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介绍:19世纪中叶,在布拉格已经上演了许多德国歌剧,如瓦格纳的《唐豪塞》、《罗恩格林》等均已在这里登台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捷克是一个民族感很强且能歌善舞的国家,在自己的首都竟没有自己民族的歌剧院,这一点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创建一座专门演出本民族歌剧的歌剧院的动议首先由文化界于1850年提出,并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
布拉格民族剧院 1862年,在布拉格终于有了一个专演捷克歌剧的临时剧院,可遗憾的是,当时还没有一部适于上演的捷克歌剧。1861年,让·哈拉齐伯爵捐赠了一笔资金,以征求本民族的最佳歌剧。当时很有声望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在竞争中获胜,获胜作品是他的处女作《布兰登堡人在波西米亚》。由作者本人指挥,这部歌剧于1886年1月5日在临时剧院举行首演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就在这一年,斯美塔那被任命为临时剧院的首席指挥。后来,斯美塔那为临时剧院创作了一系列民族题材的歌剧作品并向公众介绍了许多其他捷克作曲家新创作的歌剧。
1881年6月,新建的布拉格民族剧院落成,斯美塔那为此专门创作了反映布拉格创建者事迹的歌剧《里布舍》,6月11日,该剧在新剧院盛大的落成典礼上首演。然而,好事多磨,新剧院却在数天演出之后被一场大火烧毁。布拉格音乐爱好者们重新汇合在一起,为了重建这座象征民族歌剧崛起的剧院而发起了募捐活动。很快筹集到了所需的资金。由负责重建剧院的建筑师约瑟夫·舒尔茨大大改进了原先的设计方案,两年后,民族歌剧院再度落成,首演剧目仍旧是斯美塔那的《里布舍》。19世纪末在这里上演的重要捷克歌剧有德沃夏克的《魔鬼与凯娣》、《水仙女》和菲比赫的《梅西那的新娘》等。此时,意大利、法国、德国歌剧也不断在这里登台,并在数量上保持着一定的比例,有时,剧院还上演一些波兰和俄罗斯歌剧。
1888年2月,柴可夫斯基访问布拉格,在这里指挥了他的名作《叶甫根尼·奥涅金》。20世纪以来,布拉格民族剧院仍然是捷克文化活动的中心,一些重要歌剧陆续在这里首演。
捷克斯洛伐克主要剧院。1850年,捷克著名戏剧家J.K.狄尔发起成立“筹建民族剧院委员会”。 1868年5月在布拉格兴建,1881年落成,同年8月13日毁于火灾。1883年11月18日修复,从此成为捷克斯洛伐克戏剧文化的中心。
剧目
布拉格民族剧院 民族剧院建筑宏伟壮丽,有 3个舞台,设歌剧团、芭蕾舞剧团和话剧团。捷克戏剧史上的一些优秀剧目,如《扬·胡斯》、《查理城堡之夜》、《我们的那些傲慢者》、《玛丽霞》、《灯笼》、《夏天》和《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等,都是在这里首演的。
领导人
1900~1918年,话剧团的领导人是丁·克瓦皮尔。他发展了心理现实主义戏剧表演艺术,是体验派的代表人物。1906年他邀请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领导的莫斯科艺术剧院来布拉格演出 А.П.契诃夫和М.高尔基等人的剧作,这对捷克民族剧院现实主义戏剧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后,民族剧院努力上演反映社会现实和阶级斗争的剧目。后来则追求“纯艺术”,回避尖锐社会问题。1921~1935年在K.吉拉尔领导期间,民族剧院特别重视演出形式。
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民族剧院演出了K.恰佩克的反法西斯剧作《白色病》和《母亲》,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于1944年被迫关闭。
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民族剧院恢复活动。剧院仍由三个剧团组成。捷克斯洛伐克许多当代作家都为民族剧院写作剧本。诗人赫鲁宾为其创作出《八月的星期天》和《晶莹的夜》,J.托波尔为其创作出《他们的一天》和《谢肉节的最末一天》等。
不屈的剧院
布拉格民族剧院 民族剧院是捷克人民争取民族自由斗争的产物,也是他们捍卫民族独立的见证。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目睹捷克人民一次又一次地为反抗外国侵略者而进行的浴血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向,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剧院的全体人员,不分演员和工人,组成地下斗争小组,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反侵略斗争。占领当局禁止剧院上演歌剧《里布舍》,他们就上演斯美塔纳谱写的另一部反映农奴暴动的歌剧《达里波》,通过达里波呼喊自由的歌声,向人民发出了为自由而战的号召。一九四五年五月五日,布拉格人民爆发了反抗德国法西斯占领者的起义。民族剧院的工作人员在剧院前筑起街垒,架起机枪,与法西斯侵略者展开激战,誓死不让法西斯匪徒破坏剧院。他们苦战了四昼夜,直到迎来了布拉格的解放。
让民族精神永放光芒
民族剧院建立一百年来,上演了许多优秀剧目,成为哺育民族文化的精神的摇篮。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它对促进捷克斯洛伐克戏剧事业的发展,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隆重纪念它落成一百周年,使它体现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捷克斯洛伐克把一九八三年宣布为戏剧年,并从一九七九年起,用十五万克朗的巨额投资,对这座剧院进行彻底修缮。全国的艺术家、建筑师、能工巧匠,又在这里会战。这些新时代的建设者,用灵巧的双手,满腔的热忱,为这座古建筑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修补了风雨的侵蚀,更新了内部设施,使它重新焕发了青春的光彩。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民族剧院的近旁,用钢架和玻璃建成了一座宛如水晶宫般的现代化剧院。这两座剧院风格迥异,并排屹立,交相辉映。它们虽然代表着不同的时代,却闪耀着同一种精神。
1861年,让·哈拉齐伯爵曾经设下一项资金,以征求有关捷克主题的最佳歌剧和最佳脚本。作为对这个比赛的响应,当时已经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指挥家的斯美塔那写下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布兰登堡人在波希米亚》。在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这部歌剧最终被认定为优胜作品,并且由作者本人指挥于1886年1月5日在临时剧院举行了首次演出,立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在这一年,斯美塔那成为临时剧院的首席指挥。担任指挥期间,斯美塔那为临时剧院创作了一系列民族题材的歌剧作品,尽管评论界和公众对这些作品的反应不一,但却都引起了非常热烈的反响,只有1866年5月30日举行首演的《被出卖的新嫁娘》遭到了失败的命运。在担任临时剧院首席指挥的日子里,斯美塔那还介绍了其他许多捷克作曲家新创作的歌剧。
斯美塔那最具政治色彩的歌剧是《里布舍》,这部作品表现了布拉格的创立者的事迹,并且强调了捷克民族的历史成就。《里布舍》是专门为从过去的临时剧院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民族剧院而作,在1881年6月11日举行的盛大的落成典礼上首次演出。然而这个新剧院经历了仅仅几个晚上的演出之后就在一场大火中被毁,于是,布拉格的音乐爱好者们联合在一起,共同为重建这座象征着捷克音乐民族艺术成就的剧院而努力,很快便筹集到了建设新剧院所需要的资金。重建的工程由建筑师约瑟夫·舒尔茨负责,他大大改进了原有的设计方案。两年过去了,1883年11月18日,重建后的民族剧院再度揭幕,演出的剧目仍然是斯美塔那的《里布舍》。在19世纪余下的年代里,这里首演了许多重要的捷克歌剧,其中有德沃夏克的《魔鬼与凯梯》和《水仙女》,菲比赫的《梅西那的新娘》等。来自国外的歌剧也出现在民族剧院,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和德国歌剧的演出数量上保持着一定的平衡,而波兰和俄罗斯的一些歌剧也时常演出。在1888年2月柴科夫斯基访问布拉格时,他在民族剧院指挥了自己的歌剧《叶夫根尼·奥涅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