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弹性回跳说是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关于
地震成因的假说,是根据1906年
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时发现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水平移动而提出的一种假说。假说认为地震的发生,是由于 地壳中岩石发生了断裂错动,而岩石本身具有弹性,在断裂发生时已经发生 弹性变形的岩石,在力消失之后便向相反的方向整体回跳,恢复到未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弹跳可以产生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把长期积蓄的能量于霎那间释放出来,造成地震。[1]
弹性回跳说示意图
理论
总之,
地震波是由于 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的弹性回跳而产生的,来源于断层面。岩层受力发生弹性变形(B),力量超过岩石弹性强度,发生断裂(C),接着断层两盘岩石整体弹跳回去,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于是地震就发生了。这一假说能够较好地解释 浅源地震的成因,但对于中、
深源地震则不好解释。因为在地下相当深的地方,岩石已具有塑性,不可能发生弹性回跳的现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