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走过树林

风走过树林

开本 32
出版时间 2009年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33261337、753326133X
定价 15.00元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作者:谢倩霓

ISBN:9787533261337, 753326133X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风走过树林出版日期:2009年 定价:15.00元

内容简介

朵朵是一个内向又敏感的女孩,她整天裹在妈妈穿过的旧衣服里俏无声息…… 她不明白自己的妈妈为什么总是不相信自己,为什么总是把自己想得那么肮脏、龌龊!一个陌生男人的来访,让朵朵明白了切…… 妈妈憔悴的面容和外婆的眼泪熄灭了朵朵对自己屈辱的身世的愤怒。朵朵不怪妈妈了,她明白妈妈为了她这个本来不应该存在的生命付出了漫长的青春代价,她也终于明白,她原来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啊!

作者简介

谢倩霓,

一个简单、直爽的小女孩、大女孩、妈妈。

一个热爱女孩、坚持为女孩写作、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的写作者。

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创作成长小说,代表作有《喜欢不是罪》、《青春潘多拉》、《晚霞中的红蜻蜒》、《家有谢天谢地》等,获得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欢儿童文学奖大奖和优秀作品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其作品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书目(2009年),并多次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百年儿童文学精品库》等多种大型文学丛书,以及《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国内一流儿童文学期刊推出的多种精华选本。

如果要看她的文章,可以直接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她的名字,网上有很多热心网友转贴的她的文章。

编辑推荐

当孩子成长到青春期,对亲情关系开始疏远,他们崇拜的是明星,而对父母的评价大打折扣,而且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沉醉于友情和朦胧的爱情所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伤痛,而恰恰忽视了亲情这种伟大的感情。

这套“少女亲情系列”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那些迈着躁动不安的青春的脚步青少年们驻足下来,去感受一下那份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拥有的亲情。让他们发现亲情其实是一种永远不输于爱情的美丽情愫,它会带给我们成长的力量,让我们感到温暖。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的妈妈成了新娘

第二章 魔女与帅哥

第三章 我成了一个诈骗犯

第四章 在通往教学楼的路上

第五章 一个奇怪的男人

第六章 校园里的枫树林

第七章 校服“情侣装”

第八章 孤独的公主

第九章 疯狂的周末

第十章 我的爸爸原来是他

第十一章 我是你的宝贝

第十二章 枫叶红了

……

书摘

我住到了妈妈的新家。妈妈的新家在市中心一处热闹繁华的街区。

我知道,能够在这座物价昂贵的城市里拥有一套房子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而能够在热闹繁华的地段拥有两室两厅则更是奢侈中的奢侈了。妈妈的新家虽然房间和厅都小小的,只能摆下一些基本的家具,但我已经觉得非常满足了——我现在可是在闹市区拥有自己单独的一间房间哦!

当然,这样说还不太准确,这间房间其实是我和外婆共同拥有的——如果外婆过来住的话。不过外婆说了,她不在这里住,她还是喜欢住在小镇子上,她已经习惯了。她在妈妈这里住两天就要回去的。

我和外婆住在市郊一座名叫枫镇的美丽安静的小镇子上,镇子上满街都是长满了五个角的枫叶的枫树。一到秋天,整座镇子火红火红的,好像被太阳烧着了一样。一群一群市区里来的人背着他们小小的旅行包,徜徉在我们安静狭窄的巷子里,他们的喧哗声把枫树间藏着的小鸟都惊飞了。他们感叹着:“唉,还是乡下好啊!这里真是漂亮!”他们把这里看成是乡下。

其实,高速公路修好以后,枫镇到市区也就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处于闹市区的这套房子当然是我这个新爸爸的,他是一家大型工厂的工程师。外婆偷偷地告诉我,这个新爸爸的收入挺不错的哦,也有一些积蓄,他还愿意供我上一所很好的私立中学呢。外婆还说,妈妈告诉她,为了能将我转进这所学校,老郑找了不少老关系,花了不少钱呢。

“你可不要辜负他对你的期望,一定要好好念书啊!”最后,外婆语重心长地说。

外婆叫我的新爸爸老郑,他姓郑。

提到上学的事情,我的心情突然有些郁闷。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将我转进一所每个学期要交五千元昂贵学费的私立学校,我觉得我会不适应那里的气氛。还有,我不知道我的新同学们都是一些怎样的人,他们好相处吗?他们会不会欺负他们眼里的乡下人?

早上醒来,家里非常安静,小区里也非常安静。星期天的早晨,想必大家都在睡懒觉吧。外婆却不见了,也不知她是什么时候起来的。

不知道妈妈他们要睡到几点钟才起床,不知道这个新家的规矩是怎么样的,我是要躺在这里等着他们起床以后才起来,还是现在就起来等着他们起床?

以前在枫镇上的外婆家,外婆总是很早就起来,而且很早就把我也吆喝起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早睡早起的生活。可是妈妈却说这是农民的习惯。她偶尔周末回去看我们,总要哧哧地嘲笑我们。

老实说,我不太喜欢她这样。这里是她的家呀,她从小长大的地方,她怎么可以嘲笑呢?

客厅里突然响起前门开

……

后记

就像我几乎所有的小说一样,《风走过树林》这部小说的最初构想也同样来自一个女孩子,一个我在不经意间注意到的女孩子。

在四月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跟上海的一群儿童文学作家一起受邀到上海郊区一所有名的中学去跟学生们一起共度50周年校庆日暨读书节。

在支着白色太阳伞、充满绿莹莹的诗意的大草坪上完成了隆重、简短、欢快的庆典仪式后,我被分到初二的一个班级里,受到了男孩女孩们的热烈欢迎。

他们事先在网上搜索了我的好多资料,看了我的好些作品,准备了不少问题来“为难”我。

在回答完他们诸多好奇的问题后,我终于可以轻轻松松地坐下来,看他们在教室里即兴表演的节目了。

正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与别的女孩子有点儿不一样的女孩子。

这个女孩子穿着一件颜色很旧、样式很老的外套——就像那些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故事里人物的着装一样,颜色是古怪的绛紫色,小小的翻领,一排朴素呆板的黑扣子从领口一直扣到下摆处。

她还梳着现在中学校园里很少见的两个刷把辫,前刘海有点儿参差不齐地覆盖在她的额头上。

她有些害羞地站在场地中央,看看我,看看周围围成一个大圆圈的她的同窗们,很为难地说:“我表演什么呀?我唱歌又不好,我不要表演了。”

我有些惊讶地看着这个女孩子,我没留意她是怎样被她的同窗们推到场地中央的。

我只是觉得,这个女孩子看上去还真有些奇怪呢,莫名地令人心里感到一点儿小小的心痛。

这时,有人起哄了:“xxx去陪她一起表演哦!”

xxx是一个男孩的名字。我当时没听清楚,后来也没问过。

结果,还真有一位个子高瘦、皮肤黑黑的男生从人群里站了起来。

他的神态有点儿腼腆,又有点儿从容不迫,他穿着一身校服——在今天这样一个庆典的日子里,很多同学都穿着自己最喜欢的日常衣服,穿校服的好像就他一个——他走进场子中间,站在女孩子身边,轻声跟她商量了两句,然后面向我,面向大家,尽力拿出一个身边站着女孩的男孩子应当有的那种镇定自若的样子(虽然他的面孔红红的),说:“那,我们俩就一起给大家唱一首歌吧!”

一个男孩的声音和一个女孩的声音一起在教室里小小的空间响了起来,听得出来,这首歌是他们俩都非常喜欢的一首歌,他们应当经常在一起唱的。

可惜我并不知道歌名,只是觉得很轻快,很明媚,很好听。他们俩一起站在那里,中间隔开一点儿小小的距离,女孩子眼睛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垂向地面。

男孩子呢,还是刚才那样一副必须勇敢的模样,尽量挺直腰杆面朝大家。

歌唱完了,大家一起鼓掌,还有入含义不明地“嗷嗷”地喊了两声。

我也使劲鼓掌。

虽然没有麦克风,他们的歌声也平常,但我很喜欢男孩子挺身而出的样子,也很喜欢女孩子虽然腼腆,虽然穿着那样一身古怪的衣服,却并不慌乱的样子,我本来还以为她要逃下场的呢。

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个班的班长很郑重地赠送给我一个厚厚的漂亮的笔记本,同时要求我留下了我的QQ号码。

那天下午回到单位,上网没多久,我的QQ就闪烁起来,是要求加为好友的请求。

我一点儿也没有想到,第一个要求我加为好友的,就是那个看起来有点儿奇怪的唱歌的女孩。她看上去是一个很害羞、不太愿意与人主动交往的人呢。

她说:“谢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就是今天上午在教室里表演唱歌的那个女孩。我的歌唱得不好,让你见笑了。”

我说:“记得记得,你的歌唱得很好的!”

她说:“我很喜欢你的作品。”

我说:“谢谢!”

她说:“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可以吗?”

我说:“可以。”

我等了好一会儿,才等来她的话。

她说:“我觉得我妈妈非常奇怪,或者也可以说非常古怪.她对我非常严厉,有事没事老是责骂我,骂得非常难听,全是粗话脏话,有时候简直不堪入耳。而且她从来不给我买新衣服穿,老是要我穿她以前留下来的衣服。在同学面前,我非常难堪的。我甚至都怀疑我不是她亲生的,我还偷偷地问过好些人,可是他们都告诉我我是她亲生的,而且我还是她唯一的孩子。”

我感到惊讶,对话框的上方出现“正在输入”的字样,我等了一会儿,又看到她发来的好长一段话。

她说:“可是她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呢?我真的好伤心。好难过,每次被她骂,我都恨不能往墙上撞,有时候我也想过要离家出走,可是我不敢。谢老师,你能给我解释一下我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吗?”

我一点儿也没有想到她会直通通地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古怪且严重的问题,不是我随便回答一下就能解决的。我把这段话看了两遍,想了好一会儿,然后小心翼翼地问她:“你妈妈是干什么的?”

她说:“我妈妈是卖烧饼的。不过我爸爸有工作的,在一家工厂工作。”

我又想了好一会儿,然后告诉她:“也许妈妈工作比较累,比较辛苦,或者有什么事情一直不顺心;人累了,不顺心了,脾气就不好.就容易发火,特别容易拿身边的人发火,并且自己一点儿也意识不到。在妈妈心情比较好的时候,你试着跟她交流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她,好吗?很多时候,很多问题,都是缺乏真诚的沟通引起的,可能妈妈光在忙生活,没有想到这一点。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求大人主动的,有时候我们做小孩的也可以采取主动行为。”

接着,我鼓励她:“你相信吗,有时候,大人还没有小孩子懂道理呢,你是一个中学生,也许,你比妈妈还更懂道理一些呢。所以.你可以试着跟妈妈沟通一下。”

停了一会儿,女孩回复我:“嗯,谢老师,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我会尽量试一下的。可是,我觉得我妈妈不会有耐心听我讲话的。每次我想跟她说什么事情,说不了两句她就会骂我,根本不要听我解释的。”

我说:“如果妈妈不习惯于当面交谈和沟通的话,你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呢?比如,将你想要说的话写下来,放在妈妈的床头。也许,纸面上的文字能更好地表达你心里的想法,而读的人心里也更容易接受。在写信的时候,不要光顾着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一味责怪妈妈,一定要试着替妈妈想一下,告诉她你知道她很辛苦,很累,告诉她你爱她。千万不要采取过激行动,离家出走尤其要不得,因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可能还会使你陷入更大的困境。你说是吗?”

过了好一会儿,女孩回我:“嗯,我明白了,我会试试的。现在我心情好多了。谢谢老师!”

看到女孩的回复,我的心里其实一点儿也不轻松。我知道我的那些话并不能真正解决她的问题,具体情况究竟是怎样我也一点儿不知道。

说到底,不管大事还是小事,一切还是必须她自己一个人去面对。

跟这个女孩交谈以后,有好几天,她那梳着刷把辫、穿着那件奇隆的绛紫色老式衣服的样子一直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我一直在想,她妈妈为什么要那么对待自己唯一的孩子呢?这样的妈妈太奇怪了,一直用脏话骂孩子,而且不给孩子买新衣服,一个“累”字其实是根本解释不了这些奇怪的行为的。

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在她以前的成长路途上是不是发生过比较特别的事情,才造成了她成为一个妈妈以后不知道该怎样做一个妈妈?

就这样,一篇小说的雏形慢I曼地在我心里诞生了。

最初,我写了一个几千字的短篇小说《窗外,秋风吹面》,在一家杂志上发表,并被《儿童文学选刊》作为头条转载。

可是,在这篇小小的小说完成以后,我心里还是久久放不下那个形象,那个女孩子腼腆害羞、穿着那样一种现在根本找不到的老式衣服的样子还是一直让我有种说不出的心痛的感觉,在现实生活里我无法给她更多的解释——因为我对她妈妈没有一丝一毫的了解。

我不能盲目、随意地去推测她的生活经历、她的性格和心理,更不能随便地告诉女孩子。

我只能在心里更进一步地推测那个妈妈的形象和故事,推测母女之间可能的相处、冲突、误会和最后可能有的结局。我知道,这篇小小的小说已经不能满足我了,必须有一个更长篇幅的东西来容纳我的推测和想象。

就这样,我开始了《风走过树林》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

在这部小说里,我不仅仅写了女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写了妈妈少女时代的成长故事,我还描写了田小根、高玉雯、莫欣儿等男孩女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这部长篇小说的筋骨和血肉。

其实,在写作那个短篇和写作这部长篇的时候,以及完成它们以后,那个现实生活中的女孩子一直跟我断断续续地有联系。

她告诉我,她真的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在妈妈过生目的时候,她还给妈妈制作了一张生日小卡片,妈妈非常开心,对她的态度也比以前好多了。

虽然还是时不时会骂她,但比以前次数少多了,话也没有那么难听了。

她还告诉我,那个上次跟她一起唱歌的男孩其实是她男朋友哦,其实也不是正儿八经的那种谈恋爱啦,他们只是比较谈得来而已,男孩的父母是郊区的菜农。

她还问我:“谢老师,你怎么看待中学生早恋这个问题?你是不是会反对?”

我想起那个穿着校服的男孩子责无旁贷地站起来,虽然腼腆却仍是非常坚定地站在女孩的身边,陪她一起唱歌的样子,自己对着电脑屏幕笑了起来。

当时,那个男孩子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都已经把他的样子和他的校服写到小说里去啦,那就是田小根的雏形。

我告诉女孩,我确实不赞成真正陷进去的那种中学生早恋,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太小,无法很好地把握自己,也无法很好地把握别人。

在我的高中时代,我曾亲眼看到过两次恋爱事件对当事人的毁灭性的打击,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命运的改变。但男孩女孩相互喜欢却很正常,而且可以相互促进。

我自己初中的时候就喜欢过一个男孩子呢,一直喜欢到高中,直到大学。

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敦促,最后都考进了很好的大学。可是到大学,我们正式谈恋爱不到一年,就分手了,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相互都并不是对方心目中想象的那种样子,虽然我们暗中喜欢了那么多年。

所以,我告诉女孩,希望你在喜欢一个男孩子的时候学会把握一个度,要让这种喜欢成为一种让双方都上进的力量。

女孩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我:“我明白了,谢老师,非常感谢您!我会照您的话去做的。”

交谈了这么多,我一直没有把写小说的事情告诉女孩子。因为,这部小说虽然是因她而起,但其实也早已不是她了,那个妈妈也早已不是她的妈妈,那个爸爸和那个外婆也完全是我虚构出来的。

我不希望她对号入座,并且因此而产生种种不着边际的联想。我想,这已经是一部有着更广泛的意义和代表性的小说了,它试图完成的是一类女孩的心理泅渡和成长。

我希望,读到这部小说的女孩子,不管正在经历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花季,还是正在遭遇细雨绵绵、泥泞遍布的雨季,她们都能够像书中的朵朵一样,顺利度过自己少女时代的每一个节点。

谢倩霓

2013年5月1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