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年表》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李斯被逐,上《谏逐客书》,秦王政纳任为国尉。缭,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战略,强调战备,力倡确立军事上必胜的,现存二十四篇。《汉书·艺文志》列入兵形势家;又杂家类亦著录《尉缭》十九篇,或说即一人所著。前233年戊辰秦王政十四年
思想家韩非卒(约前280一)。非,韩国贵族,荀子弟子。为先秦法家集大成者。主张变法图强,而韩国不用。为秦王政所推重,应邀使秦,旋被谗死于狱中。他综合“法”治、“术”治、“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合一的封建统治术。以“道”为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而“理”是具体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道”、“理”随事物之变化而变化。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历史观。认为人口和社会财富的多寡是决定历史变动的原因。提出“形名参同”、“参伍之验”,讨论形名(名实)关系,指出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储说》六篇三十三则论式是连珠体的滥觞。著有《韩非子》五十五篇。文风严峻峭拔,论证严密,与《苟子》同为先秦说理文之典范。
《韩非子》所载“画荚”事,系画图于荚(豆荚、榆荚之类)薄膜上,利用日光照映于壁,以供欣赏。此为最早的幻灯记录。
据《韩非子》记载,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已经出现。前230年辛未秦王政十七年
秦灭韩。
传韩国有民间女歌手韩娥去齐国,途中缺乏粮食,便“鬻歌假食”,既中国文化史年表。
云国等编著《中国文化史年表》,是一个创举;书成,要我写一篇序,我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近年来对于中国文化重视起来了,但议论很不一致,甚至持全盘否定的意见也已见之于报章。中国文化被冷落已经很多年了,不少人只把它当作观念形态的东西来看待,有些异议与可怪之论,是不足为奇的。我常以为这个文化要研究,它是很有特色的;要理解、领会得花一点力气。很多人都知道《楚辞》这一部书,但认真读过一遍的却不多;很多人都到过北京,看见过祈年殿,但把它和外国类似的建筑比较过的可能很少。朱熹曾经是被彻底否定过的,可有几个人读遍了朱熹的书?鲁迅是被全盘肯定过的,又有几个人能和郭沫若那样,从他的文章中研究《庄子》的影响;注意过他的辑佚和校勘工作,研究过清代朴学对他的影响?
我以为不把那些影响过我们中国人的著作,不把那些使我们中国人为之叹赏的建筑、园林、陵墓、瓷器、漆器、铜器……作一些研究,是不会懂得我们中国文化的。
文化和历史关系最深。我非常同意傅雷的意见,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地表现在他的历史中,故精通史实之人往往是熏陶本国文化最深厚的人。”(《在纽约访牛恩德》,载1987年4月17日《联合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