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闸

庆丰闸

目录导航

位置及景区亮点

位置

  所在地:北京

庆丰闸一角庆丰闸一角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北窑东南二闸村

  通惠河自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州段20公里,中间设闸5处。第二处原名东籍闸,俗称二闸,后改称庆丰闸,位于大北窑东南二闸村,村因闸得名。自1292年通漕运至民国初年,二闸和三闸间(原名平津闸)一直有船来往,沿岸明清时期为著名风景区。有“北方秦淮河”之称。庆丰闸对通惠河蓄水泄洪、通漕运粮曾起过重要作用。河道保留有元代虎皮石河墙及闸门漕。拱形结构,栏杆、板柱均采用元代建筑模式。桥西南北两岸坡上安置重5吨的元代镇水兽、石刻青龙和泗马吉祥物。闸区北岸修建仿元代屋脊式艺术壁画,壁画有三部分组成。在遗址旁,还有一通仿元的庆丰闸遗址碑,碑身文字记载了通惠河整治工程、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建成的全部历史。

景区亮点

       闸区北岸壁画的组成部分:一为“庆丰闸遗址”题字;一为二闸修契清代古装画;一为墨玉石刻板,上面汇集了自郭守敬主持兴建通惠河以来,明清时期修建庆丰闸的历史。 

  从东便门大通闸往东,便是庆丰闸,在明清时曾“柳暗花明又一村”、商业繁华、游人如织,是十分热闹的地方。清代官吏完颜麟庆,在《鸿雪因缘图记·二闸修契》中写道:“其二闸一带,清流萦碧,杂树连清,间以公主山林濒染逸致,故以春秋佳日都人士每往游焉或泛小舟,或循曲岸,或流觞而列坐水次,或踏青而径入山林,日永风和,川晴野媚,觉高情爽气各任其天,是都人游幸之一。”春游图、秋游画、风景卷、娱乐篇、抒情篇等俱全。震钧《天咫偶闻》:“青帘画舫,酒肆歌台,令人疑在秦淮河上。”通惠河与秦淮、元大都与南京互相照应起来。

 

风景

庆丰公园

庆丰公园庆丰公园  庆丰公园,自2009年8月拆迁庆丰小区开始,仅用时约1个月,于2009年9月28日、国庆60周年前建成,因元代通惠河上庆丰闸得名。位于通惠河南岸,横跨北京东三环,南依北京铁路机务段,北隔通惠河与建外SOHO、一航、北京电视台新址遥遥相望。从东至西长达1700米,占地共26.7公顷。

  通惠河自东便门大通桥至通州段20公里,中间设闸5处。第二处原名东籍闸,俗称二闸,后改称庆丰闸。位于大北窑东南的二闸村亦因闸得名。

  自1292年通漕运至民国初年,二闸和三闸间(原名平津闸)一直有船来往,沿岸明清时期为著名风景区。有“北方秦淮河”之称。庆丰闸对通惠河蓄水泄洪、通漕运粮曾起过重要作用。

  2009年新建的庆丰公园以东三环为界,分为东西两园。其中西园以绿化景观带为主,分为桃柳映岸、惠州帆影、都市蜃楼等;东园有京畿秦淮、文槐、古丝棉木、叠水花溪、银枫幽谷、大通帆涌和庆丰古闸等8个景点,将人文古韵融入自然景观,水系景观用水全部来源于通惠河。

 

 

遗址

200多岁的大树200多岁的大树

 

      庆丰闸不仅是我国元代时重要的水利建筑,而且在古时,这里和什刹海、陶然亭、万柳堂(龙潭湖南)、玉渊潭(钓鱼台)、长河等处一样,都是平民百姓踏青游玩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聚会之所。因通惠河两岸风景秀丽,特别是庆丰闸一带,芦苇白萍,鱼笛晚舟,不仅有飞泉石坝,震耳奔涛,而且两岸还有荒祠古墓,台亭园囿。京杭船只多停于此。

     

      民国北平的孩子都熟悉这样一首儿歌:“劳您驾,道您乏,明儿个(赶明儿)请您逛二闸...” 现如今的庆丰公园与过去的庆丰闸相比还是留下一些遗址的:闸口河南岸一景、闸口北岸河边的石狮子、原来闸口的木桥如今的彩虹状的石拱桥、闸口东三四百米左右的专门的铁路桥,现在的桥南面是个农贸市场、3号后院大胡子家的枣树,200多岁的大树。镇水兽(传说是龙的一种,名为“虫八虫夏”(“虫八”合为一个字,“虫夏”合为一个字),以镇伏桀骜不逊的桥下“水怪”。还有一种镇水兽名叫“螭”,也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在桥上则用刻在栏板柱头或拱券龙门石上。石桥上较常见。)等。

 

有关诗词

曹雪芹与庆丰闸

文魁文魁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他从南京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南京,往来时常在通惠河上两岸休憩、吟诗。通州张家湾有曹家祖坟、银号、典地(600多亩)、店铺等;庆丰闸东南有水南庄,那里有敦家祖坟,敦诚、敦敏之母葬此庄。敦氏与曹氏两家人,清明节、其他节日常到两地祭祖。敦敏《懋斋诗钞》多有一首《二闸迟敬亭不至》:

  临风一棹趁扁舟,芦岸村帘分外幽。

  满耳涛声流不尽,夕阳独立小桥头。

  曹雪芹的好友敦敏在曹雪芹过世后,在庆丰闸的“望东楼”酒楼与朋友集饮时,写下了名篇《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诗云:

  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

  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

  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辉。

  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

  敦敏的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春,也有认为是乾隆三十年乙酉,红学家们简称这首诗为《二闸题诗》,雪芹已故,敦敏和朋友集饮时触景生情,怀念老友,赋诗吊雪芹。敦敏的《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一诗,曹雪芹同友人游过通惠河,到过庆丰闸(二闸),并在望东楼酒楼上饮酒、赋诗、题壁。可以说曹雪芹也给庆丰公园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

  在庆丰闸南“望东楼”上与友集饮时写此诗。给后人留下永久的回忆、怀念、长思。而今通惠河南岸庆丰公园,已经向游人开放。这里又成了京城一处怀古的胜闸口河南岸。

 

其他诗人与庆丰闸

名人题字名人题字  中国近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曾经在1927年九月游览过庆丰闸,留下了洋洋四千多字的《游二闸》,被称作“描述的是京杭大运河经通州向西延伸出的最后一段的寂寞。

  明清文人们为我们描绘了庆丰闸的姑娘般的花季,令人向往。而沈从文老先生的《游二闸》则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庆丰闸的萧条。也许是离现在更近吧,也许因为儿时常听老人们讲述二闸的传说与先生的描绘相近吧,我更喜欢沈从文笔下的二闸:那种萧条和破败更加让人怀念。

 

  《清代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绘的:

  • 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
  • 最是望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

  大清朝的完颜麟庆在《鸿雪因缘图记·二闸修契》中描述:“……其二闸一带,清流萦碧,杂树连青,间以公主山林颇染逸致,故以春秋佳日都人士每往游焉或泛小舟,或循曲岸,或流觞而列坐水次,或踏青而径入山林,日永风和,川晴野媚,觉高情爽气各任其天,是都人游幸之一”。清震钧在《天咫偶闻》中写道:“青帘画舫,酒肆歌台,令人疑在秦淮河上”。

  明代文人劳宗茂有《过庆丰闸诗》:

  • 红船白板绿烟丝,好句扬州杜牧之。
  • 何事大通桥上望,风光一样动情思。
  • 庆丰才过又平津,立遏通渠转递频。
  • 莫谓盈盈衣带水,胜他多少犊轮辛。

 

杂谈

        一百多年前,北京的城里人怀着喜悦的心情郊外踏青的情景:通惠河两岸,水草丰盛,树木葱茏,人们从东便门出发,或乘画舫或坐鸟篷小船,沿通惠河东下,河两岸花草鲜美,落英缤纷,扁舟叶叶,雾霭茫茫;潺潺的水声,呱呱的蛙鸣,还有孩子用苇叶吹出的芦笛声,伴着鸟儿的歌唱,听着那么和谐欢快;花的芬芳,草的清香,融入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在欣赏沿岸美景意犹未尽的时候,远远就听到哗哗的水声,二闸到了。此时人们会弃舟登岸,以睹二闸之凛然气势。由于水被闸住,形成很高的落差,所以水流湍急,闸波翻滚,宛若卷起千堆雪。当游人正惊看这水花飞溅的时候,竟有一群当地的男童,赤身裸体的跳入激流中嬉戏。有的游人将铜钱扔入水中,男童一头扎下去,少时便口衔铜钱浮出水面,游人即将铜钱赏与男童,各得其乐。岸上还有游人休息娱乐的地方,虽然只是席棚,却可以遮阳防晒,虽然是长条木凳,却可以歇脚喝茶。也可以即兴小酌,吃上些北京小吃。大饱口福之后,还可以听曲艺、看杂耍……

 

      那时的庆丰闸两岸除了酒楼、饭馆、茶肆外,还有各种民间的文艺演出,如扭秧歌的、舞狮子的、放河灯的、唱大鼓的、莲花落的、说评书的,唱二黄、时调的。二闸的狮子会游泳也是我从小听大人们讲的最多的故事了。河南岸街西有个土地庙,闸北还有个龙王庙。庆丰闸著名的酒楼有闸南的“望东楼”和闸北的“望海楼”。可惜在我“望东楼”和“望海楼”只是美丽的传说,小的时候从没有见过,只是偶尔听老人们提起过,我的姥姥姥爷可能见过吧。可以想象的是,二闸闸口以里水深,闸口以外水流湍急奔涌,闸东水面豁然开阔,如同一个湖泊,河风习习,河两岸柳枝摇曳,苇叶嚤挲,蛙声鸣鸣。那里一定是赏景、饮酒、喝茶聊天的好地方。难怪当时大家都称这里是北京的秦淮河。[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