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篆镇

秀篆镇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明朝以来属于第二都,后称为秀篆(因地形曲折,纵横交错,有如篆字,后人相继说是篆山,在二百多年前清朝年间,文人层出,将秀字添上,把山字略去,即为秀篆)。解放前单独设乡,解放初属第六区管辖,1951年4月将第六区拆出单独设区第七区,1952年2月改称第九区,1955年6月改称秀篆区,1956年5月并入官陂区,1958年9月合并成立和平公社,1959年2月改称秀篆公社,1984年建秀篆乡,1992年改秀篆镇。

行政区划

辖上洋、堀龙、东径、埔坪、彩山、焕塘、北坑、顶安、陈龙、寨坪、河美、磜岭、青龙山、乾东、石东、隔背、注湖17个村委会,157个自然村,216个村民小组。

位置境域

秀篆镇位于诏安县西北山区地带,与本省平和县和广东省饶平县交界,东南与官陂、霞葛毗连。居民全部讲客家方言,属客家地区。秀篆属于革命老区。

气候

全镇气候优越,温度适宜,全年平均温度20℃,无霜期达300多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442毫米。

旅游资源

土楼

秀篆村村有土楼,生灵人畜、集楼而居,现规模较大保留较完整的土楼有龙潭楼、光裕楼、长源楼、东泰楼、拱北楼、步青楼、凤江楼、迎阳楼等,这些土楼建筑独特,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学者、建筑师前来参观。

龙凤谷

龙凤谷,峡谷总长约3.5KM;瀑布,峡谷落差很大;地势陡峭,悬崖岩石裸露,整条峡谷弯曲,形似长龙,中间有一凤形岩石,故称龙凤峡谷.这里寻声而视,亘古驻足恋恋不去的岩石, 山之伟岸、山之衷情。泉是贴心的见证者。泉是多情的女子,向左,向右,向下,永远为山而蜿蜒,永远为山而涤荡。听懂山的心跳的,是泉!听懂泉的轻歌的,是山!

溯流而上,秀色可人。用坚实的双脚,叩响巨岩,感觉就属于这多彩的黎明。那是一种野性的飞行,驾着山岚,粗大的缆绳接纳手心热情的拥抱。仰面对着蓝天,顶点是一声声由衷的喝彩。有蜘蛛人的故事上演,那一刻,岩石是一道佳肴,越咀嚼越有味道。下瞰山脚,风撩起衣袂,鸿鹄翩然而来。在这天然的大舞台,上演着你的潇洒,你的剽悍,你的豪放。

这里有飞瀑、清泉、小溪、森林、奇石、幽谷、峭崖…在林间天然氧吧深呼吸,饱览山水美景,经历令人心跳加速的攀岩探险,锻炼了意志,一起体验了互助友爱。

经济发展

交通状况

秀篆镇距县城62公里,主干公路42公里水泥路、20公里柏油路直通诏安县城,西向河美、北坑二条公路通往饶平县,北向公路通往平和县,东向河背公路通往官陂镇,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基础设施

秀篆镇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埔美河道、河背溪等2条,全镇现共有水电站(龙吼水电站、长狮水电站、河口水电站、东坑水电站等)10座,总装机容量达3000多千瓦。所辖的17个行政村都已通电、通路、通自来水,90%以上的自然村覆盖了移动通讯信号。富饶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的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

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秀篆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1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500万元,规模工业总产值3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元。

全镇都用上了电,86%自然村用上自来水。主要资源有瓷土、水电、木材等。立足山地多、气候独特的优势,该镇突出发展五种支柱产业:一是高山无公害茶叶(铁观音、八仙茶、白芽奇兰);二是速生丰产林(速生桉、绿麻竹);三是优质水果(蜜柚、杨梅、橄榄);四是反季节蔬菜(玉米、生姜、大蒜);五是畜牧业(猪、牛、羊)。

投资导向

丰富的电力、林木、水果、茶叶资源,为发展茶叶、水果、木材等农产品资源型加工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丰富的瓷土资源对发展陶瓷产业极为有利。该镇在诏安工业园区拥有一块200亩的“飞地工业”用地,位于诏安南高速路口旁边,已完成“三通一平”,价格优惠,每亩8万元,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投资环境。我们也承诺给予企业投资者提供免费办证等全方位的服务。丰富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充足的电力以及优质的服务营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环境,是投资和发展的理想区域。

科教文卫

教育

全镇有2所初级中:秀篆中学、青龙中学;19所完全小学,学生可实现就近读书。

历史名人

历史上人才辈出,有明末时期转战南北、战功显赫的功臣宿将游瑞清,清朝时期钦赐正三品之朝林学士游合璧等等。

医疗卫生

创办有秀篆中心卫生院,各村基本上都有卫生所及乡医,每年都有进行各种类型的防疫工作,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等工作水平逐年提高。

闽台渊源

飘洋过海

秀篆人民敢于闯荡、勇于拼搏。秀篆人民就飘洋过海,迁徙到台,早在明末清初,大批的秀篆人聚群、聚族、聚兄弟迁移到台湾的台北、桃园、宜兰、基隆、彰化等地繁衍生活。秀篆是台湾游、王、黄、李、邱、江、叶等姓的祖籍地,据了解,从秀篆到台湾的后裔有:游氏4—5万人、王氏5—6万人、李氏4—5万人、黄氏6—7万人、邱氏3—4万人、罗氏2—3万人、吕氏3—4万人、赖氏1—2万人,江氏、叶氏近万人。

认祖归宗

在历、现届台湾政坛主要领导人、军界、财界等都有秀篆后裔在执掌。秀台渊源密切,每年都有几十个台胞组团回乡寻根谒祖。

1990年起,台湾王游氏、游氏宗亲20多次组团赴秀篆乡埔坪村寻根谒祖,主要有:

1990年4月11日,游水发等102人;

1990年5月8日,游景煌率54人;

1990年9月20日,游祥铿等35人;

1990年11月1日,游祥年率29人;

1991年1月12日,游祥铿一行12人;

1991年3月15日,游庆瑞率56人;

1991年4月8日,游象传等32人;

1991年4月11日,游祥柱率122人。

1988年以来,台湾黄氏宗亲组团到秀篆乡焕塘村、寨坪村和霞葛五通村祭祖的有:

1988年10月8日,黄振波一行31人;

1989年7月7日,黄崇西一行26人;

1991年10月24日,黄波云等14人。

1988年以来,台湾李氏宗亲组团到秀篆乡寨坪村、坝头村、青龙山村寻根谒祖的有:

1988年12月14日,李发率领20人;

1990年11月30日,李发率领126人。

1990年以来,台湾邱氏宗亲组团到秀篆乡庵前村、石东村寻根谒祖的有:

1990年6月2日,邱垂秋一行32人。

1989年以来,台湾吕氏宗亲到秀篆乡河美村、堀龙村拜祖的有:

1989年5月20日,吕文雄一行29人;

1989年9月20日,吕三郎一行27人。

台湾南投县长李朝卿在诏安秀篆镇青龙山村的肇修堂祭拜祖先,并到山上扫墓。李朝卿希望两岸的宗亲能够多来往,并邀请诏安秀篆镇的宗亲们组团赴台。

前往诏安县秀篆镇之前,李朝卿一行参观了在诏安县城的祖祠敦睦堂、旧县政府等,在青龙山村村口,村民们非常热情,夹道欢迎,用锣鼓声和鞭炮声欢迎李朝卿一行,让李朝卿 “吓一跳”,一直说“感动”,李朝卿也不时走到路边和一旁的老人家握手问好。在李氏宗祠肇修堂门口,李朝卿兴致勃勃地和宗亲们合影留念,随后和另外一个来自台湾的谒祖团,50余人一起在肇修堂上香,祭拜祖先。

吃完午餐后,在青龙小学操场上,李朝卿分别为青龙小学、青龙中学以及肇修堂题字。李朝卿表示,能够回到祖籍地诏安县秀篆镇,与亲切的乡亲们一起,非常激动,“也希望秀篆镇的李氏宗亲们能够组团,去台湾南投县,常常走动,这样才能亲上加亲。”青龙山一世祖李氏仲信公到诏安县秀篆镇开基,第十世迁往台湾发展,而李朝卿是第十七世。李朝卿二十几年前,通过族谱就知道了自己祖籍在福建诏安,一直很想回乡看看,但是具体村庄却不知道。直到2010年5月份,诏安县委书记于南生访台,带了族谱到南投县,告诉我祖籍地就在诏安县秀篆镇青龙山村,要我回乡看看。后来族谱成功对接。李朝卿说:“南投县与诏安县的气候、人文、农业等都很类似,回到家乡备感亲切,也非常激动,也正是因为这样,以后我一定会经常回来走动。”[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