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足球会

南华足球会

中文名称 南华足球会
国家/地区 香港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南华足球会南华足球会1904年8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间足球组织在香港诞生,它是由爱好足球的几个中国学生组织成立的“华人足球会”。足球会推选刘铸伯为会长,借香港育才书社为会址。后因该会远离训练场地愉园球场而就近迁往湾仔书院会所,并由该院院长杨熙继任会长,会员大约40余人。著名球员莫庆、郭根、唐福祥等都曾为该会会员。

1908年,华人足球会改名为南华足球会,曾于1910年夺得第1届全运会足球冠军。之后,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足球会,因欠缺社会资助而被迫于1912年解体。原会员唐福祥等建立了琳琅幻境社足球队,叶贵森等组织了孔圣会足球队。1913年2月,以两队队员为主力的中国足球队参加了第1届远东运动会。

1914年9月,两队又分别申请参加了全港足球乙组联赛,并获得香港足球总会的批准,使香港足球联赛第一次出现华人足球队。1915年5月,两队再次携手组成中国足球队,参加了第2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并以2:1战胜菲律宾队,登上了远东运动会的冠军宝座。1916年8月,叶贵森等在殷商、郭晏波,和富豪林景洲的支持下,在樟园成立会所,重新恢复了南华足球会,取名“南华游乐会”。首届主席卢侠父,副主席郭晏波,会员有50人。从此,南华游乐会在香港同胞中推广足球、田径、游泳、篮球、排球、网球等多项体育运动,声誉日隆。

1920年12月5日,为适应组织不断壮大的需求,经全体大会决议,南华游乐会改名为“南华体育会”。会长李自重,副会长莫庆,主席黄锦英,会员发展到1200余人。正值南华足球队的影响蒸蒸日上之际,从1925年开始,南华体育会却接连发生了几件事件。首先是队长李惠堂因婚事和父母产生矛盾,离港赴沪,使南华体育会缺少了一位体育领导人物。接着,南华队在香港甲组联赛中与警察队卷入诉讼漩涡,影响士气。1926年4月18日,南华足球队员成立“南华足球联爱团”,以“互相亲爱、交换知识、研究球艺、守望互助”为口号,致函董事会提出经济要求,而董事会没有给予采纳。于是联爱团成员集体退出南华体育会,于同年7月另行成立“中华体育会”,由富商陆蓬山、卓明珊任正副会长,蔡惠鸿任司库,李翰经、郭保根、欧杰生主持足球部工作。“中华足球队”诞生后,很快获得香港足球总会的特许,参加了1926-1927年度香港足球甲组联赛,并蝉联了1927-1928、1929-1930年度全港甲级联赛足球冠军。1927年,中华足球会还参加了第2届全国足球分区赛,获得锦标。同年8月,全部球员入选第8届远东运动会中国足球队,成为中华足球会的鼎盛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原南华队队员也竭力重组复兴。经过5年的努力,亦终于在1930年重振威名。1930年,南华和中华两队联合代表华南区勇夺第5届全国足球分区赛冠军。3月22日,又以“中华联队”的名义夺得香港第6届国际杯足球赛锦标。同年5月,南华与中华的主力队员与上海7名战将代表我国出席了第9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并获得冠军。

“南华”可算得上是近代中国实力最强的足球队。他们曾多次访问南洋各国,战绩显赫,并涌现出一批著名的运动员,叱咤风云的足球名将李惠堂就是其中之一。[1]

[1]崔乐泉总主编,中国体育通史,第四卷,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352-35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