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铭

杨世铭

中文名 杨世铭
出生地 江苏无锡
出生日期 1925年1月5日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杨世铭杨世铭(27)1925年,杨世铭出生于江苏无锡。1942年至1944年就读于交通大学,1944年任教于无锡职校。1945年任上海正泰橡胶厂工程师。

1946年至1948年继续就读于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48年,杨世铭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获学士学位 。

1949年,入美国凯思理工大学学习,1950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入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师从国际著名传热学领袖人物Max Jakob(1879-1955)攻读博士学位,1953年获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1956年起,杨世铭任教于交通大学,1957年举家西迁,任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及西安交通大学热工教研室主任近10年,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

1982年,杨世铭的夫人在去上海探视先生患病母亲的过程中不幸去世,先生十分悲痛。

1985年,学校为照顾杨世铭丧偶之痛,同意他调到上海交大,他去沪以后仍然十分关心传热学的发展及西安交大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建设,把在担任国际期刊编委时期所收集的全部原版国际期刊都捐赠给了西安交大图书馆(后存放于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且把 《传热学》教材版权处理事宜移交给了他的弟子、中科院院士陶文铨教授。

1995年,杨世铭70寿诞时,国际传 热传质期刊专门发文祝贺。

2017年2月4日在上海去世,享年92岁。

主要贡献

科学研究

在杨世铭的坚持努力下西安交大热工教研室建设起了国内一流的热工实验室,为今天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世铭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在热电偶测定壁温的误差估计、变物性自然对流及多孔介质对流换热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杨世铭作为教育部热工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为中国高等教育热工教材的建设、热工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奠定了中国热工课程今后发展的基础,是中国传热学科创始人之一。

文革一结束,他就投入了邀请美国圣母大学杨光祖教授来校讲学、新编传热学教材、申请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点和 指导研究生的新使命中。杨光祖教授在西安交大讲学1个月,是当时中国热流科学界时间最早和最长的一次国外学者讲学,影响巨大。

60年代初,先生与中国热工教学界的前辈学者陈大燮、王补宣、夏彦儒教授等一起制定出版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热工学的教学大纲,审定出版了一批由中国学者编写的教材,使得高等学校本科的热工课程有了适合中国国情、能初步反映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教材,奠定了中国热工课程今后发展的基础。

80年代,先生受命出任中国热工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与王补宣主任一起,主持制定课程基本要求,统筹规划教材出版,指导全国热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多次组织教学改革与经验交流会。

学术论著

1958年,杨世铭出版了中国学者自行编写的第一本《传热学》教材。

现在普遍使用的《传热学》书籍是他和他的学生陶文铨一起编著的。

1980年先生主编的新版传热学教材出版,一直成为中国高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的通用教材,从第一版至今已经印刷40余万册;先生的努力使热工 教研室成功地获评为中国最早的三个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点之一;同时先生积极支持青年教 师出国进修。

人才培养

杨世铭先后培养了4名研究生,他们以后都成为中国不同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国有大企业的管理者;

社会任职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传热传质学会副主任,教育部热工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热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传热传质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传热传质学杂志荣誉编委。

先生曾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教委热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传热传质期刊荣誉编委,国际传热传质中心理事等职。

人物评价

杨世铭教授是中国传热学教学的开拓者之一。在传热传质物理研究方面有相当贡献。对中国热工课程师资队伍的成长和热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及能源动力类多个专业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