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旦行身段功

戏曲旦行身段功

品牌 中国戏剧出版社
开本 32
页数 734页
书名 戏曲旦行身段功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戏曲旦行身段功》:文化部2001年科技项目。

作者简介

王诗英,曾用名王维蕊。湖北汉川人。1932年生于武昌。1942年于广西桂林参加四维儿童戏剧训练班学戏。由金素秋以《梅龙镇>开蒙。专攻刀马、花旦。1950年2月,任中国戏曲学校京剧科助教。同年9月入研究生班学习。1951年调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研究班学习。1958年参加原中国戏曲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1954年后主要从事形体课教学和教材整理工作。期间转益多师。1983年被聘为文化部第四届戏曲演员讲习会授课教师。1988年离休,仍继续授课。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编者的话
第一章 戏曲旦行身段功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作用及其教学方法
第一节 戏曲旦行身段功的类型和身段课的使命
一 旦行身段“做功”的类型
二 戏曲旦行身段课的使命
第二节 戏曲旦行身段演技的动力和韵律
一 讲究功夫,注重情理
二 太极功法,循曲道圆
三 逆行反转,不守常规
第三节 对戏曲旦行身段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 掌握教材,积累知识
二 坚持实践,不断总结
三 传道授艺,讲求方法
四 三个结合,相辅相成

第二章 戏曲旦行身段基础功训练项目
第一节 站
一 脚形、步位、基本站姿
二 站式的手姿
第二节 手
一 掌式、指式、拳式
二 掌、拳、指的分类
三 腕和指的练习
第三节 臂
一 手的位置
二 膀的运动
第四节 腰
第五节 走

第三章 传统套路及应用动作
第一节 套路动作
一 “起霸”
二 “趟马”
三 “走边”
第二节 应用动作
一 戏曲舞台上的门
二 戏曲舞台上的马
三 戏曲舞台上的船
四 戏曲舞台上的坐

第四章 传统表演技巧
第一节 水袖(短水袖、长水袖)
一 水袖的来源
二 水袖的规格
三 水袖的技法
四 运袖的口诀
五 水袖的造型(以长袖为例)
六 捏转袖的方法(以右手捏转袖为例)
七 短水袖基本动作
八 长水袖基础动作:“提、扬、飘、卷、云、抓、搭、摇、抛、涮——长水袖十技
第二节 扇子(折扇、团扇)
一 折扇练习要求
二 折扇的拿法(以右手执扇为例)
三 折扇的套路练习
四 团扇练习要求
五 团扇执扇的分类(以右手执扇为例)
六 团扇套路动作练习
第三节 绢子(四绢、角绢)
一 手绢的拿法
二 方绢的动作与造型
三 角绢的练习动作
第四节 云帚
一 云帚的使用方法
二 云帚的拿法(以右手执帚为例)
三 云帚的基本动作
四 云帚套路练习
第五节 剑术(双剑、单剑)
一 剑术的基本要求
二 剑的拿法
三 无穗双剑训练动作
四 长穗单剑训练动作

第五章 眼睛的训练
第一节 眼球的练习
第二节 眼睛的保健
第三节 眼神的运用

第六章 戏曲旦行身段功教材的编创体会
第一节 素材的来源
第二节 整编的范围
第三节 整编身段功教材的基本原则
路,从这里走起——后记

文摘

插图:


楼梯单、双数的区别是古人的阴阳哲理观念在古建筑物上的反映。因此,表演时要遵守生活中的这一准则。要走单数不走双数。在上下楼的过程中,上去和下来的步数要一样,不允许有“七上,八下”的现象。如果上楼时走七步,下楼时又走了八步,无形中房子升高了一层台阶。
2.脚步的运用
按照一般上坡和下坡的规律,上坡时脚掌多用力,下坡时用脚跟的力量控制身体向前或向下的冲劲。比如,表演上楼,迈左步时略蹲右膝,向左拧腰,身微向右靠,提左脚向前迈出。落步时,脚掌先着地,右膝升起,身体归正。再迈右脚时,向后抬小腿,提脚跟。脚掌离地时脚趾要有挠地的动态。这样做是为了突出一步一提脚,表示节节向上的意思。下楼时,除了掌握膝部伸曲之外,迈步或落脚时要满脚着地。主要通过膝部的伸和曲运动,用一步一微蹲膝的动势,显示从上向下走的意思。
3.手的用途
上下楼时,一只手扶楼梯栏杆,一只手提裙子。所谓扶,实际上是中指和拇指“捏”栏杆。而且,中指和拇指头之间的距离,要始终保持宽窄如一,不能把楼梯栏杆弄成忽粗忽细,像是上楼时手握粗木棍,下楼时指捏细竹杆。至于手的位置,上楼时手扶着栏杆要从低往高捋,下楼时手位要由上向下捋,把楼梯栏杆上高下低的斜度表现出来。
另外,提裙子的手,上楼时提身前的裙子“马面”处(即身前裙子的中幅)。所谓提裙,也只是用食指、中指和拇指头相捏。手位要低(在膝的前面),不要露小腿过多,显得不雅。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