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一个水旱无忧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茶叶和烤烟是我镇主要培育的两大支柱产业。至2007年底全镇拥有茶叶面积7606亩,其中可采茶园2800余亩,茶叶产业实现收入25万元,比06年增长5.6%。计划在07年基础上再种植1050亩茶叶,进一步提高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坝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探明的主要有铅锌、褐铁矿、重晶石等矿床。浅藏50万金属吨的马坡铅锌矿段范家河铅锌矿属于国家中型矿床,品位在0.84-11.3%,清水塘铅锌矿段、独牛铅锌矿段地质储量约20万金属吨,品位在0.57-10.8%。各地矿化多处,需进一步探明储量,这些矿床大多分布在321国道线附近。全镇建有选厂9家,矿洞34个,日出矿量2万吨,生产精粉0.08万吨。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当属苗族。黔东南的千户苗寨、南花苗寨对许多摄影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提到黔南都匀的坡脚寨和黔东南丹寨的大簸箕苗寨就少有人知了。就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风俗的浓郁,此二处并不逊色。因较封闭和开发较晚,民风民俗文化更加神秘、原始、淳朴,是摄影师、特别是爱好民俗的摄影人理想的创作基地。
坡脚寨
坡脚苗寨位于都匀市东部坝固镇境内,距市区36公里,全寨300多户1000多人均为苗族。坡脚寨因位于坡脚而得名,全寨民居一律采用“平栏式”建筑——吊脚楼样式,房屋沿着山坡地势自下而上排列,层层迭迭,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坝固镇坡脚寨自1995年定为黔南州民族旅游村以来,已接待了不少慕名而来的中外来客和中央电视台各栏目组、香港凤凰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在国内外广为传播。
坝固镇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苗族占人口总数的86%以上,是 “省苗族芦笙艺术之乡”,民族风情淳朴,民间技艺表演和各项文体活动十分活跃。1957年秋,世界青年文艺联欢节在莫斯科举行,坝固镇鸡贾村组队代表黔南各族人民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了那次盛会。2000年坝固镇被授予“省苗族芦笙艺术之乡”。 因而坝固镇的《鸡贾苗族芦笙制作》被都匀苗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苗族主要乐器为芦笙、芒筒、铜鼓、木鼓、唢呐;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竹杆舞等;工艺品有刺绣、织花、蜡染、竹编、银饰、木雕等。苗族独具特色比较隆重的民族节日有苗年、吃新节、斗牛节等。苗族“以十月望日为岁首”,逢之则“燕会击长鼓为乐”过“苗年”,主要活动有踩鼓、跳芦笙舞。不论是排舞、圆舞、踏笙舞,舞步有细步、点步、荡步、踢脚步,舞姿潇洒稳健,节奏明快。苗族男女青年邀约相聚于宽阔的山坡或草坪上,吹芦笙、打毽子、唱山歌相互传递爱情叫“跳月”。男女青年选择优美地点,对唱山歌谈情说爱叫“游方”。吃新农历七月十五,这是苗族人民在秋天选择一个 “蛇”日祭祖、叫 “祭米魂”。在这个丰收在望的节日里,认识或不认识的客人都可以来到苗乡,与苗族人民共度佳节。客人进村,男主人总是端着大碗米酒将客人拦于寨门敬拦门酒,女主人则唱着迎客歌,适时地将七彩情意带系到客人腰上,真是酒浓情意长。斗牛节由“吃鼓脏”(鼓社节)演化而来,旧时每十三年过一次,分斗牛和祭祖两个阶段,活动一般延续十数日,是坝固苗族最盛大的祭祀节日,现在已演变为常年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