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曹集乡围绕“工业引领,强乡富民”这一主线,树立“解放思想勇创新,全区年年有进位”奋斗目标,实施“工业企业全力抓、高效农业强力抓、肉鸡养殖合力抓、城镇建设大力抓”四大工程,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三化落到实处,惠及百姓。2012年力争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00万元、财政总收入2300万元、公共财政收入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00元。为此,曹集用“项目工作法”将全乡重点工作细分为6大类、27项,制定严格考核奖惩制度,采取“半月一通报、一月一现场”方式,进行督查督办,定期出督查通报,用倒逼工期方法促进工作目标的完成。
三产兴乡。曹集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是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三年来,全乡共开发建设小城镇面积60000多平方米,新建农贸市场8000平方米,有力的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其次是加速推进新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双河、天同庵、小岭等三个村已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是推进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小城镇建设水平的提高,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从业人员愈来愈多。全乡现有商业网点398家,有苏果超市、华联超市等大型卖场5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个体饮食及住宿业35家,从业人员100余人。农业稳乡。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建立了四大农业示范基地,即:精品蔬菜、花卉苗木、特种养殖和肉鸡养殖。特别是建成了总投资500万元的集观光、休闲、餐饮、健身、游乐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生态旅游中心、总投资800万元的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和总投资500万元的水蛭养殖基地,园区以上品位、有规模、创特色为目标,着力打造宿豫区较大的农业生态示范基地。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曹集乡将进一步依托城区,以丰富的产业资源为重点,着力把曹集乡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文明现代化乡镇!曹集乡位于宿豫区东北部,距城区10公里,是宿豫区的东大门。新老宿沭路和新扬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已经被纳入宿豫区城区规划范围。曹集总面积49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人口约3.5万。曹集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因曹氏族人相拥而居逐渐形成集镇雏形,民国初期设立建制至今。相传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伍子胥归隐后曾在此结庐而居,纵论天下,后因此地有龙脉之气而薄葬于此,留下了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至今,居住在曹集乡孙庄村的伍氏后人谈此仍津津乐道。近年来,曹集乡围绕“工业引领,强乡富民”这一主线,树立“解放思想勇创新,全区年年有进位”奋斗目标,实施“工业企业全力抓、高效农业强力抓、肉鸡养殖合力抓、城镇建设大力抓”四大工程,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落到实处,惠及百姓。2012年力争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500万元、财政总收入2300万元、公共财政收入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00元。为此,曹集用“项目工作法”将全乡重点工作细分为6大类、27项,制定严格考核奖惩制度,采取“半月一通报、一月一现场”方式,进行督查督办,定期出督查通报,用倒逼工期方法促进工作目标的完成。
工业强乡。曹集借助交通便利的优势,在双河村建立了占地500亩的工业集中区,通过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定点招商等措施,主攻大项目,强力推进大项目的落地生根。工业集中区共有创利企业15家,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6000万元,实现利税685.3万元,促进本地富余劳力1856人就业。工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乡财政的增收。连续三年,全乡财政收入以50%的速度递增。三产兴乡。曹集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是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三年来,全乡共开发建设小城镇面积60000多平方米,新建农贸市场8000平方米,有力的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其次是加速推进新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双河、天同庵、小岭等三个村已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是推进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小城镇建设水平的提高,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从业人员愈来愈多。全乡现有商业网点398家,有苏果超市、华联超市等大型卖场5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个体饮食及住宿业35家,从业人员100余人。农业稳乡。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建立了四大农业示范基地,即:精品蔬菜、花卉苗木、特种养殖和肉鸡养殖。特别是建成了总投资500万元的集观光、休闲、餐饮、健身、游乐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生态旅游中心、总投资800万元的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和总投资500万元的水蛭养殖基地,园区以上品位、有规模、创特色为目标,着力打造宿豫区较大的农业生态示范基地。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曹集乡将进一步依托城区,以丰富的产业资源为重点,着力把曹集乡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文明现代化乡镇!
曹集镇政府所在地—安舟岗,面积2.04平方公里,是蒙洼蓄洪库区唯一的一块天然高地,毗邻三河尖镇望岗码头,有2.16万人聚居,曹集镇移民建镇工程全部实施后,镇区内人口将达到3.5万人。镇区内驻有邮政支局、电信支局、供电站、营业所、信用社、中心医院、粮站、中心法庭、公安分局、国税分局、地税所、工商分局文化广播站、供销社、自来水厂、中小学、幼儿园等镇直单位,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自一九九九年省政府批准曹集为中心镇后,按照中心镇建设总体规划,实施了一、二期移民建镇工程。集镇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功能较为齐全。集市贸易活跃,履盖周边乡镇,逢集上市交易人数可达万人以上。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涌现了家乐园面业有限公司、天食面经济发展业有限公司、淮丰食品厂、宏达柳编厂、安徽百润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乐购生活广场、佳美购物广场,国胜电器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农作物种类主要有小麦、水稻、花生、玉米、大豆、瓜菜等,全镇有水产养殖水面3000多亩。
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5亿元,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60元。
曹集镇是农业镇,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花生、油菜、札柳、蔬菜等经济作物,粮经比例是6:4。2000年粮食总产量1.56万吨,经济作物总产量0.35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1.2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推广间作套种力度。已初步形成田坡、大庄的花生、马铃薯种植区,刘郢、胜利、任郢的西瓜、大棚蔬菜种植区,宗郢、乔寨、肖元、王庄的札柳种植和柳编加工区。
曹集镇现有乡镇企业105家,以柳编和粮油加工企业为主体。外向型柳编企业6家,年出口创汇1200万元。三家规模较大面粉加工企业联合经营,带动300多辆机动三轮车走“公司+农户”经营之路。依托淮河丰富的黄砂资源,砂石公司年产值达600万元,是阜阳市百家5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之一。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已由追求产值、速度转向以效益和利润为导向。2000年实现产值9500万元,销售收入9200万元,利税600万元。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镇党委、政府将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结构调整,夯实农业基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移民建镇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迈好新世纪的第一步。
曹集史前称县东湖。传说黄河改道,数次泥沙沉积形成陆地,聚居人群渐多。约于康熙20年左右,形成集镇,当时叫黑墩镇,集址在施槽坊西面。清嘉庆年间迁至集镇区,共居住200余户,随后改名曹集。民国时期,曹集乡隶属宿迁县第八区,下辖9个保。1945年秋,共产党第一次解放该地区,命名罗墩乡,隶属来龙区。1948年夏二次解放,划属塘湖区,1949年划属顺河区,命名“信富乡”。现曹集乡包括当时南面的河东乡、高滩乡,西北的塘湖乡(现小岭村以西),北面的道方乡(仁和乡),东面的路南乡。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4年各村改称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同年撤小乡并大乡,命名“曹集乡”,再次划属来龙区。1958年9月,建立“曹集人民公社”,曹集辖区扩大,东包括现新庄镇的林圩、袁庄、石洼、前进、许林、范庵、安圩;西包括现井头乡的高滩、马楼等。后又增建从骆马湖迁入的新河、三河两个大队,计32个大队。1962年区划调整,曹集一部份大队划给新建的新庄人民公社和塘湖人民公社,只保留16个大队。1983年曹集人民公社更名曹集乡,16个大队统一更名为村民委员会。2001年实施村级区域调整,将道方与张双庄合并,定名道方村;将三河、孙庄、路北合并,定名为孙庄村;将旱闸、刘圩合并,定名旱闸村;将新靳、曹集、快乐合并,定名为快乐村,2007年9月更名为快乐社区居委会;将戈桥、天同庵合并,定名为天同庵村,2008年更名为天同庵居委会;将双河、河滩合并,定名为双河村;冒店、小岭两个村保留,2008年冒店村更名为冒店居委会。16个村合并为5个村,2个居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
历史人文三国时,曹集称“安舟岗”,境内有稀落村庄,吕蒙部下曾在邓寨(现张郢村)屯兵数千人进行休整操练。为此这里人仍有习练武术的传统。
清朝末期,曹集称曹家集,街市初见雏形,当时有几家染坊店和小吃卖部。
履见战功的将军焦玉山就生长在本镇焦台村。
【小塘湖牌稻米】以“盐粳8号”、“华粳6号”两个品种为主,年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该品种米质好,抗病性强,销售市场久盛不衰。2002年被江苏省认定为名牌稻米;2003年被省农林厅认证为无公害稻米。
【苏豫牌大米】由宿迁市兄弟米业有限公司加工生产,原粮以“珍珠稻”、“晚优稻”为主,该品种生长周期长、米质好。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电脑色选,精细过滤,光泽鲜艳,晶莹剔透,且不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产品远销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蚬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