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稺

徐稺

中文名 徐稺
别名 徐孺子
出生地 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
世称 南州高士
出生日期 97年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徐稺(公元97—168年),字孺子, 豫章 南昌(今 南昌市高新区 北沥徐村)人。是我国 东汉时期著名的 高士贤人, 经学家,世人称“南州高士”。
   徐孺子一贯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 乐于助人,被人们尊称为“南州高士”和“布衣学者”,成为千秋传颂的“人杰地灵之典范”。他曾赴江夏(今湖北云梦)拜著名学者 黄琼为师,后来黄当了大官,徐就与之断交,并多次拒绝黄邀请他去当官。黄琼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
  相传豫章太守 陈蕃极为敬重 徐稚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在 王勃的名篇《 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 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 传为佳话。陈蕃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徐认为“非自力而不食”,于是全部转送给贫苦人家。
  徐孺子谢世后,葬于南昌市进贤门外东潭巷 铁树坡旧城壕沟边,后人为纪念这位东汉著名的高士,曾于南昌市内的青山 湖畔建 徐孺子祠堂,北宋诗人 黄庭坚游学南昌期间 拜谒徐祠后写道:“乔木幽人 三亩宅, 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 箫鼓何心进酒樽。白屋可能无孺子, 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 湖水年年到旧痕。”
  今南昌市的 孺子路、孺子公园、 孺子亭、高(士)桥均是以徐稚的字号命名的。

历史记载

  根据据历代修撰的 《南昌府志》、 《南昌县志》及当代《南昌市 地名志》记载证明徐 孺子是豫章故郡北沥村人,唐代著名 书法家 颜真卿在其《豫章北沥徐氏族谱序》中也记载“今北沥徐,自西汉审言始,四传而至南州高士讳稚字孺子者”,以及 范晔的《 后汉书·徐稚传》、唐代 张九龄的《 全唐文》、北宋 曾巩的《祭汉徐孺文》以及 郦道元的《 水经注》等史料都肯定了徐孺子出生于北沥村。关于徐孺子出生地,还有 丰城市 白土乡隐 溪村、南昌市 青云谱区徐家坊之说。

世说新语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所记: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 月亮里有嫦娥、 玉兔、桂树等。
  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 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 瞳仁,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祭徐】
  
明 嘉靖年间, 陈蕃的嫡裔 陈绍儒时隔1400年后,继陈蕃出任 南昌知府,他到南昌的第一件事就是 拜访了北沥徐村的同族。另外,在明代万历年间,江西提学副使朱廷益决定模仿 山东曲阜“ 祭孔”之例,在江西创立公祀徐孺子的“祭徐”制度,后选定北沥徐家的徐廷臣、 徐文华为首任世袭的奉祀人选,由此拉开了官方“祭徐”活动的 序幕,并一直延续到清初。
  【祠堂记
  徐孺子祠堂记
  
北宋 曾巩
  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 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 操柄, 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 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 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 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 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 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 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 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 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 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 皇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 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 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而 《易》于 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 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历 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 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 吴嘉禾中,太守 徐熙于孺子 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 中牢,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 千岁,富贵 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 尚德,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传记

  《后汉书》 徐稺
  徐稺字孺子, 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
  时 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 功曹,稺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稺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 尚书令陈蕃、仆射 胡广等上疏荐稺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 《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 处士豫章徐稺、彭城 姜肱、汝南袁闳、京兆 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 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 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稺、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稺者,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稺尝为太尉 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稺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 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稺也,乃选能言语生 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 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稺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 高士 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稺,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 笃行 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 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