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吕艺镇

山东吕艺镇

中文名 山东吕艺镇
地理位置 博兴县东部
行政区类别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吕艺镇阎坊镇位于博兴县东部、小清河北岸,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5公里,辖41个村委会、32个自然村,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总人口4750多人。

该镇1956年7月划为龙河、吕艺两乡,同年12月成立吕艺人民公社;

1961年8月划为吕艺区,同年10月改为阎坊区;

1968年划为阎坊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阎坊乡;

1994年改为阎坊镇。

经济状况

全镇版图面积1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万亩,人口4.5万人,辖41个行政村。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流纵横交错,交通便利,电力资源充足,通讯设施先进。2004年全镇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9.3亿元,比上年增长67%,财政总收入708.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7.4万元,农民人家纯收入3177万元。

吕艺镇吕艺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农、重工、活商,实施”经济结构产业化,农村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培植主导产业,保证全镇经济持续增长。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全镇经济实力日趋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优质棉面积达到58000亩,大蒜20000多亩,近300亩中华寿桃和210亩爱宕梨也长势良好,名优特林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棉花、大蒜、畜牧、水产、纺织等五大主导产业。200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20.69亿元,比2006年增长31.2%;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18.16亿元,增长35%;农业总产值达到2.53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75.46万元,增长27%,列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增幅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53元。

产业发展

吕艺镇该镇党委、政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个中心、两条线,三面隆起、六重点”为主要内容的“1236”富民强镇工程,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生态环境的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突出特色优势,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品位,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大胆创新,狠抓落实,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依据县经济开发区,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鲁北最大的生资批发市场集散地——吕艺生资批发市场健康发展,工业形成了棉花深加工、精密制造、纺织、化工、服装等五大名牌产业;农业形成了棉花、大蒜、优质林果、畜牧、水产等五大主导产业,以“西部工业区、中部商贸区、东部石油开发区”为格局的新吕艺正在迅速崛起。尤其是西部工业区,借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工业东区的有利时机,狠抓落实,在工业园区的基础上,以申博棉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积极创建“民营经济工业园区”,该工业园西接京博工业园东路,东接吕艺镇工业园,北至闫高路,南至三号支沟,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3600米,规划面积为5000亩。把所有外来客商投资项目集中落户到民营经济工业园区,逐步形成了以商招商、以商引商、以园促商的良好格局,打造起了项目聚集区、产业隆起带,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城镇特色

吕艺镇“户户通”

吕艺镇在全面完成“村村通”基础上,引导各村向道路建设“户户通”延伸。目前,该镇已有20个村完成“户户通”工程,总里程达110公里。实施“户户通”与经济强村发展相结合。对经济条件好的村,该镇鼓励他们在发展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同时,大力开展“户户通”工程建设。目前,贺家、寨韩等村实施“户户通”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推行“户户通”与加快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相结合。该镇把工业园区涉及村庄的“户户通”工程,作为提升城镇档次,树立对外形象的大事来抓。马家、辛集等村不仅全方位完成了“户户通”建设,还实施了美化、亮化工程,有力促进了园区项目纷纷落地。2007年以来,该镇新增民营企业15家,招商引资突破1.5亿元。

兴起“股份农田”热

吕艺镇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家中只剩老弱妇孺,管护田地有心无力。为解除打工者的后顾之忧,该镇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与常年在外的“打工族”签订田地“入股协议”。根据协议,“打工族”以自己的承包田作股份,“种田能手”则以技术、劳力作股份。“打工族”不放弃承包田,“种田能手”负责耕种、施肥、收获等田间操作。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分红等,均达成书面协议。这样以来,“种田能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代耕打工人员的责任田,为自己增加收入,外出打工人员则可安心在外挣钱。“股份农田”的悄然兴起,让农民各有所得,实现了双方经济上的互惠互利,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目前,该镇已有1000多名“种田能手”种上了“股份田”。

吕艺镇争聘“棉花家教”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棉花种植已逐步成为该镇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提高棉花科技含量,2008年该镇植棉5万余亩。为此,该镇党委、政府从农技站和村里选拔出一批在长期种植棉花中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经过学习制种技术和培训后回村担当技术员。由于雨水较大,入秋后棉花进入晚期管理以来,部分农民深感“技”不从心,纷纷把技术人员请进家门进行技术指导。辛集村农民齐文昌家里种了12亩棉花,早期管理不善加上病虫害侵袭,棉桃脱落严重。经过农技人员的现场把脉问诊、悉心指导和针对病情正确用药,棉花病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该镇有100余名“棉花家教”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当地

农民脱贫致富的抢手人才。

计生工作

吕艺镇博兴县吕艺镇计生办以“创建计生新机制、共建和谐新计生”为目标,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行“四个零”服务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亲和力,受到广大育龄群众的欢迎。

一是推行技术服务零差错。该镇严格规范“四术”操作程序,不断推进计生技术服务人性化、优质化;并扎实推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引导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夫妇进行科学选择;在随访服务时,做到提高避孕效果、减少意外妊娠、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坚持按时见面随访,做到不缺户、不漏人。

二是推行下村服务零距离。针对育龄群众居住范围广、分布不均衡的实际情况,该镇计生办充分利用博兴县人口计生局开通的“生殖健康绿色通道”,进村入户为育龄群众开展计生和生殖保健服务。

三是推行特需服务零盈利。该镇努力打造计生优质服务品牌,拓展服务覆盖面,把服务对象由新婚、生育、避孕节育等重点人群向青少年、中老年人群延伸,坚持免费为有关群众开展知识咨询、心理疏导、疾病诊疗等服务。

四是推行培训服务零条件。面向计生工作人员、广大育龄群众和青少年等进行便捷、免费的培训,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宣传婚育新风,并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

为做好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博兴县吕艺镇多年来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两手抓”,即一手抓队伍,一手抓业务,有效的促进了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提高。为使全镇计生人员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吕艺镇委镇政府狠抓了镇、村计生队伍的建设。一是充实计划生育队伍,镇政府优先为计生办分配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充实了镇计划生育队伍,彻底解决了计划生育工作薄弱问题。二是通过公开聘任,调整部分村级计生专职主任;使一些年轻化、文化程度高的女同志充实到计生队伍,解聘一些不负责任,工作能力差的村级计生专职主任。全镇计生专干全部达到了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三是与计生专职主任签订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强化计生专职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年末严格兑现责任书。在强化计生队伍建设的同时,也提高了计生人员业务素质,该镇定期对全镇计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邀请上级有关业务部门为全镇计生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镇政府还大力支持计生员外出学习培训和参观外地先进的计生经验,组织计生人员参加全县业务培训班。通过这些措施,大大的提高了全镇计生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全镇计生工作有了新的面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