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初,他们在中共青岛地方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会。4月19日,工会在向纱厂厂主提出包括承认工会为工人之正式代表、增加工资、取消押薪制、工伤工资照发、延长吃饭时间、不得打骂工人、保护女工及童工等21条要求,没有得到答复后,大康纱厂5000名工人举行罢工。在工会的发动下,到4月底罢工总人数已达2万人。这就是青岛第一次同盟大罢工。这次罢工得到了全市各界乃至全国各地的支持和同情。他们不仅积极声援,捐钱、捐物,还派代表来青慰问。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特别开辟《工潮专号》,支持罢工。[1]
日本政府立即向北洋政府发出照会,要求中国当局镇压罢工,同时把本国军舰开进胶州湾,准备随时登陆自行镇压。在日方的威压利诱下,亲日派军阀、山东督办张宗昌训令胶澳督办温树德,派遣军警,镇压罢工。5月28日夜,2000多名警察及海军陆战队员包围了四方的日本纱厂。
29日凌晨,驻青岛的奉军也出动保安队、消防队,强行关厂,驱逐工人。双方发生冲突,工人死8人,伤17人,被捕75人。[1]
大康纱厂5000名工人举行罢工。在工会的发动下,到4月底罢工总人数已达2万人。这就是青岛第一次同盟大罢工。这次罢工得到了全市各界乃至全国各地的支持和同情。他们不仅积极声援,捐钱、捐物,还派代表来青慰问。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特别开辟《工潮专号》,支持罢工。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