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届亚洲运动会于1958年5月24日-6月1日在日本首都东京的东京国立竞技场举行,会期为9天。大会以“Ever onward--永远向前”作为亚洲运动会的口号。呈现出综合性国际体育大会的规模。
1958年东京亚运会火炬
第3届亚运会会徽除亚奥理事会会徽图案中的太阳光芒外,上方是亚奥理事会“EVER ONWARD(永远向前)”的口号,下方有代表20个参赛国的20个圆环,圆环下方写明了举办地。
阿富汗 | 缅甸 | 柬埔寨 | 锡兰 | 英属香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以色列 | 日本 |
马来亚 | 尼泊尔 | 北婆罗洲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中国 | 新加坡 | 韩国 | 南越 | 泰国 |
(注:1958年东京亚运会参赛国家及地区20个)
阿富汗 | 缅甸 | 柬埔寨 | 锡兰 | 英属香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以色列 | 日本 |
马来亚 | 尼泊尔 | 北婆罗洲 | 巴基斯坦 | 菲律宾 |
中国 | 新加坡 | 韩国 | 南越 | 泰国 |
田径、游泳、足球、篮球、举重、摔跤、拳击、射击、网球、排球、 乒乓球、曲棍球、自行车(共13个)
表演项目:羽球、柔道
国立霞丘陆上竞技场国立霞丘陆上竞技场位于日本东京都新宿区霞丘町,也称为东京国立竞技场,是东京都内最主要的运动场地,日本国家足球队的主场地。它是1958年东京亚运会的主场馆。 于1958年落成,1958年的东京亚运会后亦曾举办过多项主要运动会,包括1991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及洲际杯足球赛(至2001年)。作为日本的国家球场,每年1月1日的天皇杯及11月的日本联赛杯皆在此举行。霞丘陆上竞技场的容量为60057人。
国家、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和 |
日本 | 67 | 42 | 30 | 139 |
菲律宾 | 9 | 19 | 21 | 49 |
韩国 | 8 | 7 | 10 | 25 |
伊朗 | 7 | 14 | 10 | 31 |
中国台北 | 6 | 11 | 17 | 34 |
巴基斯坦 | 6 | 11 | 8 | 25 |
印度 | 5 | 4 | 4 | 13 |
越南 | 2 | 0 | 4 | 6 |
缅甸 | 1 | 2 | 0 | 3 |
新加坡 | 1 | 1 | 1 | 3 |
斯里兰卡 | 1 | 0 | 1 | 2 |
泰国 | 0 | 1 | 1 | 2 |
中国香港 | 0 | 1 | 1 | 2 |
印尼 | 0 | 0 | 6 | 6 |
马来西亚 | 0 | 0 | 3 | 3 |
以色列 | 0 | 0 | 2 | 2 |
总计 | 113 | 113 | 119 | 345 |
1958年东京亚运会田径比赛共设置31个项目,日本队得到12面金牌,15银、9铜共36面奖牌,仍是亚洲田径实力最强的国家。31个项目中本届亚运会共打破23项大会纪录,这完全是因为日本标准的运动场。除了日本之外,菲律宾排名第二以9金19银和21铜排名亚运会第二名,和日本队相差甚远。
中国台北代表团有173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第三届亚运会,共夺得6枚金牌,名列第五。除杨传广和足球队分别蝉联十项全能和足球比赛的冠军外,蔡成福夺得400米栏、高武明夺得举重中量级、李国定夺得桌球男子单打、张罗普夺得拳击中量级等项的金牌。
国家、地区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和 |
日本 | 67 | 42 | 30 | 139 |
菲律宾 | 9 | 19 | 21 | 49 |
韩国 | 8 | 7 | 10 | 25 |
伊朗 | 7 | 14 | 10 | 31 |
中国台北 | 6 | 11 | 17 | 34 |
巴基斯坦 | 6 | 11 | 8 | 25 |
印度 | 5 | 4 | 4 | 13 |
越南 | 2 | 0 | 4 | 6 |
缅甸 | 1 | 2 | 0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