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宗旨及目标:学院秉承"服务地方,发展特色,创建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定单式培养、工科类为主、多科性发展的办学思想,铸就"新异达真、博雅至善、厚德笃学、慎思敏行"的校园文化。以培养具有"零适应期"特点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入世和乌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增强举办高职教育的危机感和信心,积极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创建西部地区一流职业技术学院。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注重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定期邀请内蒙古工业大学老教授协会专家来我院指导教学。成立教学工作督导领导小组,对教学全过程实施督导和监控,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以"学分制"为主线的德智体美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重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施展才能、陶冶情操。
校园风光(2)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领导班子创新办学思路,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教学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2004年首届招生340人。学院主校区占地面积520亩,建筑面积13.57万平方米,第二校区占地面积近600亩。[3]现有主教学楼一座、实验楼四座、学生公寓楼七座、学生餐厅和专家公寓各一座,校园绿树掩映,环境幽雅,建筑别致,布局合理。二期工程规划建设党校电大综合教学楼、市奥林匹克中心、市图书馆、学生公寓楼、教职工集资住房以及实验楼等,总投资一个亿。学院教学基本建设主要有:计算机网络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教学、实验实训设备价值近800万元。同时,还建有由产学结合实体构成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及与乌海市政府网和内蒙古工业大学主页相联结的校园网络。广阔的就业市场:学院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质量标准,实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一书多证"制度。学院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工作,与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的诸多大型企业合作,广泛实行订单式培养。乌海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业城市,境内以煤化工、氯碱化工及电力企业为主导,以热能动力、机电一体化、无机化工等产业为重点的企事业单位急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我院专业设置与其相适应,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院有教职员工323人,其中正高级14人、副高级88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168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有自治区教学名师7人、自治区教坛新秀9人、乌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才俊1人,有2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内蒙古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1人、乌海市“担当作为好干部”1人。[3]
学校活动照(20)学院充分体现新校新制的办学理念,实行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竟聘上岗,以岗定酬,从严考核的原则,建立了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了内部人事分配制度,形成了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学院现设有八系三部一中心,即化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力工程系、矿业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教育系、医学系、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电大与成人教育中心。[4]乌海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业城市,境内以煤化工、氯碱化工及电力企业为主导,以热能动力、机电一体化、无机化工等产业为重点的企事业单位急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学院专业设置与其相适应,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根据2023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专业为主,各专业协调发展,集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多科性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已建成化工、煤炭、机电、电力、建筑、管理、教育、医学等八大类62个高职专业,稳定招生专业数30个左右。有学前教育、电气自动化2个中高职贯通式本科教育专业,11个“3+2”中高职衔接专业。[3]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依托内蒙古工业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通过招聘各高校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毕业生,公开招考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聘请各高校知名教授等多种渠道,已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学院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与企业合作,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地方性、职业性、应用性、实用性原则,适时调整和增设专业。学院现设有电厂热能动力、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煤矿开采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等 62个专业,包括自治区教育厅近期审批的矿井通风安全、矿山机电、选煤技术等8个专业。2006年学院各专业共计招生1260人,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生3200人。[3]
学院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建立教学监控体系,启动教学评建工作,对教学全过程实施督导和监控,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以“学分制”为主线的德智体美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重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施展才能、陶冶情操。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乔天峰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李平 |
党委副书记 | 赵秀平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倪秀芝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赵云平 |
副院长 | 高鹏飞 |
资料来源:2024年6月学校官网[2]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乔天峰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李平 |
党委副书记 | 赵秀平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倪秀芝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赵云平 |
副院长 | 高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