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远

方远

中文名 方远
职业 记者编辑
别名 丑牛 泉子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大河入海流》《移情别恋》、《谁来爱我》、《坠落的天使》等
目录导航

创作经历

方远方远1985年在《济南日报》发表小说处女作《楼梯道上那盏灯》,著有长篇小说《大河入海流》[1](作家出版社)《移情别恋》(云南人民出版社)、《谁来爱我》(中国青年出版社)、《坠落的天使》(文化艺术出版社)、小说集《寻找情人》(百花文艺出版社),另在《钟山》《大家》《山东文学》[2]《时代文学》《长城》等发表中篇小说《隔墙有耳》、《别说你爱》、《门缝儿里的爱情》、《没落情感》、《无事生非》、《血色咖啡》、《走投无路》、《十月怀胎》、《虚席以待》十余部,多篇作品被报刊连载、转载,收入各种选本、年选及中学、小学辅读教材。长篇小说《河与海》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3],长篇小说《大船队》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4]。曾获首届、四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5][6]、泉城文艺奖(文学创作奖)[7]、山东省对外传播奖、山东省报纸副刊奖、山东省新闻奖、济南市第六[8]、九[9]、十一届文艺精品工程奖、[10]济南文学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11]

名家评论

方远是能够沉入情感的作家,质朴而又浪漫。这在山东作家中是并不多见的。他写乡村和都市,都一样具体和娴熟,写得诗意盎然。

——著名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炜[12]

在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中,方远属于都市经验的早期的发现者和勘察者之一,而且他坚持至今。他几乎是本能地发展出记者、侦探、拾垃圾者的眼光,由此,日常、零散和晦涩的生活获得了戏剧性,在人心中、在人的眼中,那些光影交错、幽暗隐微的地方都变得暴烈、尖锐和紧迫。

——著名评论家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敬泽[12]

方远是编故事的高手,城市题材的里手,他的小说,可读性与文学性并重,传统与现代相融,且处在一个创作的喷发期,他受传统与网络读者的格外关注是自然的。

——著名作家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玉堂

方远的小说在人性的底线徘徊游走,他的笔触常深入人性的黑洞,但黑洞像一口井也会吞没很多方远意想不到的事物,在黑洞中挣扎和呼喊,成了方远进入文学的方式。

——著名评论家 《小说选刊》副主编 王干[13]

方远的小说一直致力于对城市人生与人心的繁复生动的艺术呈现,用体贴的文思洞察人物内在的精神困境,他的写作有效地参与了近年中国城市文学的隆起。

——著名评论家 《人民文学》主编 施战军[14]

方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他对写作始终不渝的痴迷,在当今金钱和权力覆盖下的文坛,无疑是一个另类。他对城市人情感和生存处境的关注,并将写作本身作为对自己心灵的返照和拷问,使他的小说既好看,又有深度;既有现实的敏锐,又有历史的透彻。读他的小说,既是个一个体验生命的过程,也是一次发现人生的旅行。

——著名评论家 作家出版社创意合作部主任 兴安[15]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快速推进,城市文学作家也以新的面目出现。方远把笔触伸向人物的心理与情感,他专注于市民阶层的生存危机,都市男女的精神困境。城市在蓬勃发展,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对人却有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方远体验到了别人难以体验到的深度。

——著名评论家 云南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 宋家宏

作品影响

———————————————————————————————————————————————

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最有印象的直观就是,它带动了一片死亡的历史,重新激活了历史深处复杂模糊的偶然性因素,让我们能够在正史之外,获得一种重新阅读和审视这段历史的全新视角。

——“大河入海”的百年乡土中国家族史《文艺报》

时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这个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命运。风吹草动,在时代和社会的交替中,他们就是一棵棵小草,他们无法把握个人的命运,他们在历史的漩涡中沉沉浮浮。[16]

——历史激荡中的家族故事《文艺报》[16]

方远用一系列的人物,一系列的故事,形象化地诠释了“仁义道德”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由此赋予这部小说以更高的认识价值、社会价值、文学价值。

——波澜壮阔 沧海桑田《文艺报》

方远写小说多年,始终关注的是城市人的生存境遇和情感状态,写出城市人的烦恼、梦想、情爱,写他们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门缝儿里的爱情》是他又一部写城市婚姻爱情的力作。

——永难摆脱的生命印迹《文学报》

作品似乎更平静地如实记叙了一个时代的变故,就像一条内河最终流向大海,历史趋势,自然规律,尽在其中。

——一部氏族百年变迁的演进史《新民晚报》[17]

刀光剑影,这是一部名门望族间的世纪恩仇记;弱肉强食,这是一部古老乡村中的百年争雄史。

——《大河入海流》讲述中国乡村百年变迁《齐鲁晚报》

这也是方远超越以往的自我,迈上新高峰的一个重要标志。他正年富力强,期待他在文坛的耕耘再传捷报,创作艺术取得新的突破,无愧于有限的人生,有功于永恒的文学史。

——百年家族史《大众日报》

方远的长篇小说《大河入海流》所彰显的历史格局与气度,从其名字看与"海纳百川"有异曲同工之处。翻开厚厚的书页,人物在字里行间中上演悲欢离合,时光在每一个章节的故事里缓缓延伸,人世间的种种在时代的裹挟里起起落落。[18]

——从家族兴衰看历史沉浮《时代文学》[18]

无论是爱龟串起生死绝恋、敬龟引出官场斗争、考龟审视学术良知还是炒龟尽显商场本色,错综复杂的情节,角度多变的场景、性格迥然的人物,皆由一只老龟若隐若现,迤逦而来。

——又见“草蛇灰线”法《中国作家网》

一句话,从捧起小说到放下,我们经历的是一场通过精炼语言营造出来的情节丛林中的精神漫游,从里到外感到舒畅惬意。阅读山东实力派作家方远历经4年精心打造的7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大河入海流》时,我就有这种体会。[19]

——《大河入海流》,一部值得深读的好书《走向世界》[19]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评论家白烨评价:“这是一部用真诚而优美的文字讲述中国故事的长篇力作,古老乡村与名门望族的百年历史浩瀚而又诡谲,作家挖掘出其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段,窥探出其中隐秘的部分。于是,在语言与故事的相得益彰中,人性之光与生命之重跃然纸上。”[20]

——济南报业集团表彰奖励泰山文艺奖获得者方远《济南日报》[20]

《大河入海流》以土改为分界线,之前主要写两个家族的故事,之后主要写村庄的变迁,一直写到乡村的城镇化,乡村最终变成了大海边的一个小区。百年变迁,呼应着呼啸的海水,激荡出了一段浩荡的民族秘史。

——用乡村家族故事,呈现百年民族秘史《济南时报

在我的故乡山东省莱州市以及我的这个并不庞大的方氏家族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出现过诸多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些故事与人物充斥着我祖辈与父辈们的记忆,并一代一代地口口相传,最终奇迹般地流传下来。[21]

——有一种深情扎根于我的灵魂《青年报》[21]

作为一位莱州籍的作家,方远全景式描写了中国胶东地区农村五代人一百年的风雨历程,全面反映了胶东独特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演绎了中国一百年来风云激荡的传奇故事。全书七十万余字,方远历时五年呕心沥血创作完成,是一部向故乡致敬的长篇力作。

——双眸饱含深情 凝望故乡土地《烟台日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