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地矿职工大学创办。
历史沿革1980年,地矿职工大学更名为云南省地矿职工大学。
1982年,原第一地质大队办学点及武定技工学校办学点集中在武定县办学。
1985年,学校搬迁至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镇。
1997年,云南省地矿职工大学与云南省地矿局技工学校合并。
2001年,云南省地矿职工大学正式更名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2005年10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1月,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1年11月,学校承办全国一类赛事“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大赛”固体钻探工比赛及闭幕式,获“特别贡献奖”和“全国地勘钻探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2015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8年10月11日,学校行政主管部门由原来的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变更为云南省教育厅。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设有9个二级学院,60个专业[4]。
专业设置
院系 |
专业 |
学制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一年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一年 |
|
形势与政策 |
一年 |
|
教育性班会 |
一年 |
|
国土空间信息学院 |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 |
三年 |
国土空间规划与测绘 |
三年 |
|
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 |
三年 |
|
智慧城市管理技术 |
三年 |
|
测绘工程技术 |
三年 |
|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
三年 |
|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
三年 |
|
工程测量技术 |
三年 |
|
导航与位置服务 |
三年 |
|
城乡规划 |
三年 |
|
资源环境学院 |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 |
三年 |
矿产地质勘查 |
三年 |
|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
三年 |
|
岩矿分析与鉴定 |
三年 |
|
水文与工程地质 |
三年 |
|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
三年 |
|
环境地质工程 |
三年 |
|
环境工程技术 |
三年 |
|
环境管理与评价 |
三年 |
|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
三年 |
|
环境监测技术 |
三年 |
|
商务信息学院 |
市场营销 |
三年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三年 |
|
统计与会计核算 |
三年 |
|
数字媒体技术 |
三年 |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三年 |
|
软件技术 |
三年 |
|
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 |
三年 |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电设备技术专业 |
三年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
三年 |
|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
三年 |
|
数控技术专业 |
三年 |
|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 |
三年 |
|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
三年 |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
三年 |
|
建筑消防技术专业 |
三年 |
|
珠宝旅游学院 |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 |
三年 |
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 |
三年 |
|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
三年 |
|
旅游管理专业 |
三年 |
|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 |
三年 |
|
酒店管理专业 |
三年 |
|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 |
三年 |
|
泰语导游专业 |
三年 |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
三年 |
|
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 |
三年 |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 |
三年 |
工程造价 |
三年 |
|
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 |
三年 |
|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 |
三年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三年 |
|
建设工程管理 |
三年 |
|
钻探工程技术 |
三年 |
|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 |
三年 |
|
资料来源:[4] 备注:具体招生专业详见学校官网 |
院系 |
专业 |
学制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一年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一年 |
|
形势与政策 |
一年 |
|
教育性班会 |
一年 |
|
国土空间信息学院 |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 |
三年 |
国土空间规划与测绘 |
三年 |
|
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 |
三年 |
|
智慧城市管理技术 |
三年 |
|
测绘工程技术 |
三年 |
|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
三年 |
|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
三年 |
|
工程测量技术 |
三年 |
|
导航与位置服务 |
三年 |
|
城乡规划 |
三年 |
|
资源环境学院 |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 |
三年 |
矿产地质勘查 |
三年 |
|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
三年 |
|
岩矿分析与鉴定 |
三年 |
|
水文与工程地质 |
三年 |
|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
三年 |
|
环境地质工程 |
三年 |
|
环境工程技术 |
三年 |
|
环境管理与评价 |
三年 |
|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
三年 |
|
环境监测技术 |
三年 |
|
商务信息学院 |
市场营销 |
三年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三年 |
|
统计与会计核算 |
三年 |
|
数字媒体技术 |
三年 |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三年 |
|
软件技术 |
三年 |
|
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 |
三年 |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电设备技术专业 |
三年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
三年 |
|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
三年 |
|
数控技术专业 |
三年 |
|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 |
三年 |
|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
三年 |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
三年 |
|
建筑消防技术专业 |
三年 |
|
珠宝旅游学院 |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 |
三年 |
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 |
三年 |
|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
三年 |
|
旅游管理专业 |
三年 |
|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 |
三年 |
|
酒店管理专业 |
三年 |
|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 |
三年 |
|
泰语导游专业 |
三年 |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
三年 |
|
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 |
三年 |
|
建设工程学院 |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 |
三年 |
工程造价 |
三年 |
|
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 |
三年 |
|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 |
三年 |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三年 |
|
建设工程管理 |
三年 |
|
钻探工程技术 |
三年 |
|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 |
三年 |
|
资料来源:[4] 备注:具体招生专业详见学校官网 |
师资概况
截至2021年6月,有教职工520人。专任教师259人,校内兼职教师(外聘)107人[3]。
云南省级教学名师:齐武福、郑毅、王明伟、王娟鹃、周翔、罗刚
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人数:齐武福、王明伟
省级名师工作室:周翔名师工作室、罗刚名师工作室、王娟鹃名师工作室、王明伟名师工作室、郑毅名师工作室
云岭教学名师:王明伟
云岭工匠:秦忠 [3]
云南省级教学团队: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测绘工程技术教研室 |
郑毅 |
2013年 |
宝玉石鉴定与营销教学团队 |
王娟鹃 |
2011年 |
地理信息技术教研室教学团队 |
董钧祥 |
2010年 |
地质矿产教研室 |
罗刚 |
2008年 |
资料来源: [5] |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测绘工程技术教研室 |
郑毅 |
2013年 |
宝玉石鉴定与营销教学团队 |
王娟鹃 |
2011年 |
地理信息技术教研室教学团队 |
董钧祥 |
2010年 |
地质矿产教研室 |
罗刚 |
2008年 |
资料来源: [5] |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业2个,云南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专业3个,云南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1个示范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成1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省级示范性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建成1个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9个云南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个云南省级专业实习实训基地,1个云南省级公共实习实训基地,3个云南省示范性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4]
云南省特色专业: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钻探技术、测绘工程技术、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宝玉石鉴定及营销
云南省重点建设示范专业:宝石鉴定与营销
云南省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国土资源管理综合实训教学基地、国土资源部昆明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地质类实习实训基地(校内)、钻探技术实训基地、昆明景兰珠宝有限公司、宝玉石鉴定及加工校内实训基地、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教学基地、地理信息应用技术实训基地
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石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云南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水平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武定综合地质填图实训基地
精品课程:
名称 | 类别 | 名称 | 类别 |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 | 教育指导委员会 | 地貌学与第四地质学基础 | 省级 |
岩心钻探作业 | 省级 | 土地资源管理综合实训 | |
矿物肉眼鉴定 | 岩石肉眼鉴定 | ||
地籍管理 | 玉石雕刻技术 | ||
地质构造识别与制图 |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 ||
宝玉石鉴定 | 钻石4C分级原理与方法 |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 | 地质学基础 | ||
测量综合实训 | --- | ||
资料来源: |
教学成果:
年份 |
项目名称 |
获奖名次 |
---|---|---|
2009 |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递进、组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
省级二等奖 |
2014 |
资源勘查类专业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4 |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教材) |
省级二等奖 |
2016 |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建设 |
省级二等奖 |
2016 |
钻探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学做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
省级二等奖 |
名称 | 类别 | 名称 | 类别 |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 | 教育指导委员会 | 地貌学与第四地质学基础 | 省级 |
岩心钻探作业 | 省级 | 土地资源管理综合实训 | |
矿物肉眼鉴定 | 岩石肉眼鉴定 | ||
地籍管理 | 玉石雕刻技术 | ||
地质构造识别与制图 |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 ||
宝玉石鉴定 | 钻石4C分级原理与方法 |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 | 地质学基础 | ||
测量综合实训 | --- | ||
资料来源: |
年份 |
项目名称 |
获奖名次 |
---|---|---|
2009 |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递进、组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
省级二等奖 |
2014 |
资源勘查类专业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4 |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教材) |
省级二等奖 |
2016 |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建设 |
省级二等奖 |
2016 |
钻探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学做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
省级二等奖 |
2010年12月,学校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签署了留学生培养合作协议。与老挝理工大学合作培养老挝留学生,2015年,有88名老挝留学生在学校就读。2015年 ,分两批共选派6名教师参加剑桥教育集团举办的积极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培训,赴德国参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培训,赴捷克奥斯特拉瓦技术大学教育合作交流[4]。
2015年,学校非洲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积极举办“中非合作培养矿产资源开发人才国际学术研讨会”。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应用工程学院与云南泰安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组合作协议》,开展安全现状评价、安全标准化项目咨询,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现场勘察,报告编制等业务。2013年7月,学校与诺仕达集团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助学办班协议, 2014年5月,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4]。
项目名称 | 合作单位 |
---|---|
“天天向上儿童玩具有限公司厂房办公楼工程地质勘察项目” | 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总公司昆明分公司 |
玉溪紫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现状评价 | 云南泰安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通海县大路南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 | |
勐腊朱石河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 | |
中石化瑞丽芒沙加油站验收 | |
广南县那洒闽安机砖厂安全标准化 | |
钻探设备安装调试 | 贵州159地质队 |
作业现场检测采样 | 云南尚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资料来源:[4] |
项目名称 | 合作单位 |
---|---|
“天天向上儿童玩具有限公司厂房办公楼工程地质勘察项目” | 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总公司昆明分公司 |
玉溪紫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现状评价 | 云南泰安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通海县大路南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 | |
勐腊朱石河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 | |
中石化瑞丽芒沙加油站验收 | |
广南县那洒闽安机砖厂安全标准化 | |
钻探设备安装调试 | 贵州159地质队 |
作业现场检测采样 | 云南尚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资料来源:[4] |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1个云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级科研平台1个[6]。
校级科研平台:非洲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4]
海景食堂
十三五”期间,学校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地厅级课题74项,校级课题61项,合计资助科研经费246.70万元;教师出版中外文专著14部,公开发表论文862篇,其中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14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CPCI)收录论文46篇。学校为第一署名获得授权知识产权15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37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
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主要依托3家所属企业,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共签订各类横向项目34项,合同成交金额2122.76万元[3]。
图书馆截止2021年4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为66万册(其中外文图书5674册),电子图书48.6万册。此外,学校还购买了北京万方学位论文、重庆维普期刊论文、北京超星读秀、武汉鼎森博看期刊数据库的服务。图书馆全馆实现免费WiFi覆盖。图书馆现有完全开放书库六个,工具书库一个,自习室一间,可容纳80人的培训教室一间,全馆拥有阅览座位1140个[3]。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学报》是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主办的涵盖理、工、管、教等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年出版4期,为内部刊物,于2009年发行创刊号。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校徽如右图所示:
释义:校徽为圆形徽章,用中英文校名同时标识。“1958” 表明建校时间。由学校主要标志色国土红(C25 M85 Y70 K30)和岩石灰(K20) 两色融合共生。主图案由“国土”二字之声母“ GT” 组合而成, “ G” 寓意罗盘和放大镜, “ T” 寓意地质锤,体现行业办学特色[7]。
明德尚能,学以致用[4]
释义:“明德” 语出《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寓意要学到高层次的学问,就必须把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尚能”,崇尚能力,培养技能,通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本领。学以致用出处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以致用”意为学应以用为本,学而不用为死学,不如不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知识要加以练习,更要使用。学习不能单纯为学而学,而要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举办学术讲座百余场,其中教授博士讲坛20余场,青年学者讲坛20余场。学校开展了“青春建功新时代,敬老院爱心奉献”志愿服务活动、承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承办的“2021年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第十届生涯人物访谈大赛”、“喜迎建党百年 传承五四精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创办大学生青创校园街—星光夜市、学习“雷锋精神”、禁毒防艾宣传走进社区、“生涯人物访谈”大赛、职业规划导航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