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LivingSocial,是仅次于Groupon的美国第二大团购网站。LivingSocial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6个不同办公地点拥有逾1000名员工。
网站联合创始人兼CEO蒂姆·奥肖尼斯(Tim O’Shaughnessy)。这位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青年据说从小就很有经商头脑。8岁那年,奥肖尼斯说服了一个小伙伴,用每个月的零花钱去批发糖果,然后再挨家挨户地兜售挣钱。2004年从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毕业后,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双学位毕业的奥肖尼斯在鼎鼎大名的AOL找到了工作,成为了美国的“北漂族”。
在AOL总部效力两年之后,奥肖尼斯加入了AOL联合创始人史蒂夫·凯西(Steve Case)新创办的医疗护理网站Revolution Health。这家网站增长非常迅速,创立头年员工数量就从50人增至280人。精明能干的奥肖尼斯深得老板赏识,多次获得晋升,获得了运营网站的宝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他在网站工作结识了数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2007年,26岁的奥肖尼斯与三位同事兼铁哥们埃迪·弗雷德里克(Eddie Frederick)、艾伦·巴塔利亚(Aaron Batalion) 以及瓦雷利·阿莱克森科(Valeriy Aleksenko)决定辞职创业。他们在华盛顿创办了一家名叫“饥饿机器”(Hungry Machine)的科技咨询公司。
这四人团队最初打算从事科技咨询业务,同时抽空做做感兴趣的副业——为新兴社交网站Facebook开发应用产品。他们之所以起“饥饿机器”这个名字,是为了激励自己永不满足,进取心要如野狼般饥饿,执行力应似机器般坚决。
饥饿机器启动之初,咨询业务开展得相当不错,先后获得了体育网站ESPN和“美国猫扑网”JibJab等重要客户,年收入很快就达到了100万美元。看起来,一切都发展那么顺利,创业的四人也有望每人获得六位数的回报。不过,他们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在酝酿着一次冒险的转型。
那个时候,如今的社交网站巨头Facebook还没有大红大紫,老牌社交网站Myspace正是如日中天,两年后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扎克伯格还是“一脸青葱”。但早在那时候,奥肖尼斯却就看到了Facebook平台的巨大潜力,决定逐步放弃获利颇丰的咨询业务,全力开发Facebook应用。
在他们的努力下,饥饿机器推出了Facebook上的首款图书推荐与分享应用Visual Bookshelf。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款应用自推出以来就一直是Facebook上最热门的同类应用。然而,在取得开门红之后,饥饿机器的应用开发业务却陷入了停滞。
时间到了2008年的春天,饥饿机器的几位创业者决定筹集资金,招兵买马加大投入,开发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应用。就在这个时候,老东家Revolution Health的老板凯西伸出了援手。具有“伯乐”眼光的凯西一直都很赏识奥肖尼斯,也看好饥饿机器的应用开发前景。他不仅答应自掏腰包投资饥饿机器,还牵线搭桥帮奥肖尼斯联系了风投。不过,或许凯西也没有料到,这位精明肯干的小伙子能打造出华盛顿特区除AOL之外的第二家全国性网站。
创业者或许都清楚,想从风投手中筹钱,没有一番“忽悠”的本事可不行,奥肖尼斯显然就深谙推广营销之道。他数次求见互联网风投基金Grotech Ventures合伙人雷尼(Rainey),向后者描述了Facebook平台应用开发的美好前景。奥肖尼斯相信,Facebook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他们的应用开发业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最后Grotech Ventures同意向饥饿机器投资400万美元,凯西也通过投资公司注资100万美元,这是奥肖尼斯等人筹到的首笔资金。他们还决定将公司改名为Livingsocial,以更好地体现公司的社交应用业务。这就是日后美国第二大团购网站Livingsocial的诞生经过。
2009年3月,Livingsocial推出了Pick Your Five与Polls等应用产品。PickYourFive这款应用让Fcebook用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书、音乐、电影甚至饮料;推出仅仅30天,用户数就已经达到了8000万人。对一个创业公司而言,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奥肖尼斯等人不得不轮班负责维护,因为可怜的公司服务器随时可能会因为巨大的流量而崩溃。到2009年夏天的时候,Livingsocial已经是Facebook平台上页面点击量最大的应用开发商。
网站联合创始人兼CEO蒂姆·奥肖尼斯(Tim O’Shaughnessy)。这位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青年据说从小就很有经商头脑。8岁那年,奥肖尼斯说服了一个小伙伴,用每个月的零花钱去批发糖果,然后再挨家挨户地兜售挣钱。2004年从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毕业后,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双学位毕业的奥肖尼斯在鼎鼎大名的AOL找到了工作,成为了美国的“北漂族”。
在AOL总部效力两年之后,奥肖尼斯加入了AOL联合创始人史蒂夫·凯西(Steve Case)新创办的医疗护理网站Revolution Health。这家网站增长非常迅速,创立头年员工数量就从50人增至280人。精明能干的奥肖尼斯深得老板赏识,多次获得晋升,获得了运营网站的宝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他在网站工作结识了数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2007年,26岁的奥肖尼斯与三位同事兼铁哥们埃迪·弗雷德里克(Eddie Frederick)、艾伦·巴塔利亚(Aaron Batalion) 以及瓦雷利·阿莱克森科(Valeriy Aleksenko)决定辞职创业。他们在华盛顿创办了一家名叫“饥饿机器”(Hungry Machine)的科技咨询公司。
这四人团队最初打算从事科技咨询业务,同时抽空做做感兴趣的副业——为新兴社交网站Facebook开发应用产品。他们之所以起“饥饿机器”这个名字,是为了激励自己永不满足,进取心要如野狼般饥饿,执行力应似机器般坚决。
饥饿机器启动之初,咨询业务开展得相当不错,先后获得了体育网站ESPN 和“美国猫扑网”JibJab等重要客户,年收入很快就达到了100万美元。看起来,一切都发展那么顺利,创业的四人也有望每人获得六位数的回报。不过,他们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在酝酿着一次冒险的转型。
从2009年出道团购行业以来,Livingsocial就一直是美国第二大团购网站,无论是收入还是用户数都被Groupon压过一头。拥有永远“饥饿”心的奥肖尼斯当然不会甘于屈居第二。从2010年开始,Livingsocial和Groupon就开始了激烈的融资与扩张竞赛。竞争刺激增长,Livingsocial的业务规模不断壮大,他们的触角逐渐从美国东部地区扩散到整个美国,甚至蔓延到了加拿大、英国、爱尔兰以及澳大利亚。
从2010年开始,Livingsocial的业务和公司规模一道急剧增长,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位新员工加入公司。奥肖尼斯不得不放弃了面试每位新员工的惯例。他感慨道:“我们当时甚至都没有足够的办公空间,不得不占用公司的休息室和游戏室。”
2010年1月,Livingsocial通过B轮融资筹得500万美元,资金还是来自Grotech Ventures以及AOL创始人凯西。当年3月,业务急剧增长的Livingsocial再次融资2500万美元;投资者除了Grotech和Case外,又增加了U.S. Venture Partners。接下去的几个月,Livingsocial又接连从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U.S. Venture、Grotech和凯西等数家投资者处融资了2400万美元。
一连串的大规模融资引发了业内惊叹,但好戏还在后头。为了对抗老冤家Groupon,Livingsocial更是傍上了大款——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2010年12月,亚马逊宣布向Livingsocial投资1.75亿美元,注资帮助该网站扩展业务。此前的投资者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也不愿放过机会,继续向Livingsocial增资800万美元。至此,Livingsocial的融资总额达到了2.32亿美元,奥肖尼斯宣布将把所筹资金用于全球扩张。
奥肖尼斯谈到亚马逊注资交易时表示:“Livingsocial希望成为本地电子商务领域最为成功的公司,向亚马逊这样的电子商务巨头寻求帮助无疑是非常明智的举动。”
目前Groupon和Livingsocial已经控制了美国团购网站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网络调查公司Experian Hitwise去年11月的数据显示,在美国81家团购网站中,两家公司的总访问量占比达到了惊人的87%。
引入亚马逊的资金后,Livingsocial希望可以借助亚马逊的帮助,向强大的对手Groupon发起挑战。奥肖尼斯在融资成功后春风得意地宣布,2011年将把公司员工规模扩大三倍以上,达到1800人;并将业务规模扩大一倍以上,使得服务城市总数达到300个。相比之下,目前Groupon的雇员总数为3000人,服务城市为300个。
Livingsocial接受亚马逊注资时透露,公司目前团购用户数超过1000万,日均收入在100万美元左右,预计2011年收入将达到5亿美元。不过,该公司并没有透露,100万美元是包括了团购店家营业额的毛收入,还是分成之后的净收入。相比之下,据业界预计,Groupon去年年底用户总数高达2500万,较为合理的年收入是在8亿美元左右。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百年争斗成为了商界传奇,耐克强势崛起挑战阿迪达斯也成为了市场竞争的经典案例,如今Groupon和Livingsocial又将在团购领域上演了新一出的双雄争霸。
对奥肖尼斯来说,市场竞争的意识已经浸入血液,满足守业就意味着失败将近。用他的话来说,“成功的关键就在看准方向全力出击,只有永远保持“饥饿”的进取心才能维持增长与活力。终有一天,我们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成为团购市场老大),然后再次转战其他领域。”
2013年2月21日,LivingSocial获投资者1.1亿美元追加投资。
北京时间3月30日消息,美国团购网LivingSocial CTO艾伦-巴塔利亚(Aaron Batalion) 将离开公司,本周五,他在个人博客上宣布了此消息。
巴塔利亚在博客中说:“我们建立了让人自豪的文化,并在全球拥有数千万用户,他们因我们的产品而丰富了本地城市的地体验。我决定离开,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这段经历和友谊……是我职业生涯最棒的。”
2007年,巴塔利亚联合创办了LivingSocial。过去几年,LivingSocial从外部获得大量投资,包括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T. Rowe Price和亚马逊的投资。
然而,公司最近几年饱受批评,它至今没有盈利,2012财年运营亏损高达6亿美元。最近,LivingSocial宣布裁员400人,约占员工10%,目的是削减成本谋求盈利。巴塔利亚没有透露未来去向。
自发布之日,LivingSocial一直落后于团购行业鼻祖Groupon,而在这个行业中,跟随领军企业被证明是一个糟糕的信号。正如Groupon的糟糕财报所揭示的一样,团购行业几乎是诞生不久就开始崩塌。
据权威媒体《广告年代》称,到明年一季度之前,LivingSocial可能被转售给一家大公司,或是被分拆变卖。2010年,亚马逊曾经向LivingSocial投资1.75亿美元,但是去年,亚马逊将LivingSocial的资产减计了1.69亿美元。亚马逊提交的文件显示,今年一季度,LivingSocial亏损了5000万美元,而在去年同期,LivingSocial还获得了1.56亿美元的利润。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第二大团购网LivingSocial今天给员工发布了内部备忘录,声称该网站的电脑系统遭到黑客攻击。LivingSocial向员工发布了一封邮件称:“我们服务器上部分用户的数据库遭到未经授权的进入。”
美国第二大团购网站LivingSocial日前关闭了其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办公室。这是其在关闭西雅图办公室后的又一次“精简措施”,业内人士指出LivingSocial正走向衰亡。
2016年10月26日,Groupon宣布,该公司已同团购网站LivingSocial签订协议,将收购后者的全部流通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