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哲言行录[1]书名:名哲言行录(上下册)
ISBN:9787206071980
作者:第欧根尼·拉尔修
定价:¥74.00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记录了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古希腊约82位哲人的言行.英译者罗伯特·希克斯(Robert Hicks)怀疑这本书是否是当时同类书中最好的,又认为拉尔修对哲学家生活乃至奇闻轶事的兴趣超过对哲学理论的兴趣,因而这本书更多地属于文学而不是哲学.但较深入的阅读经验不难使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想了解古希腊哲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追求,困窘和希望,他们和社会,国家,家庭的关系,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和期许,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它可能正是最好的一个途径.而我们只要读一下该书讨论哲学的起源和性质的"序",就会感到作者的哲学品味也还是不俗.
《名哲言行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哲学家群体的形象.这样,柏拉图和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的形象就不再是单独和突兀的高峰了,而他们自己的形象也得到了丰满——我们只要想想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中是多么吝啬地写到自己. 在一百年间雅典出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奇迹也就不是完全无由(虽然还是使我们感到无比惊奇),而我们也由此知道了他们激起了多么远的波澜.这本书相当重视哲学家的个人"传承"或"师承(successions)"而不仅仅是思想"派别(schools)".这一传承源远流长,尤其是在柏拉图以后,这一传承还有了制度的保证——各种学园的延续.
总之,它描述了这样一些人,"除了极少几个杰出的例外,他笔下的哲学家不象普卢塔克(Plutarch)笔下的英雄,从表面看来他们只是普通的凡人,这些凡人生活平淡,老死孤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他们作出的发现和所激起的革命,都只属于文字和观念的世界."
于是,我们要考察作为生活方式的西方古典哲学,想知道在古人自己的眼里"何为哲学"和"哲人何为",想知道这一类"观念的人"在一个无可逃避的政治社会中能够有何种作为或者说如何安身立命,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一本导论和资料汇集.
第欧根尼·拉尔修
希腊文原名:Διογνη Λαρτιο 英文名:Diogenēs Laertios 生卒年:约公元200年-250年 罗马帝国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史家。生平不详,以希腊文写作,编有古希腊哲学史料《名哲言行录》(Βοι και γνμαι των εν φιλοσοφα ευδοκιμησντων)。 《名哲言行录》共10卷,包括200余位哲学家与300余篇作品。它将古希腊哲学按哲学家籍贯分为两大学派:爱奥尼亚派与意大利派,再按哲学流派来划分。卷一至七讲的是“爱奥尼亚”哲人(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师徒),卷八至十讲的是“意大利”哲人(包括压卷的伊壁鸠鲁)。该书用的多数是间接材料,但其中也不乏有价值的文献,如第十卷介绍伊壁鲁鸠及其弟子的思想极为详尽,伊壁鲁鸠的主要箴言及致友人书3篇几乎全部引录在内。 该书显然是大量前代资料的总汇,有时编排得不好,显得前后不一致,特色是轶闻、趣语占很大比例,可能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文风。跟古今中外很多作者一样,拉尔修喜欢在书中引用自己的诗句来凑兴,除了自己的歪诗,他也引了不少古代大诗人的诗句,为后世保存了很许多重要的文学资料。 《名哲言行录》一直在古代流传,但并不有名,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该书开始有印刷本,也有拉丁文译本的出现,变得为人熟悉,蒙田是该书的热情读者之一。尼采也做过有关《哲人言行录》的研究。
对《名哲言行录》的另一种可能读解方式
原英译者前言
原英译者导论
第一卷
序
第一章 泰勒斯
第二章 梭伦
第三章 喀隆
第四章 庇塔库斯
第五章 彼亚斯
第六章 克莱俄布卢
第七章 佩里安德
第八章 阿那卡尔西
第九章 密松
第十章 厄庇美尼德
第十一章 斐瑞居德
第二卷
第一章 阿那克西曼德
第二章 阿那克西美尼
第三章 阿那克萨戈拉
第四章 阿凯劳斯
第五章 苏格拉底
第六章 色诺芬
第七章 埃斯基涅
第八章 阿里斯提波
第九章 斐多
第十章 欧几里德
第十一章 一斯提尔波
第十二章 克力同
第十三章 西蒙
.第十四章 格劳孔
第十五章 西米亚
第十六章 克贝
第十七章 美涅得谟
第三卷
第一章 柏拉图
第四卷
第一章 斯彪西波
第二章 塞诺克拉底
第三章 波勒谟
第四章 (雅典的)克拉特斯
第五章 克冉托尔
第六章 阿尔凯西劳
第七章 彼翁
第八章 拉居得
第九章 卡尔尼德
第十章 克利托马库
第五卷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
第二章 塞奥弗拉斯特
第三章 斯特拉托
第四章 里柯
第五章 德米特里乌
第六章 赫拉克利德
第六卷
第一章 安提司泰尼
第二章 第欧根尼
《名哲言行录(套装上下册)》:人文译丛
对这部著作的一种新的翻译尽管期待已久,但只要现在仍有指望编辑出原文本的新版本,它也许就显得是不成熟的。不过,这部著作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即伊壁鸠鲁的书信集(Epistles),已经出现了新的修订版;而传记的原文本几乎不可能再作出彻底的重写。人们就下述几点有实质的共识:(1)手抄本(MSS)是后来出现的;(2)最好的波尔波尼库斯抄本(Boibonicus)其抄录者不识希腊文;(3)人们所共有的那些错误极有可能来自他们所共用的原文本。要根据这样一些资料来重写一位著作家的文本无论如何是困难的;而且其困难还因这样一个不幸而大大增加,即初版(EditioPrinceps)排印所依据的不是波尔波尼库斯抄本或帕里西恩斯抄本(Parisiensis),而是一个更晚才出现的被篡改了的无甚价值的抄本。
早期编辑者去除最毛糙错误的努力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而马库斯·梅波米埃斯(MarcusMeibomius)版本也应运而生,这个版本有伊吉第埃斯·梅内杰斯(AegidiusMenagius)的评注。在这个版本出版后,我们的著作家渐渐遭到了忽视,直到19世纪,才又出现了对更好的手抄本的更全面的研究,其开创者是科贝特(Cobet),而尤森纳尔(Usener)继续了这一研究,尤其是对其中的第十卷。如果有人认为,对于一个首先没有修订过这位著作家的原文本的译者来说,现在这个时候进行翻译还太早的话,我深表赞同。不过在修订原文本这一点上我也一时看不到有任何结束的希望。
作者:(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 译者:马永翔 赵玉兰 祝和军 等 丛书主编:何怀宏
中国乃一文明古国,而人文精神又于其间特见其长。“周文”已灿然可观,而孔孟老庄荀韩等先秦诸子更大略厘定此后二千年中华文化发展基本格局,且时有奇葩竞放,异彩纷呈。然近代以来遇强劲欧风美雨,不免花果凋零。究其因,既有外来文明之横决,亦有自身后继之乏力。
今日世界一体,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发展乃至生存,古老的华夏文化更有从域外接引各种源头活水之亟须。百年来国人译事多多,今不揣浅陋,亦立此一“人文译丛”,名称不惮其大,俾使各种有价值译著多能收入其中,且有愿为中华人文复兴略尽绵薄之意焉。
译丛取材选目则不吝其小,且力求主题相对集中,现约略勒成数专辑:一日西方古典思想与人物,尤以古希腊为要。二日西方政治理论与实践,特重近代以来作为西方思想制度主流之自由民主的发展。三日知识分子与自由市场,全球化使我们皆卷入市场经济,而人文知识分子对此的态度尤可玩味。四日基督精神与人文,此种超越性大概正是较现实的中华人文所需特别留意处。五日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思想,藉此希望国人眼光也能注意我们近邻心灵的深邃。六日《学术思想评论》,由贺君照田主编,其中有译有评,最近几辑尤注意中西历史交叉延人“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