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工程训练
作 者: 马壮,赵越超,徐萃萍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111275589
开本: 16开
定价: 27元
《工程训练》是根据教育部 工程材料及制造基础课程指导小组制订的“普通高校工程材料及 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培养应用创新型 工程技术人才的 实践教学特点编写的。《工程训练》内容包括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电工、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 车削加工、 铣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 钳工、 数控加工、 特种加工、塑性成型等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书中材料牌号、机械设备型号名词术语全部采用新标准。《工程训练》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工程训练》以传统工艺为基础,进而介绍先进的 制造工艺和方法,并处理好传统工艺与先进工艺的比例关系。注重培养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通过让学生实际制作工件来强化学生的工程训练效果,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 创新意识。《工程训练》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 材料类专业的工程训练教材,也可供近机类、非机类和 职工大学、 电视大学等的相关专业选用。
前言
第一章 工程材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 工程材料分类
第二节 金属材料
第三节 非金属材料
第四节 复合材料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电工
第一节 安全用电
第二节 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
第三节 电工仪表简介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铸造
第一节 型砂和型芯砂
第二节 常用造型方法
第三节 合金的熔炼
第四节 铸件的浇注、落砂、清理及缺陷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锻压
第一节 金属加热与 锻件冷却
第二节 自由锻造
第三节 胎模锻造
第四节 板料冲压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焊接
第一节 焊条电弧焊
第二节 气焊与气割
第三节 其他 焊接方法
第四节 常见 焊接缺陷及其检验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金属热处理
第一节 钢的热处理工艺
第二节 常用 热处理设备
第三节 热处理常见缺陷
第四节 洛氏硬度测试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
第一节 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切削加工质量
第三节 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
第四节 常用 量具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车削加工
第一节 卧式车床
第二节 车刀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车床的 夹具及工件安装
第四节 车削基本工作
第五节 车削回转成形面及螺纹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铣削、刨削和磨削加工
第一节 铣削加工
第二节 刨削加工
第三节 磨削加工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钳工
第一节 划线
第二节 锯削与 锉削
第三节 攻螺纹和套螺纹
第四节 孔加工
第五节 錾削与刮削
第六节 装配和拆卸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数控加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控车床
第三节 数控铣床
第四节 加工中心
第五节 数控机床编程基础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特种加工、 工业机器人及塑料成型
第一节 特种加工
第二节 工业机器人
第三节 塑料成型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插图:
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本书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高等工科院校金工系列课程改革指南”的精神,结合当前国内外金工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和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果编写而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为工科和部分文理医科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工程训练”实践课。因此,按照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当前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成果,提供一本有较大工程实践教学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教材是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
本书以提高工程素质、培养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为主线,以传授产品制造和科学管理的基础知识为重点,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和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制造和管理基本理论的同时,树立大工程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本书在体系、内容方面的主要特色是:
1.本着“拓宽基础、精选内容、注重创新”的编写原则,比较好地处理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基础知识与专业内容、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之间的关系,引入了研究生课题和毕业论文的部分研究成果,全书涉及的学科领域广,信息量大。
2.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在体系上具有创新和突破。例如第十章以制造为基础,以产品为主线,将生产过程中的设计、制造、管理、销售以及环保等主要环节有机地串接起来,为学习者提供了现代生产系统的理念和背景。又如将新材料、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与医学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结构和内涵。
3.通过增编学习提示、实验报告示例和设计实验项目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自学的空间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入门指导,同时也为不同类型的学校开设自创意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各类创新教学活动提供了参考平台。
4.本书在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实用性的同时,也考虑了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工程训练(机械类)》适于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进行工程训练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开展职业培训和工程素质教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