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子镇

隘子镇

目录导航

概况

始兴县辖镇。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321.83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15578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隘子圩,距县城62千米。古迹有古建筑堡围楼“满堂客家大围”等。

沿革

1949年建六区,同年改为五区,1955年更名清化区。1956年置隘子乡。1958年改跃进公社,同年更名清化公社。1961年更名隘子公社,1985年建镇。1996年,面积278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风度、五星、冷洞、联丰、湖湾、井下、建国、五一、沙桥、满堂、石井、坪丰、瑶族13个管理区(行政村)。2008年末,面积278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201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0人。

【邮编】512533【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40222106:~001 121隘子镇居委会 ~201 220坪丰村 ~202 220建国村 ~203 220满堂村 ~204 220冷洞村 ~205 220联丰村 ~206 220风度村 ~207 220湖湾村 ~208 220井下村 ~209 220五星村 ~210 220石井村 ~211 220沙桥村 ~212 220五一村 ~213 122瑶民村

地理位置

隘子镇地处粤北山区,位于广东省始兴县县城南边,该镇总面积为321.83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林地面积为26600公顷,耕地面积为745公顷,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中小学校11间。全镇15578人(2017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460.3元

行政区划

全镇有15578人(2017年),下设五一、五星、石井、井下、坪丰、 联丰、冷洞、 风度、 满堂、沙桥、瑶民、建国、湾村13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

交通

隘子镇交通条件基本满足当地人民生活需要,境内有省道S344线通往韶关,S344线转S244线可到始兴县城太平镇和翁源县城龙仙镇,即将动工兴建的粤湘高速公路司前出入口距隘子镇约10公里。

环境与资源

隘子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适合各种林木、果树和反季节蔬菜的生长。香菇、切粉、木屐远近闻名。隘子冬菇扬名海内外,年产干冬菇80吨,是粤北著名的香菇产地之一,广东“北菇”的代表。

上世纪九十年代,隘子镇以林业为依托,先后建立了食用菌种厂、家具厂、单板厂等民营工业企业。

森林

林地面积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8%,活立木蓄积量227.73万立方米。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有钨、铜、铅、锌、钾长石、绿柱石、萤石、云母、瓷土等矿产。

地热

现已发现并开发的有井下、风度、五星、坪丰等村的温泉。水力资源丰富,已开发小水电站30多座,装机容量达一万一千多千瓦。

旅游

隘子镇满堂客家大围隘子镇满堂客家大围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南第一围”满堂客家大围、唐代名相张九龄丞相祠、抗日名将张发奎故居、通利古桥和龙斗斜陨石坑自然奇观等。

著名人物

张九龄(678-740) : 广东省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人,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发奎(1896年—1980年)字向华,广东始兴县隘子镇彩岭村人。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中国同盟会。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次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被授予中国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后改行辕)主任,1947年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任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去香港定居。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