,玩到高古便高雅,玩到高古便有境界。

  赏玩新瓷者,总是先被新瓷上的彩绘图案所吸引,当藏家赏玩到元明清青花之后,就会感觉到明清官窑、民窑彩瓷太喧闹,即青花比五彩、粉彩、斗彩清静。当藏家赏玩到宋青白瓷、宋龙泉窑、耀州窑青瓷、宋建窑、吉州窑里瓷、宋五大名窑一道釉(一般民间藏家几乎没有赏玩宋五大名窑完整器的可能)、唐白釉、三国魏晋越窑青瓷之后,你又会感觉到元明清青花的轻浮,即宋代及以前的单色釉青瓷、白瓷、黑瓷,比元明清青花深沉。当藏家赏玩到汉代青釉及褐釉陶罐、陶钟、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魏晋至宋朝的瓶、盘、碗、盏等器型比汉代釉陶罐、陶钟、陶壶小派。即汉代釉陶比魏晋至唐宋的瓷器更有气韵。当藏家赏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寺洼文化马鞍型红陶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汉釉陶上的釉水仅起护胎作用,陶器仅器型就具有艺术震撼力了。而彩陶上奇异的纹饰、图案、符号,又远远比汉釉陶神秘。即,新石器时代后期的素陶、彩陶,比汉釉陶更具有幽深的历史感。

  所以,我们从陶瓷审美之立场出发,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一种观念:赏玩陶瓷器,赏玩到老窑瓷便高雅,赏玩到远古陶器便有境界。

  再从赏瓷识陶的收藏人群分析中,我们可以应验以上的论点:即凡艺术欣赏水准平平的商界精英,他们喜欢一掷千金投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凡美学修养高深的文人、画家、艺术家等,他们偏爱老窑瓷器、高古陶器、远古彩陶。这种奇特的泾渭分明的收藏文化现象,是很耐人寻味的。

  作为投资性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当然增值快,因为古陶瓷炒家主要是商界精英;作为装饰性的收藏,明清民窑青花彩瓷当然漂亮,摆放在博古架上,耀眼夺目,能满足人的炫耀心理。但作为美学艺术收藏、修身养性收藏、人文精神收藏,收藏老窑瓷器,收藏高古陶器,比收藏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更有艺术品味,更有人文价值。

  投资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仅仅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最终,人还是要追求高境界的生活。而人生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绚烂归平淡也。故朴素无华蕴含着古代文化、远古文明气息的老窑瓷器、高古陶器,将是一位成功人士的最后的陶瓷收藏选择,也将永远是下一轮收藏热点……

  在中国陶瓷收藏界,高古瓷收藏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分支,这是因为过去老窑瓷器相当少见。元代以前陶瓷器绝大多数都是日用器,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这些日用器基本上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宫廷里相对还有一些官窑器留存。由于传世品少之又少,人们对高古瓷器的认识不足,也无法把握高古瓷器的鉴定要点,因而高古器的价格相当高:晚清民国时一只普通的宋代青白瓷刻花碗市价可以抵十数只明清官窑瓷器,只有少数达官贵人和外国人才能玩得起,一般的藏家是碰也不敢碰的。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搞基本建设,各地出土了大量的墓葬瓷、窖藏瓷和窑址瓷,人们这才开始慢慢认识高古陶瓷的本来面目。

  现在高古陶瓷赝品极多,如何辨别呢,制假者无法仿造的“土斑”是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任何土壤中都含有各种矿物质和有机质,矿物质含钠、钾、钙、铁、镁、铅等元素的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有机质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有碳、氢、氧、氮和少量硫元素组成的天然络合剂。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和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从而形成了“土斑”。

  土斑有两种,一种称“蚕卵斑”, 成颗粒状,像桑蚕产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结在一起,大面积在陶瓷器表面形成。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剥除不掉。蚕卵斑形成与土壤中矿物质成份比例高有关,比较容易在低温度陶器上产生。

  另一种称“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形状尤如蚯蚓的屎,细而弯曲,小面积地粘积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

  有些器物上既有“蚕卵斑”又有“蚯蚓屎斑”,有这种现象的器物大多数是陪葬物。收藏者对这种土斑不应该人为清除,它不影响器物的外表美观,同时又是出土物的有力见证。

  现在市场上出现人造土斑,一是选择器物某个部位用硫酸把釉腐蚀,然后涂上胶再撒上泥土。这种人造土斑是块状形,不自然,剥釉处与有釉之间没有过度层次。二是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蚀釉面,然后埋入泥土中,过一段时间再取出现。这种人造土斑粘贴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一冲就能洗清。人造土斑与自然形成的“蚕卵斑”和“蚯蚓屎斑”相差很大。

高古陶瓷的市场前景

近两年,高古瓷的市场越来粤北一些业内人士看好,大多的投资者认为,在未来几年高古瓷是值得投资者的关注。从2013年纽约春季拍卖会成交的几件高古瓷器价格来看,高古瓷精品频现必然也会为瓷器市场带来一波行情的上涨。

  那么,在国际行情看好的情况下,长期受到国内收藏界冷落的高古瓷器,是否能在2014年继续呈现良好的走势,从而进入真正的黄金期呢?

  高古瓷为何受到冷落

  目前,在国内瓷器收藏界里,高古瓷的收藏主要是以唐、宋、元的瓷器为主要收藏。和明清瓷器相比,唐宋元时期的瓷器时代早、而且存世量稀少,相较于明清官窑,高古瓷的制作大多比较粗糙、造型简单,釉色也不是很华丽。

  上海芸轩的瓷器鉴定专家分析:在国内,高古瓷一直受到藏家冷落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文物保护部门对这一类藏品的流通仍有较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藏家对高古瓷的认识还不足以及对瓷器的审美角度不同。上单色釉的高古瓷,在日本和韩国是很受推崇,这和他们民族的文化以及审美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国内目前对高古瓷的文化氛围还有待提高。

  按目前的收藏市场来看,国内的高古瓷市场和欧美、日韩的市场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欧美的高古瓷市场成熟时间比较久,但国内的高古瓷市场除了受到国家政策方面的制约以外,收藏的风险成本也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上海芸轩瓷器专家举例说:在我们国内目前的五大名窑瓷中,其中最受市场热捧的汝窑存世珍品是非常稀少的,而且赝品一直层出不穷,在收藏方面风险较大,这也是造成大多藏家对此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一些拍卖公司了解到,虽然我们内地很多藏家也有收藏宋瓷,可是对于宋瓷的喜爱和国外的一些老藏家相比,却还远远不够。芸轩艺术中心认为:“内地的藏家对于宋瓷的价值认识其实还远远不足。比如,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老藏家,他们对宋瓷是非常的热爱,甚至别人用两三件珐琅彩来换一件老的龙泉瓷器、磁州窑或是哥窑都不愿意的程度。”

  此外,由于明清瓷器的存世量和在内地的认知度都要明显高于高古瓷,顺理成章地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的主要目标,高古瓷受到冷落也在情理之中。目前中国内地高古瓷的成交数量、成交价格还远远不及欧美市场。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在内地拍卖市场上成交的高古瓷器不足欧美市场高古瓷总成交数量的1/3,而中高档高古瓷在内地拍出的价格也只达到了欧美中档的水平。

  上海芸轩认为,随着中国藏家、拍卖公司的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外藏家审美标准的相互影响,高古瓷在欧美和日韩市场的利好行情,也必然会对中国内地市场产生联动效应。未来几年,中国内地市场的焦点或将从明清官窑瓷器逐步向以唐、宋、元瓷器为代表的高古瓷器转变。[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