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地铁

常州地铁

中文名 常州地铁
开通时间 2019年9月21日
日均旅客量 约250万人次
换乘站数量 19座
车站数量 设站125座
全长 约129公里
目录导航

简介

常州地铁常州地铁(5)根据规划,常州市的轨道交通由4条线组成,全长约129公里。其中,在常州市区范围内总长约170公里,共设站125座,其中换乘站19座,设计远景日均旅客量约250万人次。

1号线为南北走向。一期工程北海路至南夏墅段,长约 34.06公里。途径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常州奥体中心、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文化宫、同济桥、武进区政府、常州大学城等站点。

2号线为东西走向。一期工程城西中心至颜家段,长约19.86公里。途径钟楼区政府(青枫公园)、怀德桥、南大街、红梅公园、戚墅堰区政府等站点,并在文化宫站实现与地铁1号线的换乘。

建设修改方案

常州地铁常州地铁(3)常州远景规划6条城轨线 呈“才+L”结构共208公里。

常州市规划审议鉴定委员会在规划馆三楼会议室召开2013年第三次会议,常州市规划审议鉴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会议,会上听取了《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具体规划方案,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该项目,同时针对优化完善规划方案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为有效支撑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需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和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要求,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预留良好的换乘、实施条件。因此,常州市规划局对既有轨道交通线网进行优化、完善,以适应发展需求,制定了《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

该规划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案例的基础上,推荐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2020年为100-150km,远景为180-250km。根据常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轴线、城市客流走廊的分析,提出了“才+L”的线网结构,按照“轴向主导,网络加密,引导新城,区域对接”的构建策略,共规划设置了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208km,还预留了与周边城市、外围组团(片区)相衔接的市郊线。规划还研究了线路敷设方式、站点、车辆基地、联络线等方案,明确了轨道交通线位、站位和沿线用地控制的要求。

会上,常州市规划审议鉴定委员会同意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方案。委员们认为,规划方案以上版规划线网为基础,结合城市空间结构、用地功能布局调整,以及新时期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对轨道交通线网进行优化和完善。规划提出的线网方案规模适中,符合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常州市城市空间发展相吻合,并兼顾城市远景空间发展。会议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强,规划方案应加强与各部门、辖区的沟通,使规划内容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施性。规划成果一经审批,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应严格按该法定规划实施,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线位、场站及沿线用地的控制,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保障,并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走线方案

常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四条基本线路构成,总长约129km。具体线路方案如下:

一号线方案:南北走向,由新港组团至滆湖休闲度假区,长42km。对应城市交通流主轴,引导城市沿南北方向发展,加强北翼新北区、南翼武进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串联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市民广场、常州奥体中心、文化宫、武进区政府、常州大学城等33个站点。一期工程,由北海路至南夏墅,共设29个站点,长约34.02km。(2013年配套工程开工,2014年正式开工,预计2018年试运行,2019年正式运行)

二号线方案:东西走向,由钟楼新城至武进区横山桥镇,长25km。沿市区副轴布置,与一号线形成“十”字型结构,将有力促进城西、城东组团、横山桥片区的发展,串联钟楼新城、勤业生活区、南北大街商业中心、文化宫、红梅公园、城东工业区等16个站点。一期工程,由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至戚墅堰,长约19.86km。(2015年正式开工,2019年试运行,2020年正式运行)

三号线方案:L型线路,由京沪高铁常州北站至大学城,长28km。补充一号线功能,分担城市西侧南北方向客流,强化市中心与南部副中心的联系,串联城市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淹城遗址公园、常州科教城等。

四号线方案:L型线路,由新龙组团至遥观宋剑湖,长34km 。分担城市南部东西方向的交通需求,南段沿城市既有东西向交通轴,连接规划的中心组团和城西组团南部大型居住区、城东工业区,北段连接新港、新龙、高新组团。

历史

2003年市规划局开始组织编制《常州市规划交通线网规划》,2006年2月市政府批准了《常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同年9月,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随后,市建设局组织编制了《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6年7月,常州市相关部门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了上报前的优化和完善。轨道交通的规划工作得到了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市政府要求,2006年5月,市规划局根据线网规划成果对轨道交通1-4号线的建设用地进行了规划控制,为轨道交通的建设预留了空间。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比如现在正在施工的城际铁路北广场建设项目,已经为轨道交通1号线预留好了接口,京沪高速铁路常州站等也都考虑了轨道交通建设空间的预留问题。”

我市为何要建轨道交通

近几年机动车快速增长,据交通流量调查,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容量已基本饱和。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现代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常州长远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

建设轨道交通可以为沿线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机遇,从而支持、引导城市“分散组团式”空间布局,促进市中心区和外围组团的协调发展。

建设轨道交通还是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轨道交通建成后,常州市将更好融入长三角1小时、2小时交通圈中。

作为绿色交通方式之一,轨道交通能有效减轻交通污染,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同时也能带动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规划

(2010-2018)拟建设1、2号线全长53.92公里

根据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编制完成的线网规划,我市的轨道交通由4条线组成,全长约129公里。

常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特别明确指出:已经申报的规划方案还只是待批规划,包括建设时间、建设规模、站点设置、线路位置等内容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最终确定。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资金需求等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论证。

1号线:北海路——南夏墅,约34.02公里,规划建设期为2014~2019年  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置29个站点:北海路站、新龙站、嫩江路站、新桥站、常州北站、华山路站、龙虎塘站、黄河路站、汉江路站、河海路站、奥体中心站、市民广场站、翠竹站、常州火车站、博爱路站、文化宫站、同济桥站、光华路站、茶山站、聚湖路站、定安路站、广电路站、长虹路站、武进区站、大学城北站、大学城南站、龙跃路站、阳湖路站、南夏墅站。

2号线:城西中心——颜家,约19.86公里,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置13个站点:城西中心站、五星站、勤业站、怀德站、南大街站、文化宫站、红梅公园站、五角场站、常青站、紫云站、青洋路站、城东中心站、颜家站。

报批进程

上报方案

2010年1月8日至10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常州市主持召开了《常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上报方案)评审会》(以下简称《建设规划》)。江苏省发改委徐莹主任和常州市副市长俞志平出席了会议、并致辞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环保厅、交通厅,常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办、市发改委、建设局、财政局、规划局、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局、国土局、水利局、园林局、环保局、文广新局、地震局、供电局、规划设计院、上海隧道院、南京交研所等单位领导及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9名专家(焦桐善、沈景炎、边颜东、邱志清、宋键、万学红、叶霞飞、朱丹、王峰)组成了专家组进行评审。专家组听取了常州市规划局对常州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介绍,听取了《建设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对《建设规划》的汇报,听取了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对常州市客流预测报告的介绍,以及各政府部门代表对《建设规划》发表的意见,并组织现场踏勘。诸位专家阅读了相关资料文件,与编制单位进行了充分交流,对《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建设规划》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评审

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2010年7月14日--16日在常州市主持召开了《常州市常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18)》(以下简称《建设规划》)评估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建设局、规划局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参与《建设规划》编制的规划、设计、研究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国内轨道交通领域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了评估。

专家组认为,从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实现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统筹社会发展,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常州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必要的。《建设规划》项目选择和总体规模基本适当,建议应对线网方案、规划线路换乘节点、线网客流、车辆制式和运营方案做深化研究,为《可研报告》项目研究奠定稳定基础。

正式获批

日前,常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18年)获得国家批准,常州市成为我省第四个获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

本规划实施对于支撑常州“拓展南北、提升中心”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构建“一体两翼、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态,促进城市结构布局合理调整,引导旧城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配套工程

沪宁城铁地铁预留站

沪宁城铁常州站北广场预留常州地铁一号线火车站站场场地长约180米,端头井处宽28.8米,标准段宽24.5米,采用坑中坑的形式开挖,开挖深度超过20米。鉴于本工程地质情况复杂,工期紧,基坑围护将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并局部采用内插型钢的SMW工法施工,该施工方法在常州使用实属首例。

配合地铁建设,常州城区唯一立交桥要改成平桥

常州市规划局技术处工程师黄飞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缓解同济桥的交通压力,规划方案的第一步是先南北贯通晋陵南路、红梅路,有效分流同济桥压力,之后才是拆除同济桥老桥,在原地建设一座新同济桥,新同济桥的通行能力与城市主干道和平路的通行能力相一致;考虑到古运河航道要求取消,新同济桥才设计为一座平桥,与吊桥路及劳动中路实行平面相交的交叉口,同时满足游船通行的要求。不过,由于常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经过同济桥,因此离同济桥的原地拆旧建新,还有一段时间,至少也要等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开始实施,同济桥才会同步开始施工。

轨道交通

2012年5月11日,发改委发文批准江苏省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8年),常州市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第4个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也是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大检查以来第一个获批建设的城市。

根据规划,常州市远期形成4条线路,共129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工程,长约53.88公里,形成“十”字型的轨道交通基本骨架。

1号线一期工程自北海路至南夏墅,线路长约34.02公里,设站28座,投资213.3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1-2016年。2号线一期工程自城西中心至颜家,线路长约19.86公里,设站13座,投资123.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4-2018年。新建1号线新龙车辆段、城南停车场和2号线城东车辆段等3处车辆基地,在1号线茶山站附近设共用控制中心1座,在黄河路站、文化宫站和大学城站附近设主变电所3座。

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36.5亿元,其中,资本金134.6亿元,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计划

2013年配套工程开工,2014年正式开工,2019年运营

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计划

2016年上半年开工,2020年运营。每公里造价指标6.25亿元,总投资336.5亿元。

建设起讫点、走向、里程及途经节点

1号线一期:北海路——南夏墅,南北走向,34.02公里,途经新龙国际商务区、辽河路、通江大道、黄河西路、晋陵北路、飞龙东路、新堂北路、和平北路、武进花园街、凤栖路、镜湖路,串联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奥体中心、市民广场、沪宁铁路常州站、文化宫、武进区行政中心、大学城、沿江城际铁路常州南站(规划)等重要节点。

2号线一期:城西中心——戚区五一路,东西走向,19.86公里,途经星港大道、勤业路、怀德南路、延陵路、丽华北路、青龙西路、东方大道,串联钟楼新城、南北大街商业中心、文化宫、天宁寺、红梅公园、戚墅堰行政中心等重要节点。

车型选择B型车:长19米、宽2.8米,定员230至240人,采用6辆编组

昨天下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次主任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轨道交通工作的汇报和关于我市2012年1至9月份预算执行情况及市本级调整支出预算草案的报告,商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日程(草案)。

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阎立委托,副主任俞志平主持会议。副主任贾宝中、邵明和党组成员姜洪鲁及秘书长周建伟出席会议。

2012年5月,国务院讨论通过了我市上报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国家发改委下达了批复,我市成为全省第4个获准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常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1号线一期计划于2014年上半年开工,2019年上半年试运营;2号线一期计划2016年上半年开工,2020年下半年试运营。

根据规划,我市轨道交通线路共有4条,国家发改委此次批复的建设规划为1、2号线一期工程,总长53.88公里,设车站41座。两条线路均选择长19米、宽2.8米、定员230至240人的B型车,采用6辆编组的方案。建设项目总投资336.5亿元,每公里造价指标为6.25亿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